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不辞谓艰险不避。《四游记·东游记》:“大仙有命,水火不辞,斧钺不避。” ○ 三令五申 勇往直前 勇往直前勇迈 豪迈 赴蹈 直前勇往奋然直前 跃马扬鞭 排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勇往直前:逢山开路 逢山开道 势所必然,必须勇往直前:有进无退 群起竞争,勇往直前:百舸争流 勇猛地一直前进:勇猛直前 勇敢地独自前进:勇往独前 不计成败而勇往直前:愚勇 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知难而进 不怕困难和挫折,勇往直前:撞倒南墙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乘风破浪 长风破浪 冲风破浪 乘风鼓浪 御风鼓浪 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破浪乘风 不避艰险,勇往直前:水火不辞 不辞水火 水火不避 斗志昂扬,勇往直前:昂首挺胸 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义无反顾 义无返顾 义无他顾 议无反顾 义不反顾 议不反顾 意志坚决,勇往直前:锐意(~兴革) 在逆境、激烈的竞争或官场中积极进取,勇往直前:急流勇进 精神振奋,勇往直前的样子:昂首阔步 卬头阔步 昂头阔步 扬眉阔步 蹇视高步 (勇敢地一直向前进:勇往直前) ☚ 勇进 不进 ☛ 水火不辞齐国人孙武,年轻时爱好军事,善于击剑。研究历代兵法,自己写了一部兵法,并献给吴王阖闾。 吴王一心富国强兵,准备灭楚,看了孙子的兵法,大为赞赏,召请孙子入宫面谈。 吴王问他:“先生写的十三篇兵法,我都读过了,里面谈得非常精彩,只是不知道你的理论,能不能用来实地操练一下呢?” 孙子答道:“当然可以。” 吴王又问:“就调宫里的妇女来操练,行吗?” 孙子答道:“自然可以。” 吴王立刻传旨下去,找来宫中美女一百八十名。孙子将她们编成两队,挑选吴王的两个宠姬担任两队的队长,命令她们全体持戟,准备操练。 队伍站好后,孙子交待各项操练要领和规定动作:“我发令‘向前走’,你们就朝前胸所对的方向行进;命令‘向左转’,你们就朝左手方向转;命令‘向右转’,你们就向右手方向转;命令‘向后转’,你们就朝后背方向转。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女兵齐声回答。 孙子又架设起铁钺等刑具,再三告诫大家听令操练,不得马虎嬉闹,否则按军法论处。说完,便击鼓为号,发出“向右转”的号令。众女兵不但不按号令行进,反而哄然大笑。 孙子见状,以为是自己没有讲清楚,又将规定动作和号令解释示范了一遍,随后又击鼓为号,发出“向左转”的命令。队伍里仍大笑如故,根本没把号令当一回事。这下,孙子严肃地说:“操练规则和号令没交待清楚,这是为将者的过错;反之,将帅已说得一清二楚,但士兵仍不执行号令,这便是士兵的过错,按照军法,违令者斩,士兵不可尽杀,领队的人受罚。”说着,就要将两名队长推出来斩首。 吴王在阅兵台上观看女兵操练,忽然看到孙子要斩他的爱姬,不由得大吃一惊,急忙传下旨令,请孙子放过两名爱姬。孙子却理直气壮地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仍按军法,把吴王的两个宠姬斩首示众。又另选两人当队长,仍击鼓为号,继续操练。这时,全场一片肃静,再也没有嘻笑声了,左转,右转,前进,后退,每个动作都符合要求。 孙子派人向吴王报告说:“队伍已操练整齐,大王可以下来亲自检阅。现在这支队伍,任凭大王怎么使用都可以,即使要她们赴汤蹈火,也可以在所不辞。” 吴王仍在心痛两个爱姬,没有心思再看下去,命令孙子解散队伍。 后来,“水火不辞”这一成语,用来形容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水火不辞shuǐ huǒ bù cí见“水火不避”。 水火不辞shuǐhuǒ-bùcí〔主谓〕 水火,喻艰险。不畏艰难险阻。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四游记·东游记》33回:“大仙有命,~,斧钺不避。” △ 褒义。多用于为他人慷慨献身。 【近义】赴汤蹈火 在所不辞 〖反义〗贪生怕死。 也作“水火不避”。 斧钺不避;水火不辞 斧钺不避;水火不辞fǔ yuè bù bì;shuǐ huǒ bù cí【上】斧钺:古代的兵器。即使有杀头的危险,也不回避。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也作“不避斧钺”。 【下】水火:水与火,比喻危难。辞:躲避,推辞。指赴汤蹈火,也不会躲避推辞。 【综】形容敢冒杀头危险,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例】 ❶ 《四游记· 东游记》三十三回:“大仙有命,水火不辞,斧钺不避。” ❷ 这次敌人“请”我赴会,明摆着是鸿门宴,但不能不去,我对组织说:“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我斧钺不避,水火不辞,只有我去了,才能挫败敌人的阴谋!” 【辨】可颠倒使用。 ☚ 单刀赴会;只手擎天 赴险如夷;视死若生 ☛ 水火不辞shuǐ huǒ bù cí辞:推辞。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形容坚决勇敢,誓死效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