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气病辨证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气病辨证 气病辨证气的病变很多,因此辨别气病证的各种情况,具有较广泛的临床意义。故《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说明气的病变虽多,但引起气病的原因仍不外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三方面因素。因此,凡临床上属于机能失调或障碍、机能减退或衰竭等病理表现,则多属气病范畴。一般常见证候为气虚、气陷、气滞、气逆四种。 常见各种气虚证候鉴别表
可以看出,各脏腑气虚证的特点,与各脏腑的生理功能是有一定联系的,如肺气虚的特点,是其“主气”的功能减退; 心气虚的特点,是其“主血脉”、“藏神”的功能减退; 脾胃气虚的特点,是其“运化”、“腐熟”的功能减退和“中气”的虚陷; 肾气虚的特点,是其“藏精”、“生髓”、“主骨”和“主水”、“气化”等功能的减退等等。此外,还应指出,气虚和阳虚性质基本相同,其证候表现亦有很多共同之处。两证的区别,则在于气虚是单纯的虚证,其寒象并不显著,而阳虚则生寒,表现为气虚而有明显的虚寒征象,故在气虚证的基础上,又兼见畏寒、肢冷、脉迟等症状者,即为阳虚证候。 气陷证 气陷,实际上是气虚病变的一种,并以气虚升举无力的病理表现为其主要特征,由于主要发生在中焦,所以又称之为“中气下陷”。人体之气机升举正常,则脏腑韧带维系有力,这是内脏器官保持正常位置的重要因素,故气虚下陷,常可见脏器组织下垂位移等病理改变。临床以头目昏花,少气倦怠,腹部有坠胀感,或见脱肛,或子宫脱垂,或胃,肾等内脏下垂之病症。 气虚则全身机能衰退,故少气倦怠。清阳之气不能升举,头目失养,故头昏目花。气陷于下,升举无力,则内部脏器失其正常维系,故腹部坠胀、脱肛、子宫脱垂,或胃肾等内脏下垂。 气滞证 气滞,即气机郁滞,是指人体某一部位或某一脏腑气的运行不畅或障碍所表现的证候。关于气机郁滞病证,最早可见于《内经》“五郁”之说,至朱丹溪则创立气、湿、痰、热、血、食等“六郁”病名。戴元礼《金匮钩玄》指出:“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此系泛指多种病邪之郁为患。而至明代以后,则郁病多为情志郁结,气机不畅,尤为医家所重视,如徐春甫《古今医统》说:“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关于气机郁滞的临床表现,正如华岫云《临证指南》所说:“郁则气滞,其滞或在形躯,或在脏腑,必有不舒之现症。盖气本无形,郁则气聚,聚则似有形而实则无质,如胸膈似阻,心下虚痞,肋胀背胀,脘闷不食,气瘕攻冲,筋脉不舒”等。故气滞证,临床以闷胀、疼痛为其主要见症。 引起气滞病症的原因甚多,如情志不舒,饮食失调,感受外邪,或用力努伤,闪挫跌仆,以及痰饮、瘀血、食积等病理产物的阻滞等,皆可使气机的运行失畅或发生障碍,从而导致气滞。此外,气虚推动无力,气机运行有碍,亦可发生气滞。气机障碍,气血难以畅通,故每以闷胀、疼痛为主要表现。如气滞于胸胁,则胸胁胀痛;气滞于胃肠,则胃脘及腹部胀痛。但气滞疼痛,其部位多不固定,且常时轻时重,多表现为“攻痛”或“窜痛”性质,亦常受到精神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气滞作痛的特点。除疼痛外,气滞证的胸闷脘胀,每多在嗳气或矢气后可暂时得到轻减。有时在腹部亦可出现痞块,但按之则软,且时聚时散。另外,若乳房作胀,则为肝经气滞。排便时里急后重,则为大肠气滞,亦为临床所常见。总之,由于引起气滞的病因和发生病变的脏腑不同,故其临床所见,除上述共同症状外,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及其它兼症。 气逆证 气逆,指人体气机升降失常,气上逆而不顺降所出现的证候。气运行于机体,升降出入都有其一定的规律,如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肝气主升发,肺气主肃降。营卫之气运行,昼出行于三阳经,夜入行于三阴经。营气的运行自上而下,从手太阴开始;卫气的运行自下而上,从足太阳开始等等。若这些运行规律一反其常态,皆可谓之逆。一般仍以应下行而反上者,或上行而不顺者为气逆。最常见的气逆病证,多指肺胃之气上逆,以及由于肝气升发太过所致的肝气上逆等。 气逆证的临床表现,在肺则为咳嗽,喘息; 在胃则为呃逆,嗳气,恶心,呕吐;在肝则为头痛眩晕,昏厥,吐血等。肺气上逆证,多因感受外邪,或痰浊壅滞,以致肺气失于宣降,反而上逆,故见咳嗽而喘。胃气主和降,若寒饮、痰浊、食积等病邪留于胃腑,阻滞气机,或外邪犯胃,以致胃气不降反而气逆于上,故见呃逆、嗳气、呕吐、反胃等症。若郁怒伤肝,肝气横逆上冲,则见头痛眩晕,甚则昏厥(即气厥)、吐血等症。“气厥”,乃由肝气不舒,情志刺激诱发,以致气机逆乱,上壅心胸,蒙蔽神识所致。另有一种气逆昏厥重证,谓之“大厥”,如《素问·调经论》所说:“血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者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生气通天论》亦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此即肝阳上亢,气血逆乱,中风卒倒一类的昏厥病证。 ☚ 气血津液辨证 血病辨证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