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水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水鼓

病证名。鼓胀之一。多因饮酒过量,损伤脾胃,水湿停聚而致。《景岳全书·杂证谟》:“少年嗜酒无节,多成水鼓……盖酒性本湿,壮者气行则已,酒即血也;怯者着而成病,酒即水也。不惟酒为水,而血气既衰,亦皆随酒而悉为水矣。所以凡治水鼓者,必当以血气为主,而养阴利湿,是诚善矣。”《辨证录·臌胀门》:“人有水肿既久,遍身手足俱胀,面目亦浮,口不渴而皮毛出水,手按其肤如泥,此真水鼓也。”宜用决水汤或用决流汤逐水,续用五苓散、六君子汤等方调理。忌食盐。本病可见于肝硬变腹水,肾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等出现腹水者。参见鼓胀条。

水鼓

腹腔内积有大量液体,水多气少,腹部胀大,青筋暴露,四肢消瘦或浮肿,或有黄疸。其病理为脾不运化,水液聚积。鼓,也写作臌。

水鼓

亦称“大鼓”。云南德宏地区德昂族主要打击乐器之一。系一段木料挖空制成。呈长柱形,长短因料而异。两头作鼓面。鼓面一大一小,蒙以牛皮,再用牛筋勒紧。敲打前, 从鼓身中间一孔内灌入清水,湿润鼓皮鼓心后即倒出,故称。敲打时,挎在脖子上,右手持鼓槌敲大头, 左手用掌拍打小头。其舞蹈俗称“水鼓舞”。

水鼓

亦称“系船浮筒”。浮于水面的圆鼓形系船设备。

水鼓shuǐgǔ

病症名。饮酒无节, 水湿停滞而成的鼓胀。治宜补益气血, 养阴利湿(《景岳全书·杂证谟》)。参见鼓胀条。亦有因水肿日久而见遍身浮肿, 按之凹陷, 腹部胀大, 小便少者。宜先逐水, 用决流汤( 《石室秘录》: 牵牛子、甘遂、肉桂、车前子)、决水汤( 《辨证录》: 车前子、茯苓、王不留行、肉桂、赤小豆), 后用五苓散、六君子汤调理( 《石室秘录·内伤门》)。

水鼓

水鼓

水鼓是指由水湿积聚所引起的鼓胀。临床以腹胀大,动摇有声,下肢微肿为特征。《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此由水毒气结聚于内,令腹渐大,动摇有声,常欲饮水,皮肤粗黑,如似肿状。”水鼓名出《景岳全书》。《诸病源候论》称“水蛊”。《仁斋直指方》称“水胀”。
水鼓病因,由饮食无节或劳伤过度,使脾肾虚弱,脾虚则运化失职,水湿停滞,壅于中焦;肾虚则开阖不利,水不得泄,聚水成鼓。或在水中劳作、游泳,感受水毒,内伤肝脾,升降失常,清浊相混,积渐而成水鼓。本证亦可继发于黄疸、癥瘕之后。
水鼓的临床表现,见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动摇有声,食欲不振,欲饮不多,下肢微肿,皮肤黧黑,小便少,舌苔白腻,脉缓,本证的治疗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初起正气未大衰,可用攻逐水饮法,选舟车丸、十枣汤之类。或用《石室秘录》的决流汤。方中牵牛、甘遂、车前子攻逐水饮;肉桂温阳化气以助利水。水鼓大小便不通,急胀壅塞者,用大黄汤。方中大黄荡积通便;甘遂攻逐水饮;麦冬甘寒润肠;黄连清热燥湿。水鼓偏寒者可用实脾饮加减。偏热者投以己椒苈黄丸增损。如伴见黄疸者,可加用茵陈蒿汤或栀子柏皮汤。由癥瘕所致者,治疗可参见“癥瘕”条。若水邪渐退,证见脾肾两虚之征者,可选附子理中汤、济生肾气丸之类参合应用。水鼓需忌盐,《格致余论》说:“却盐味以防助邪。”待水退一段时期后,再逐渐增加其食盐量。

☚ 血鼓   虫鼓 ☛

水鼓shuǐ gǔ

ascite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