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的解释性
民间传说的基本特征的一个方面。指民间传说所具有的说明有关事物的来历、特点、作用、意义等的特征。地方风物传说大都具有这一特征。人物传说、史事传说也有相当数量的作品具有这一特征。例如,鲁班的传说《“班母”和“班妻”》,解释了木匠使用的墨线头上的钩子、长板凳上钉的木橛的来历;高明的传说《双烛交辉》解释了作者是怎样把《琵琶记》改为大团圆结局的;隋末农民起义传说《王铁匠》解释了山东邹平一带的歇后语“山顶上扔石头——一下就准”的由来;明代抗倭传说《智歼顽敌》解释了浙江临海文水镇上为啥树起一块石碑。民间传说中的这类解释、说明,有的有一定依据,比较可信;有的出于杜撰,无从查考。不论属于哪种情况,它们都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褒贬、爱憎、理想、愿望,体现了他们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