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民族观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为:❶各民族有先进与落后、大与小之分,没有贵贱、优劣之分,各民族劳动人民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都对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❷民族问题(民族关系)发展上的两个历史趋向要求坚持民族平等、团结,这样才有利于民族的发展繁荣; ❸压迫其它民族的民族是不能自由的,不能获得解放的。无产阶级只有消灭一切压迫(包括民族压迫),只有解放全人类,最后才能解放自己; ❹各民族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团结联合斗争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同样,各民族的团结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尤其如此。因而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并把它作为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其内容涉及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具体体现在宪法规定、法律法规类规定、行政法规、命令、指示决定中。还在实际生活中采取保障措施,进行民族政策再教育。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的关系是辩证的关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结果,又是进一步实现民族真正平等的保证。所谓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相互关系中,处在同等的地位,具有同样的权利,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的地位、待遇和权力、利益的平等;民族团结则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友好和协调、联合。没有民族之间的平等,就不能有真正的民族团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