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氟胞嘧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氟胞嘧啶抗真菌药。溶解度为1.2%(20℃)。水溶液在pH6~8时较稳定。口服2 g,于2 h内血药达峰浓度为30~40 μg/mL。按每日150 mg/kg分4次给予,连续应用6周,血药浓度可达70~80 μg/mL。T1/22.4~4.8 h,肾功能不全者可达85(30~250) h。常用剂量:口服,每日50~150 mg/kg,分3~4次服。片剂或胶囊:每粒250 mg。 氟胞嘧啶5-flurocytosine; 5-FC系一种抗真菌药。本品为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易溶于水,干燥品极稳定,水溶液在pH6~8时也较稳定,在低温时可析出结晶,在酸或碱中迅速分解。对念珠菌、隐球菌、地丝菌等有良好抑制作用,对部分曲菌及引起皮肤真菌病的分支孢子菌、瓶霉菌也有作用。临床上用于念珠菌、隐球菌感染等,与两性霉素B合用可增效。口服50~150mg/kg,分3~4次,1疗程数周至数日;单用本品易产生耐药性。本品可引起胃肠道症状、血液系统改变、肝肾损害、过敏反应、视听改变、运动障碍、血清钾和钙下降等,须注意。 氟胞嘧啶 氟胞嘧啶氟胞嘧啶(flucytosine,5-fluorocytosine)为白色至类白色无臭结晶性粉末,熔点295℃。微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氯仿和乙醚。 本品曾作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进行研究,但无效。以后发现氟胞嘧啶有抗霉菌活性,对念珠菌、隐球菌和新型囊球菌等有明显抑制和杀灭作用。其他敏感的霉菌尚有色芽生菌、曲霉菌和分支孢子菌等。它的抗真菌作用是进入真菌细胞后,通过胞嘧啶脱氨酶生成氟尿嘧啶。在真菌细胞内氟尿嘧啶可替代尿嘧啶掺入RNA,干扰蛋白质和氨基酸池,也可通过生成氟尿嘧啶脱氧核甙酸,抑制胸腺嘧啶核甙酸的合成,从而损伤DNA的合成。在人体组织中则因缺乏此种胞嘧啶脱氨酶,因此氟胞嘧啶对人体毒性较轻。而氟尿嘧啶本身则因不易进入霉菌细胞,对人体组织毒性较大,故不宜作为抗真菌药物。 氟胞嘧啶可自肠胃道迅速和几乎完全吸收。口服给药后0.5~3小时血浆浓度达高峰,广泛、均匀地分布于机体各组织,并可进入脑脊液。本品主要通过尿排泄,其主要代谢产物为α-氟代β-脲基丙酸和α-氟代β-丙氨酸。半寿期2.5~6小时。 本品对念珠菌和隐球菌深部感染有效,对曲霉菌病和色芽生菌病也有一定疗效。与两性霉素B合并应用可显著提高疗效。常用剂量为口服或静注,每天150~200mg/kg,分四次服,肾功能损害病人应减量。临床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和皮疹。部分病人有头痛、眩晕、肝功能受损和骨髓抑制。 ☚ 羟基菧脒 克霉唑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