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民生主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民生主义mín shēng zhǔ yì

三民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1905年11月孙中山《〈民报〉发刊词》:“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 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坛场时代也。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嬗变易,而欧美之人种胥冶化焉。”1905年12月21日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民报》所讲的是三民主义,第一是民族主义,第二是民权主义,第三是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

孙中山三民主义中关于中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时期关于经济问题的纲领。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时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同年在《<民报>发刊词》中概括为民生主义:用平均地权的方法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分化与对立,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看到欧美国家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已经解决,而“富者极少,贫者极多”,“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民生主义跃跃然动”,必将导致新的革命,提出中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1906年在军政府宣言中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的具体办法: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1924年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增加了民生主义的内容: (1)以耕者有其田作为平均地权的实际内容。土地权为少数人所操纵是酿成经济组织不平均的最重要原因,由国家制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征收法及地价税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私人将所有土地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下来;因缺乏土地而沦为佃户的农民,“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植荒缴,以均地力”。(2)节制资本。私人资本不得操纵国计民生,国计民生的发展方向要由国家来掌握,“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的组成部分。孙中山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制定的经济纲领。1905年首先提出,在1924年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主要内容包括:(1)平均地权。主张用征收地价税和土地增价归公的办法防止地主利用地租和地价增长攫取暴利。(2) 节制资本。主张有关国计民生的行业由国家经营管理,防止私有企业操纵国家经济命脉。此外,还主张改善工人生活、建立养老育儿和残疾人抚恤制度,普及教育,以及实行耕者有其田等。

民生主义

228 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的组成部分。孙中山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经济纲领。孙中山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主义主要包括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个内容。平均地权是通过土地增价归公的办法实现土地国有。孙中山认为土地是自然物,日益增长的地租和地价是社会进化的结果,不应为地主私人所有,而应归社会所有。他认为大垄断资本家都是由大地主转化而来的。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国家既可以取得不断增长的地租和地价以发展中国经济,举办各种社会公益事业,又可以防止大垄断资本的产生。平均地权主要是为了扫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对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障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又为平均地权加进了“耕者有其田”的内容,提出了解决农民土地的问题。节制资本是要防止中国产生大垄断资本,避免中国经济发展起来以后西方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和弊端在中国重演。节制资本的基本内容是限制私人大资本,发展国家资本和中小资本:“凡本国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民生主义实质上是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纲领。

☚ 棉铁主义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
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minsheng zhuyi

孙中山的经济学说。三民主义的组成部分。孙中山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孙中山选集》下第第765页)“在民生主义里头,第一个重要问题是吃饭,第二个重要问题是穿衣。”(同上书第823页)孙中山又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同上书第765页)他认为要解决民生问题就要实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个经济纲领,这两个纲领的实质是要解决土地和资本两个问题,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道路。孙中山从理论上把这两个纲领解释为社会主义的,列宁称之为“主观社会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426页)。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经济纲领和主观社会主义理论结合在一起,这正是孙中山民生主义学说的一个突出特点。

☚ 等贵贱,均贫富   平均地权 ☛

民生主义

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关于解决人民生计问题的纲领。三民主义的组成部分。在旧三民主义中是指以国家核定地价,将核价后增涨的地价收归国有的办法来实行平均地权。在新三民主义中强调谋求人民的幸福,进一步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使耕者有其田,发展民族经济。参见“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的组成部分。孙中山1924年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重新解释民生主义,内容包括“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等。参见“政治学”中的“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经济纲领,是其三民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根据其民生史观及其对中国国情与世界历史潮流的认识提出的。他认为民生问题 “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三民主义·民生主义》)“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人类之在社会,在疾苦幸福之不同,生计实有其主动力”,欲谋人类之生有幸福,“当研究社会之经济”。(《孙中山全集》第二卷,《在上海中国社会党的演说》)他看到,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需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发达资本,振兴实业; “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 (《〈民报〉发刊词》)。为使中国既能繁荣富强,又能避免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他主张在实行民族主义、民权主义革命的同时,实行民生主义,“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民报〉发刊词》)
民生主义包括 “平均地权” 与 “节制资本” 两项内容。他说: “平均地权” 是通过核定地价、照价收税、照价收买,把因社会改良进步造成的土地增价收归国家,不使地主坐享地价增长之利; “节制资本” 是通过大企业国有,发达国家资本和既允许私人资本发展又限制其独占垄断的办法,达到既振兴实业,开发富源,又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而造成贫富悬殊。孙中山认为,他的民生主义也就是社会主义。但实际上,“平均地权” 的实施,是扫除封建土地制度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 “节制资本” 的政策措施也没有超出资本主义的范畴。所以民生主义实质上还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只是由于这个纲领反映了孙中山的防止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与弊害的愿望,因而具有主观社会主义的特色。
民生主义与孙中山的整个三民主义一样,经过了两个发展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生主义的严重缺陷是: “平均地权” 没有明确提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要求和办法,“节制资本”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外国资本垄断的措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候,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 “平均地权” 方面提出了 “耕者有其田”; 在 “节制资本” 方面,提出把有独占性的外国在华企业收归国有及制定劳工法、改善工人生活条件等措施,从而使这一纲领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政纲有了基本相同之点。

