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疗法oxygen therapy又称输氧疗法。为严重呼吸困难的病畜供给氧气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氧浓度以24%~38%为宜。常用的给氧方法有: ❶气管内给氧法。使用时间超过4 h,必须让氧气通过湿润器以防毛细血管损伤和脱水。犬给氧量为0.5~3 L/min。 ❷鼻咽给氧法。通过鼻咽导管吸入纯氧而升高肺泡内的氧浓度,给氧量犬为2~4 L/min,大动物15L/min。 ❸口罩给氧法。要求氧流量大,以防二氧化碳积聚,氧流量8~12 L/min。牛呼吸困难综合症,治疗10~15 min就得到缓解。 ❹皮下给氧法。位于肩后和两肋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处,分数点注射6~10 L/min,注入速度1~1.5 L/min。可重复注射。其他还有密封氧舱、高压输氧等法。适应症有肺气肿、肺水肿、大叶性肺炎、亚硝酸盐和氰氢酸中毒、心功能不全、麻醉过量、休克等引起的严重呼吸困难。 氧疗法oxygen therapy系对某些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任何疾病造成呼吸功能障碍而导致脑缺氧、心脏缺氧、组织缺氧均需给予氧治疗,临床多用于各种严重脑病伴呼吸障碍;各种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某些血液系统疾病;休克;某些中毒;大手术及术后等;亦用于某些厌氧菌严重感染性疾病等。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高浓度、中等浓度、低浓度;高流量、中等流量、低流量;加压与非加压,持续与间断给氧等;可吸入、可注射、可灌入肠道、可散布一定空间等。氧浓度过高,吸入过多亦可发生中毒。 氧疗法oxygen therapy指给予氧吸入或经机械通气供氧,以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常用方法有鼻导管或鼻塞吸氧、呼吸器供氧及面罩吸氧。Ⅰ型呼吸衰竭可按需吸氧,Ⅱ型呼吸衰竭应控制低流量吸氧。但人工通气时,Ⅱ型呼吸衰竭也可提高吸氧浓度。 氧疗法 氧疗法氧疗法目的是提高肺泡、动脉氧分压及血氧含量、藉以治疗低氧血症及改善组织缺氧。但不能改善通气。 根据小儿年龄、缺氧程度、所需吸入氧浓度及呼吸情况,给氧方式有: ❶鼻导管法: 吸入氧浓度须根据不同氧流量调节(见表)。 ❷面罩法(有吸入呼出活瓣): 适用于须吸入较高氧浓度者。面罩附加储气囊可作加压呼吸,增加通气量及吸入的氧浓度。 ❸氧帐:帐内氧浓度不易恒定,易蓄积二氧化碳,目前少用。婴儿用头匣法给氧,即将头置于透明匣内吸氧,氧浓度可随时调节。 ❹气管插管给氧:可用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❺高压氧吸入:高压仓内吸氧。
不同给氧方式及氧流量与吸入氧浓度表 | 氧流量(l/min) | 吸入氧浓度(%) | 鼻导管法 | 1 2 3 4 5 6 | 24 28 32 36 40 44 | 面罩法 | 5 6~7 7~8 | 40 50 60 | 面罩加储气囊 | 6 7 8 9 10 | 60 70 80 90 95 |
应用氧疗法时须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治疗引起缺氧的原发病。氧对呼吸道粘膜有干燥及刺激作用,须湿化或加热雾化。 吸入氧浓度不宜过高,以不超过40%为宜,应作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及吸入气中氧浓度的测定,调整吸氧浓度。 氧疗法并发症有: ❶刺激呼吸道粘膜,分泌物稠厚,使呼吸道阻塞。 ❷氧中毒,长期吸入高浓度氧所致。损害肺时有肺纤维化形成,可产生进行性呼吸衰竭;损害脑则有面色苍白、出汗、恶心、面部肌肉抽搐、呼吸困难,甚至出现癫痫样发作。 ❸眼球晶体后纤维增生,见于早产儿、新生儿长期吸入高浓度氧后,早期视网膜血管痉挛、周围渗出,组织增生,严重者可引起失明。应用30~40%氧浓度吸入则可避免发生。 ☚ 小儿输血 小儿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 ☛
