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水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 ![]() ![]() ![]()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頭面部 > 經穴 > 水溝 水溝 shuǐgōu 今稱“人中”。督脈經穴。因其在鼻柱下人中溝中,故名。主治昏迷,暈厥,腰痛等證。其穴秦漢典籍已載,定名於晉,沿稱至今。《素問·氣府論》“督脈氣所發者二十八穴……面中三”王冰注:“謂素髎,水溝,齦交三穴也。”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水溝,在鼻柱下人中,督脈、手、足陽明之會。直唇取之,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壯。《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水溝中風口不開,中惡癲癇口眼歪,刺治風水頭面腫,灸治兒風急慢災。” 沟渠 沟渠沟(沟壕;水沟;陂沟) 渎 壕(~沟;水~) 溇 窦 阬 堑壑(欲~难填) ☚ 水道 山涧 ☛ 水沟❶即入中沟,见该条。 图42 水沟Shuigou系督脉上的一个针灸穴位。此穴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处。施针时针向上斜刺0.2~0.3寸。主治休克、昏迷、窒息、呼吸衰竭、中暑、癔病、精神分裂症、急性腰扭伤、遗尿等。 水沟经穴名。别名“人中”、“鬼客厅”、“鬼市”。属督脉。位于鼻下,鼻唇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主治:昏迷,晕厥,中暑,癫痫,惊风,鼻塞,鼻衄,面肿,齿痛,黄疸,消渴,挫闪腰痛等。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 水沟 水沟督脉穴。取穴: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处(见图2-1-10)。主治:昏迷、昏厥、癫痫、急惊风、牙关紧闭、暑病、挫闪腰痛、风水面肿。刺灸法: ☚ 神庭 上星 ☛ 水沟shuǐgōu经穴名。代号DU26。出《针灸甲乙经》。又名人中。属督脉。位于鼻下人中沟之上1/3 与中1/3交点处。主治休克、昏迷、晕厥、窒息、小儿惊风、癫痫、精神病、癔病、低血压、急性腰扭伤。向上斜刺0. 3 ~0. 5 寸, 或用指甲掐按。 水沟 水沟GV26Shuigou督脉穴。首见《甲乙经》。别名人中、鬼宫、鬼市、鬼客厅。是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与督脉的会穴。 水沟 本穴是临床常用的穴位。主要用于急救和治疗头面、神志等疾患,如晕厥,昏迷,癫痫卒倒,小儿惊风,中风口噤,口眼斜,面肿唇动,鼻塞鼻衄,消渴,腰背强痛等。现又多用以治疗休克,昏厥,癔病,精神分裂症,癫痫,鼻炎,龋齿痛,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急性腰扭伤,晕车,晕船,中暑等。 实验研究表明:针刺“水沟”穴部位,对动物多种实验性休克有显著的急救效应,其原理与改善内脏器官的血流量和心功能有关。针刺或电针“人中”、“承浆”穴部位可以提高家兔、大白鼠的体表痛阈,抑制内脏痛和内脏牵拉反应;对刺激内脏大神经诱发的丘脑和脑干网状结构单位放电有抑制效应。但如果封闭或切断眶下神经后,其升压效应、中枢电位减弱,甚至消失。刺激大白鼠中缝核群,可以加强针刺“人中”、“承浆”穴部位的镇痛效应。 ☚ 素髎 兑端 ☛ 水沟shuǐ gōuphiltrum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