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民族团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民族团结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自愿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实行共同的目标。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根本原则。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是民族平等。只有消灭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根源,才能使民族团结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在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只有通过团结、互助、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才能逐步缩小和消除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加强民族团结,必须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各族人民;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主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各民族干部、群众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要承认民族差别、照顾民族特点,正确对待和处理民族矛盾。 民族团结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各民族内部的团结。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一项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民族团结与否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是祖国统一的基础,因此,必须维护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既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既要认真落实民族政策,认真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又要坚决反对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依法严厉打击和制裁分裂祖国的活动。 民族团结❶指各民族之间平等、友好的联合或结合的状态。基本内容包括:各民族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为一个共同的理想或目标而齐心协力,携手共进。新中国成立后,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到《宪法》都明确地将“民族团结”写入法律之中,并以此作为党和国家解决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和政策。 民族团结❶各民族间和各民族内部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结成的平等互助、友好合作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以消灭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实现民族平等为前提。实行世界范围内的各民族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团结, 是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精神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一贯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团结,主张国内各民族务必保持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用法律的形式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区域自治权利,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禁止任何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 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中国各民族的团结,是全世界各民族大团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团结 013 民族团结各民族之间和各民族内部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形成的平等、互助、友好、合作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中国共产党历来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团结,主张各民族之间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国家法律规定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实行区域自治的权利,禁止民族压迫、民族歧视,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帮助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各方面得到发展。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定胜利的保证。 ☚ 民族平等 民族关系 ☛ 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minzu tuanjie指各民族在平等基础上的和睦相处、友好交往、互助合作的关系。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之一。实现民族团结的基础是民族平等。民族平等,首先是政治上的平等,其次是经济和文化上的平等。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才能实现各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又可以进一步消除民族间的不平等。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尤其重要。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关系到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和命运。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指示,要求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1952年颁布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和关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决定。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这些措施,对于维护我国各民族的团结,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巩固祖国的统一,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 民族解放运动 民族主义 ☛ 民族团结各民族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是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指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这种团结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以消灭民族压迫、民族歧视、实行民族平等为前提的平等互助和友好合作。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国际共产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分裂的原则,主张各民族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对少数民族地区要充分保障他们的平等权利和民族区域自治权利,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各项建设事业,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压迫和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增强了民族团结,巩固了祖国统一,形成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 民族平等 民族市场 ☛ 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指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关系,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民族团结的实现必须建立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民族平等的实现又将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因此,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是相辅相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要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和自治权利,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压迫和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 民族矛盾 民族语言 ☛ 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以多种文字出版的政治性综合性期刊,在中国民族问题对内对外报道方面具有权威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它的宗旨是:宣传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民族政策,报道各民族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经验,介绍中国少数民族的悠久历史、绚丽多彩的文化、独特的风俗习惯及民族研究的文章,反映少数民族人民的意愿和要求。该刊汉文版于1957年10月在北京创刊。蒙古文版1987年7月10日创刊。维吾尔文版、哈萨克文版、朝鲜文版均为1989年1月创刊。1960年8月至1961年3月、1966年8月至1979年6月两度停刊。1979年7月复刊。各种文版均为十六开本,汉文版、蒙古文版为月刊,维吾尔文版、哈萨克文版、朝鲜文版为双月刊。 ☚ 辽宁日报 民族画报 ☛ 民族团结national solidarity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