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林草培育技术
在水土流失地区进行水土保持林草建设培育的技术。水土保持林草培育技术在北方的主要问题是干旱缺水,南方则是土壤瘠薄,部分地区存在干旱。选择抗性强 (北方主要是抗旱性) 的树种、草种和良种壮苗,通过细致整地、合理密度 (干旱地区稀植)、精心种植、营造混交林和加强抚育管理等措施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技术保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关键是保证林草成活和提高其生长量的抗旱技术。
水土流失地区选择树种适合当地的立地条件,最关键的是抗性强,只有抗性强才能确保造林的成活率,造林成活后才能谈生长量的问题。在半干旱暖温性地区,树种的抗干旱性是关键; 半干旱寒温性地区则要既抗旱又抗寒; 南方亚热带、热带湿润区则要耐水湿、耐高温、耐土壤瘠薄是关键。水土保持树种应是深根、冠大、枯落物多、根蘖性强、改良立地性能好 (如固氮) 的抗性强的树种。总结我国多年来的造林经验,就是规划好立地类型,做到适地适树。
人工草坡的培育也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在不适宜造林的退耕地、轮歇地、牧坡、沙地、堤防坝坡、梯田坎、路肩、低湿地、河滩以及能实行幼林间作、果园间作的地方,均可通过培育草本植物来防治水土流失,同时也为畜牧业提供了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