☚ 棉铁主义   中国经济发展史 ☛

民生主义

孙中山(1866—1925)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经济纲领和理论。孙中山认为,要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土地与资本两大问题。因此他提出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两大经济纲领。平均地权是要解决封建土地制度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对城市土地采取核定地价、照价收税、照价收买、涨价归国家的政策。这基本上是一种土地国有化思想。对农村的土地,他提出“耕者有其田”、田地为农民所有的主张。节制资本是为了防止在中国出现垄断资本,包括节制“私人资本”和“发达国家资本”这两个相互联系的内容。他提出,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务皆归国有;对中小资本采取奖励政策,并用法律加以保护。孙中山认为,在革命成功之后,首要问题是经济建设。1919年他写的《实业计划》中提出要建设三大海港、五大铁路系统及全国公路网,并开发各种矿藏,建立钢铁、机器等重工业体系。这是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空前宏伟、具体的现代化规划,体现了孙中山的远大目光和建设祖国的宏大心愿。

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组成部分,是孙中山改革中国社会经济组织的基本纲领。包括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个内容。其实质是要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解决土地和资本两个问题,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了避免革命后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后果,他对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作了主观的、空想的解释,把这种实质上是保护和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纲领解释成是在中国“防止”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民生主义与整个三民主义一样,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1924年以前,民生主义是旧三民主义的组成部分。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使其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新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随之变成为新三民主义的组成部分。

☚ 节制资本   振兴实业 ☛
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

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经济纲领,是其三民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根据其民生史观及其对中国国情与世界历史潮流的认识提出的。他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人类之在社会,在疾苦幸福之不同,生计实为其主动力”,欲谋人类之生有幸福,“当研究社会之经济”(《孙中山全集》第二卷,《在上海中国社会党的演说》)。他看到,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需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发达资本,振兴实业;“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民报〉 发刊词》)。为使中国既能繁荣富强,又能避免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他主张在实行民族主义、民权主义革命的同时,实行民生主义,“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民报〉 发刊词》)。民生主义包括“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两项内容。他说:“平均地权”是通过核定地价、照价收税、照价收买,把因社会改良进步造成的土地增价收归国家,不使地主坐享地价增长之利;“节制资本”是通过大企业国有,发达国家资本和既允许私人资本发展又限制其独占垄断的办法,达到既振兴实业,开发富源,又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而造成贫富悬殊。孙中山认为,他的民生主义也就是社会主义。但实际上,“平均地权”的实施,是扫除封建土地制度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节制资本”的政策措施也没有超出资本主义的范畴。所以民生主义实质上还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只是由于这个纲领反映了孙中山的防止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与弊害的愿望,因而具有主观社会主义的特色。民生主义与孙中山的整个三民主义一样,经过了两个发展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生主义的严重缺陷是:“平均地权”没有明确提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要求和办法,“节制资本”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外国资本垄断的措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候,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平均地权”方面提出了“耕者有其田”; 在“节制资本”方面,提出把有独占性的外国在华企业收归国有及制定劳工法、改善工人生活条件等措施,从而使这一纲领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政纲有了基本相同之点。

☚ 母财支费相酌剂论   平均地权 ☛

民生主义min sheng zhu yi

Principle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民生主义

People's Livelihood

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革命纲领中关于社会革命的纲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纲领来源于中国近代先进思想家的经济思想,同时吸取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学说,尤其是亨利·乔治单一税的土地国有学说。在旧民生主义中,孙中山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成为旧民主义革命时期最先进和最完整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但并没有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内容。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通过了 “宣言”。孙中山用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解释三民主义,使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具有反帝反封建内容的新三民主义。在新民生主义中,主张“平均地权”和 “节制资本”,以 “耕者有其田”作为平均地权的实际内容。同时规定私人资本不得操纵国计民生,要由国家资本来掌握国计民生的发展方向。新的民生主义具有彻底的反封建内容。

☚ 民主周刊   民生报 ☛
0000098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