氧疗法 氧疗法氧疗法是纠正缺氧或低氧血症的重要方法之一。缺氧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 (1) 呼吸性: 见于各种肺、支气管疾患或呼吸中枢衰竭、呼吸肌麻痹。主要由于肺泡通气不足,肺内分流量增多,弥散障碍或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与氧含量均减少,临床上可有紫绀。 (2) 循环性: 见于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和周围循环衰竭,多属血流迟滞,组织摄氧增多,混合静脉血氧含量减少;动脉血氧各项指标均正常。 (3) 血液性: 见于各种贫血。由于血红蛋白量减少,血液氧含量减少。 (4) 组织性: 见于氰化物等中毒。由于组织利用氧的功能减弱或消失,混合静脉血氧含量增加。 一般呼吸性缺氧均有低氧血症; 非呼吸性缺氧,多无低氧血症。氧疗法主要用于呼吸性缺氧与循环性缺氧。根据血氧各项指标,在临床上,缺氧程度可分为: ❶轻度:无紫绀。动脉血氧分压50~60mmHg,氧饱和度80~85%。一般不需给氧。呼吸困难较为显著时,可以给氧。 ❷中度:可有轻度紫绀。动脉血氧分压介于30~50mmHg之间,应开始氧疗。 ❸重度:紫绀明显。动脉血氧分压<30mmHg,氧饱和度<60%,为氧疗的主要指征。 氧疗法的方法和工具 (1) 流量与浓度: 根据病情决定。缺氧性呼吸衰竭(常见于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只有低氧血症而不伴高碳酸血症,给氧流量与浓度可以增高。反之,在通气障碍性呼吸衰竭(常见于阻塞性肺气肿或肺原性心脏病),给氧控制在氧流量1~3L/min,浓度25~30 %较为安全。一般氧浓度可根据Andrews公式:氧浓度=21+4×氧流量(L)得定。 (2)工具: ❶单侧鼻导管法:用直径2mm的柔软的胶质导管,前端有多个小孔,使气流分散并避免堵塞。前端部涂以液体石蜡,缓慢插入一侧鼻腔,达到软腭水平(距鼻孔8~10cm),将鼻孔外的导管以胶布固定鼻唇沟部。每12小时更换一条导管,并改换另一侧鼻孔插入。 ❷鼻塞法:可用单侧或双侧塑料鼻塞塞入鼻孔。 ❸面罩法:有简易面罩、空气稀释面罩和纯氧吸入面罩三种。简易面罩,氧气自下端开口输入,呼出的气体从面罩的两侧气孔排出。氧流量可达4~6L/min,氧浓度达50%~60%。空气稀释面罩利用射流原理在纯氧输入时产生负压,带进空气,稀释氧浓度。通过调节氧气进量的速度,氧浓度可以控制在20~40%范围内。纯氧吸入面罩: 面罩上有活瓣装置,将吸气口与呼气口分开。贮氧囊直接接到空气入口阀。吸入氧浓度可达100%。 ❹氧帐,由透明聚氯乙烯薄膜制成,附有射流装置控制氧浓度与避免重复呼吸的影响。氧帐价格较贵,且耗氧较多,不易推广。 ❺机械呼吸法(见“机械呼吸疗法”条)。以上各法,以鼻腔法简便舒适,多为病人所喜用。面罩法可提供较高浓度的氧气,但使用不方便,影响咳嗽、饮水、饮食,且耗氧较多。鼻塞或鼻导管法,在气管内的氧浓度基本相同。张口呼吸或闭口呼吸对气管内的氧浓度的影响并不显著。导管接头应紧密,并保持通畅;导管、鼻塞、面罩需定期更换,严密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 氧气的湿化与温度: 吸入氧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左右,温度在37℃左右。可将吸入氧预先通过装有100℃左右水的保温瓶,然后增减导管的长度,调节进入鼻腔的温度。 氧疗的并发症 (1)二氧化碳潴留: 在通气障碍性呼吸衰竭,吸氧、特别是吸入较高浓度的氧时,由于解除了缺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对呼吸中枢的刺激作用,通气量降低,导致二氧化碳进一步潴留。这些情况尤易发生于间歇给氧过程中。因此,在通气障碍性呼吸衰竭时,应坚持使用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在给氧过程中,应随时了解动脉血CO2分压。为预防CO2可能进一步潴留,可同时给予呼吸兴奋剂或辅助呼吸。 (2) 氧中毒: 在吸入70%氧后,肺泡毛细血管充血、水肿引起氧中毒;严重者可致死。(参见“氧中毒”条)。 氧疗的停用指征 ❶紫绀消失,神志清醒。 ❷动脉血氧分压>60mmHg。 ❸呼吸平稳,心率减慢。停氧前,应逐步减少吸氧时间,或从持续吸氧改为间隙吸氧。一般先在白天停用2~3小时,以后逐渐延长停用时间,睡前短时间使用,最后完全撤离。 ☚ 脱敏疗法 气管滴入给药疗法 ☛ 000179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