字词 | 永嘉之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主要发生于西晋永嘉年间 (307—313) 的胡族贵族反晋的政治事变。西晋皇室八王之乱加剧了民族矛盾,使西、北各族的反晋活动日益频繁。304年,匈奴左贤王刘渊在离石 (今山西离石) 起兵反晋,自称大单于,不久改称汉王,建国号汉。永兴三年 (306) 十一月,晋惠帝死,307年初,皇太弟司马炽嗣立,年号永嘉,是为晋怀帝。同年,石勒、王弥等归附刘渊。次年刘渊遣其子刘聪等十将南据太行 (今山西晋城南),石勒等十将东下攻赵 (今河北赵县、临城一带)、魏 (今河北磁县、临漳、广平一带),王弥率军攻掠青 (今山东益都、临淄一带)、徐 (今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兖(今山东西南部)、豫 (今河南东部、安徽西北部)。永嘉三年 (309),石勒的军队发展到十万以上,在河北地区活动。王弥的军队则经常出入洛阳、许昌附近。永嘉四年,刘渊死,刘聪继位,石勒渡河南出襄阳,连拔长江以北堡壁三十多所。次年,刘聪遣石勒率轻骑追司马越之丧,在苦县宁平城 (今河南郸城东北) 歼灭晋军十余万,并杀太尉王衍及跟从司马越的王公。西晋宗室四十八王闻讯逃出洛阳,也被石勒全部消灭。同年刘聪遣刘曜、王弥等攻陷洛阳,纵兵抢掠珍宝,焚烧宫殿庙宇,洛阳化为灰烬,杀太子铨和官民3万人,俘晋怀帝并送至平阳 (今山西临汾西)。西晋在关中的官僚又拥立秦王司马邺为帝,是为晋愍帝,建都长安。长安临时政权支撑了四年,到316年,刘曜围攻长安,城中食尽,死者过半。晋愍帝被迫出城投降,与公卿大臣一起被俘虏至平阳,刘聪以晋愍帝为光禄大夫,封怀安侯,西晋至此灭亡。 ☚ 八王之乱 晋怀帝愍帝被俘 ☛ 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Yong jia zhi luan西晋八王之乱后,政权更加衰弱,经济残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很尖锐。各族人民纷纷起义反晋。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反晋,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称汉王,308年称帝,迁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刘渊死后,子聪继位。311年刘聪派大将石勒率军歼灭晋军10余万人于苦县宁平城(今河南鹿邑东),俘杀宰相王衍等。同年,刘曜率兵攻破洛阳,晋怀帝被俘,刘曜部在洛阳烧杀抢掠,杀军民3万多人。因从刘渊称帝到晋怀帝被俘都发生在晋怀帝永嘉年间(307—313),故史称永嘉之乱。 ☚ 八王之乱 五胡 ☛ 永嘉之乱西晋时期永嘉年间刘汉军攻破晋都、俘虏晋帝的历史事件。永安元年(304年)秋,匈奴贵族刘渊趁晋室内乱,利用各族人民起义之机,起兵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东北)建立汉国, 自称汉王,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他采纳侍中刘殷之策,于永嘉二年(308年)大举攻晋。是年十月称帝,并多次进逼晋都洛阳,或攻略晋之州郡。四年,刘聪即汉帝位。晋太傅司马越率兵讨汉将石勒,驻于项(今河南项城东北)。次年死于项,太尉王衍等奉越丧还葬东海。石勒率轻骑追晋之护丧之师于苦县(今河南鹿邑),平城(今鹿邑东南)大败晋兵,歼敌10余万人。刘聪又命前军大将军呼延晏率2.7万人攻洛阳,并命刘曜、王弥、石勒引兵合攻。刘曜攻破洛阳,俘晋怀帝司马炽,杀太子、宗室诸王、大臣及士民3万余人。史称这一汉攻晋、晋初亡的历史事件为“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永嘉,晋怀帝司马炽年号(307—313)。此处泛指永兴元年(304)至建兴四年(316)这一段时间。西晋惠帝统治年间,昏暗腐败,八王之乱使黄河流域遭受严重破坏,流民起义风起云涌,西晋统治岌岌可危。永兴元年,匈奴贵族刘渊乘机起兵,建立汉国,死后其子刘聪继位,遣石勒于永嘉四年(310)在苦县(河南鹿邑)宁平城(河南郸城东)全歼西晋主力十余万。不久,逃出洛阳的西晋宗室四十八王亦为石勒所杀。继而刘曜攻下洛阳,俘晋怀帝(司马炽)。建兴元年(313)在平阳杀晋怀帝,晋愍帝在长安继位。建兴四年(316),刘曜攻下长安,俘杀晋愍帝。西晋亡。史称这一变乱为永嘉之乱。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