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气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气淋

病证名。诸淋之一。 又名气癃。 为尿有余沥结涩不通的证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气淋者, 肾虚膀胱受肺之热气。” 《圣济总录》:“肾虚则不能制小便, 膀胱夹热则水道涩。 肾虚膀胱热,则胞内气胀,小腹坚满, 而生淋涩之病也。其候出少喜数, 尿有余沥是也。”治宜清热利气, 用沉香散 (《金匮翼》: 沉香、 石韦、 滑石、 当归、橘皮、 白芍、冬葵子、甘草、王不留行)加减。

气淋

淋证之一。出《脉经》。又名 “气癃”。由脾肾虚、膀胱热所致。主要表现为小便涩痛,少腹胀满明显。本证有虚实之分。虚者中气不足,少腹坠胀而尿出无力,宜补中益气。实者气滞不通,小便涩滞而脐下胀满疼痛较剧,应理气通滞。

气淋qìlìn

淋证之一。出《脉经》卷八。又名气癃( 《诸病源候论》)。由脾肾虚、膀胱热所致。症见小便涩痛, 小腹胀满明显。有虚实之分。虚者中气不足, 少腹坠胀而尿出无力, 宜用补中益气汤, 或八珍汤加杜仲、牛膝等。实者气滞不通, 小便涩滞而脐下胀满疼痛较剧, 宜用瞿麦汤( 《医宗必读》: 瞿麦穗、黄连、大黄、枳壳、当归、羌活、木通、牵牛、延胡索、桔梗、大腹皮、射干、桂心), 或沉香散( 《医宗必读》: 沉香、石韦、滑石、当归、留行子、瞿麦、葵子、赤芍、白术、甘草) 加青皮、乌药、小茴香等。参见淋条。

气淋

气淋

气淋是指因气滞或气虚引起小便涩痛、少腹胀满的一种淋证,为五淋之一。气淋名见于《脉经》。《诸病源候论》称为气癃。
气淋多由肾虚下焦客热或脾虚中气下陷所致。《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气淋者,肾虚膀胱热,气胀所为也。……膀胱热,热气流入于胞,热则生实,令胞内气胀则小腹满,肾虚不能制其小便,故成淋。”气淋有虚实之分。实者气滞不通,为气滞淋;虚者气化不及州都,为气虚淋。可以根据虚实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治法。《证治汇补·淋病》云:“如气淋脐下妨闷,诚为气滞,法当疏利;若气虚不运者,又宜补中。”
气滞淋: 见《医宗必读》。症见小便涩滞,脐下胀满疼痛特甚,苔薄白,脉沉弦。多由湿热内阻,气滞不通而成。治宜利气疏导,清热利湿。方用沉香散加味。用沉香、橘皮利气;当归、白芍柔肝;甘草清热;石苇、滑石、冬葵子、王不留行利尿通淋。胁胀胸闷者可加青皮、乌药、小茴香以疏通肝气;日久气滞血瘀者,可加红花、赤芍、川牛膝以活血化瘀。若病情不重者,可予理气通淋,方用假苏散。以荆芥、香附、陈皮、麦芽疏泄理气散结;瞿麦、木通、赤苓通淋利水。
气虚淋: 见《证治准绳》。症见少腹坠胀,尿出无力而常有余沥不尽、面色㿠白,舌质淡,脉虚弱无力。多由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治宜补中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为主。若兼血虚肾亏者,可用八珍汤倍茯苓加杜仲、牛膝以益气养血,脾肾双补。
老人精气已衰,患淋证多见气虚,《医医偶录》称老人淋。老人淋属气虚范围。《张氏医通》谓老人气虚下陷成淋,用补中益气汤加木通、泽泻。

☚ 热淋   血淋 ☛

气淋qì lín

qi stranguria; stranguriadue to qi stagnati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4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