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草部 > 多年生 > 水蘇 水蘇 shuǐsū 亦稱“萊”、“鷄蘇”、“香蘇”、“龍腦薄荷”、“芥蒩”、“芥苴”。草似蘇,生水旁,故名。脣形科,多年生草本。莖方形,節具剛毛。葉對生,寬披針形。花輪傘形排列,上面集成假穗狀,淡紅紫色,或粉紅色,下脣三裂,上脣直立,筒内具毛環。小堅果卵球形。全草入藥。分佈於我國遼、冀、内蒙古、華東。三國·吳·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藻,水草也。生水底,有二種,其一種如鷄蘇,莖大如箸。”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藜》:“譙沛人謂鷄蘇為萊。”宋·蘇軾《石芝》 詩:“鏘然敲折青珊瑚,味如蜜藕和鷄蘇。”《三才圖會·草木》:“水蘇生九真池澤,今處處有之,多生水岸傍,苗似旋復,兩葉相當大,香馥。”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水蘇》:“〔釋名〕鷄蘇、香蘇、龍腦薄荷、芥蒩、芥苴。時珍曰: 其葉香辛,可以煮鷄,故有龍腦、香蘇、鷄蘇諸名。” 水苏【同义】总目录 水苏龙脑薄荷常见的草 常见的草席草:苞 藨草 茳芏 水毛花 芦苇:芦(~花;~絮) 苇(~子;~苕;蒹~;葭~) 萑(萑苇)乌蓲 初生的芦:葭 未长穗的芦:蒹 枯黄的芦苇:黄芦 茅草:茆 蒿草:蒿(~枝;艾蒿;野~) 萧 牡蒿:蔚 芭蕉:苞苴 天苴 巴苴 巴且 猼且 绿蜡 绿玉 扇子仙 香蕉的一种:甘蕉 水草:菁 蕴藻 雚蒲 雚蒻 浮萍:薸 漂 萍(水萍;青~;紫~;微~;芜~;水萍子) 水白水廉 水苏 漂流不定的浮萍:漂萍 断肠草:霜草 相思草 愁妇草 ☚ 野草 香草 ☛ 水苏药名。出 《神农本草经》。又名鸡苏、香苏、望江青、天芝麻。为唇形科植物水苏Stachys japonica Miq. 的全草。分布辽宁、内蒙古、河北及华东地区。辛,微温。入胃、肺经。疏风下气,止血消炎。 ❶治感冒,咳嗽,百日咳,肺痿,头风目眩,扁桃体炎,咽喉炎,痢疾,吐血,衄血,血崩,血淋。煎服: 9~15g。 ❷治带状疱疹,鲜根捣敷。 水苏shuǐ sū《本草纲目》草部第14卷水苏(41)。药名。 【基原】为唇形科植物水苏Stachys baicalensis Fisch.的全草。 【别名】芥蒩(《本经》),鸡苏(《吴普本草》),香苏、龙脑薄荷(《补缺肘后方》),芥苴、劳蒩(《别录》),野紫苏、山升麻、乌雷公、朋头草、陈痧草(《湖南药物志》),水鸡苏(《江西草药手册》)。 【性味】辛,微温。 ❶《本经》:“味辛,微温。” ❷《别录》:“无毒。” ❸《江西草药手册》:“酸涩,微温,有小毒。” 【归经】 ❶《本草求真》:“入肠、胃。” ❷《本草再新》:“入肺经。” 【功用主治】疏风理气,止血消炎。治感冒,痧症,肺痿,肺痈,头风目眩,口臭,咽痛,痢疾,产后中风,吐血、衄血,血崩,血淋,跌打损伤。 ❶《本经》:“主下气,辟口臭,去毒,辟恶。” ❷《别录》:“主下气,杀谷,除饮食。主吐血、衄血、血崩。” ❸孟诜:“熟捣生叶,绵裹塞耳疗聋;有头风目眩者,以清酒煮汁一升服,产后中风服之弥佳;煮汁洗头,白屑不生。” ❹《日华子本草》:“治肺痿,崩中,带下,血痢,头风目眩,产后中风及血不止。” ❺《本草图经》:“主诸气疾及脚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三至五钱(鲜品五钱至一两);捣汁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研末撒或捣敷。 水苏 水苏水苏,又名鸡苏、香苏、龙脑薄荷、野紫苏、望江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植物水苏Stachys japo-nica Miq. 的全草。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江西以及华东地区。 本品味辛,性微温。入肺、胃经。功能疏风,下气,止血,解毒。主治伤风感冒、头痛、咽痛、吐血、衄血、崩中漏下、疮疖肿毒、跌打损伤等证。用于伤风感冒,头痛,鼻塞,咳嗽,咽喉肿痛,可配防风、薄荷、桔梗、甘草等以疏风解表。百日咳可配鱼腥草、一枝黄花以清热解毒。单纯咽喉炎或扁桃体炎,可配土牛膝、板蓝根以泻火解毒。水苏又有止血效能,故可应用于多种出血。如《梅师方》治吐血、下血、妇人漏下,皆单用鸡苏煎汁饮之; 又以生鸡苏同香豉杵研,搓如枣核大,纳鼻中,治衄血不止。《广济方》治血淋不绝,用本品配竹叶、石膏、生地煎汤,冲蜀葵子末服之。它如《和剂局方》消风热、化痰涎、利咽膈、清头目之薄荷煎圆及除烦解劳、消谷下气、散胸中郁热之龙脑鸡苏圆中,皆以本品为主药之一。此外,疮疖肿毒,可用水苏捣敷患处;跌打损伤,可用水苏捣汁和酒内服。煎服,6~12g。因本品芳香走散,故表虚汗出者慎用。 ☚ 石香薷 石荠苧 ☛ 00001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