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权制度
从法制、体制、机制等方面对水权进行规范和保障的一系列制度的总称。界定、配置、调整、保护和行使水权,明确政府之间、政府和用水户之间,以及用水户之间的权、责、利关系,水权制度是现代水管理的基本制度。水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实现生态水利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根据水资源的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的要求,针对水权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基础工作、实践探索、立法和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有效工作,努力探索建立科学的水权制度体系。
建立水权制度要根据水资源的特点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保护用水者权益,建立健全水权制度体系,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建立水权制度是对水事活动权利和义务的规范,要体现与其他社会关系的关联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体现水资源的自然规律,适应水资源与其他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内在关系的要求。水权制度要体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体现水资源的可持续性,体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清晰界定政府和用水户的权利和义务,体现用水权利的公平性,体现与市场机制的适应性。同时要考虑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立法规范和政策引导相结合,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相结合。建立健全水权制度,必须坚持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要将水量和水质统一纳入到水权的规范之中,同时还要考虑代际间水资源分配的平衡和生态要求。水权是涉水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要以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作为水权配置的约束条件,利用流转机制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加大政府对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的责任。建立水权制度必须贯彻水资源统一管理、监督的原则,实施科学的水权管理。建立水权制度,必须清晰界定政府的权力和责任以及用水户的权利和义务,并作到统一、公平和效率,这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属。在水权配置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生存和发展的平等用水权,还需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用水需求。合理确定行业用水定额、用水优先次序、紧急状态下的用水保障措施和保障次序。水权必须有偿获得,并通过流转,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的效用。建立水权制度既要保证政府调控作用,防止市场失效,又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