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于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于阗 ❶ 古国名,亦作于真,又称瞿萨旦那、五端、兀丹、斡端、忽炭等。 匈奴称为于遁,诸胡称为豁旦,印度称为屈丹。故址在今新疆和田一带。据玄奘《大唐西域记》和古藏文《于田授记》等资料记载,于阗为阿育王(?-前232)时代印度移民和中国移民共建。 西汉神爵二年(前60)后属西域都护管辖。 东汉永元六年(94)班超曾联合于阗等国击败焉耆。唐上元二年(675)于其地置毗沙都督府。 11世纪初被信仰伊斯兰教的喀拉汗王朝玉素甫·喀德尔汗征服。于阗是古代丝绸之路中段南道大国,中国养蚕术等西传都经此地,法显、宋云、玄奘、慧超等旅行家亦都曾逗留于此;亦是中亚文化中心之一,公元前1世纪中至公元11世纪初一直是西域佛教大国。 中国第一个汉籍佛僧朱士行曾于曹魏甘露五年(260)来此求法,获梵本90章。隋末唐初于阗画家尉迟跋质那和尉迟乙僧将印度、波斯绘画风格传入中原地区。 犍陀罗佛教雕塑艺术风格亦经此国东渐。 贞观二十二年(648)以于阗国置,系安西四镇之一。安史之乱后陷于吐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