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措施
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预防和治理措施。水土保持是水土流失区经济发展、扶贫、资源开发和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的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水土保持的措施包括: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❶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水土保持耕作法,深耕、密植、间作套种、增施肥料、草田轮作等。
❷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又称水土保持植物或生物措施。主要是改善大地植被,增大地表糙率,从而减轻雨滴对地面的打击,增加土壤入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减缓流速和削弱冲刷力。
❸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是通过修建各类工程改变小地形,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入渗,从而达到减轻或制止水土流失,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目的。根据所在位置和作用,可分坡面治理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护岸工程三大类。各类措施特别是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之间,始终存在着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
水土保持工作对发展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的生产和建设,整治国土、治理江河、减少干旱和风沙灾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的措施包括:
❶增强紧迫感,加强领导。我国人口众多、水土资源相对匮乏,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治理任务十分繁重、艰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经济的快速增长,水土流失和水土资源紧缺的形势更加严峻。
❷执行水土保持法,加强预防监督,建立和完善各项监督管理制度。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特别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要充实加强水土保持机构,切实负责做好归口管理、综合治理,监督、监测和科研教育等工作。农业、林业、能源、交通等有关部门和大中型工矿企业要积极支持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并认真完成本行业、本单位应承担的防治任务。建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制度,凡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新上的生产建设和资源开发项目,都要有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土保持机构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各级计划部门在审批项目时要严格把关。
❸多形式、多渠道增加投入,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水土流失的治理,要本着自力更生的精神,以地方投入、群众投劳为主,国家适当扶持。国家基建、财政和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中分别用于黄河中游、长江中上游等全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的资金,要继续安排,专款专用。
❹抓好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在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纲要》 的指导下,制订本地区、本行业的水土保持规划、计划,确定治理的重点,扎扎实实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水土保持要完善各项政策,落实国家对退耕还林、还草的各项政策,加强基本农田和草原水利建设; 坚持水资源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水土流失治理与群众脱贫致富、发展地方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实施以大流域为骨干、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防止大规模开发建设过程中造成新的人为水土流失; 建立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研究、开发和推广水土保持实用技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优良品种、管理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