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民族主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民族主义mín zú zhǔ yì❶ 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主张。1901年《清议报》九十五册《本馆论说》:“今日之欧美则民族主义与民族帝国主义相嬗之时代也。”1904年9月8日《警钟时报》:“宗孟女校之特色,约有三端: (一) 凡贞节妇女之贫苦者,免收学费。(二) 校中另设特别科,凡月课所出各题,命意尤为深远。(三) 去冬设对俄同志女会,今春改设慈航社,皆许学生与闻。此皆宗孟女校之特色。该校自开办以来,即提倡民族主义,以注意精神教育。” 民族主义❶地主、资产阶级对民族关系的看法以及处理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特点是用民族矛盾掩盖阶级矛盾,用民族利益掩盖地主、资产阶级及其统治者的利益,欺骗人民,以达到剥削、压迫其他民族的目的。民族主义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起着不同作用。因此必须把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把大民族的民族主义和小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民族主义对推翻封建统治,反抗其他民族的压迫,争取民族独立曾起到一定的进步作用。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后,用民族主义掩盖阶级斗争,一方面剥削和压迫本民族人民,一方面剥削压迫其他民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反对民族主义,坚持国际主义,同时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 民族主义❶资产阶级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的原则和纲领。曾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的异族统治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和民族独立国家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斗争中,起到一定的进步作用。 民族主义资产阶级民族观的核心和观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纲领、原则。作为一种思想和政策,民族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以前就存在了。它极力鼓吹“民族至上”,抹煞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以民族矛盾掩盖阶级矛盾。奉行民族压迫政策,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全民族的利益。民族主义就其根本宗旨而言,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对立的、不可调和的,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历史作用。因此对民族主义应当进行历史的具体的分析。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任何民族主义都是有害的。 民族主义亦称 “资产阶级民族主义”。❶资产阶级对民族的看法及其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即抹煞阶级矛盾,以全民族的代表自居,把本民族的利益其实是本民族中资产阶级的利益置于其他民族的利益之上。在反对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中, 在现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中, 在民族独立国家和其他国家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侵略、扩张的斗争中,有一定进步作用,但都以符合资产阶级利益为限。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 则利用它压迫和奴役本民族人民或其他落后民族, 甚至挑动战争, 实行民族扩张。当资本主义强国的入侵和本民族人民的反抗威胁到统治阶级的统治时,往往出卖民族利益。无产阶级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进步的民族主义,反对压迫民族的反动的民族主义。在民族问题上, 无产阶级的原则是国际主义。 民族主义Nationalism指对国家的爱国主义情感。美国殖民时期的民族感很弱,个人的爱国心与地方事务和殖民地事务交织在一起。虽然在制宪会议上出现了一批以汉密尔顿、威尔逊、华盛顿和杰伊为首的坚定的民族主义者,但在美国独立初期的几十年内,强烈的州权思想仍占主导地位。1812年战争极大地激发了当时的民族主义情感。已解体的联邦党在哈特福德会议决议中所表达的州权思想已被“和谐时期”复活了的民族主义情感所吞噬。自1816年至19世纪30年代后期辉格党兴起,美国各方面的发展都显示出民族主义倾向,其具体表现有1816年的第一个保护关税,重发合众国银行特许状,实行国内改进,克莱的美国制度,约翰·马歇尔所作的裁决,以及一批在美国出生的,纯以美国生活为题材的文学家的成长。这些文学家有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华盛顿·欧文、亨利·W·朗费罗和纳撒尼尔·霍桑。 民族主义 016 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和其他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民族关系上表现出来的思想体系、纲领和政策。形成于封建君主制时期,完善于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时期。其内容是在口头上承认民族平等,实际上是维护某个民族的特权。把民族分成“优等”和“劣等”,抹杀民族内部阶级对立,把本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奉行民族压迫和民族分裂的政策。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主义常成为反对封建主义的旗帜,具有进步性和革命性。在帝国主义时代压迫民族的殖民主义、大民族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均属反动,必须反对之;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就是民族解放,是正义的和革命的。在社会主义时代,民族主义思想还要长期存在,无论是大国沙文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和小民族主义,对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都是不利的。在现代,帝国主义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民族主义和机会主义进行和平演变,应予反对。第三世界被压迫民族利用民族主义,进行民族解放、民族独立、民族革命的斗争,应予支持。在国际关系和国内政治斗争中,民族利己主义的表现也很明显,有时会产生激烈的斗争,并转为国家间的矛盾斗争形式。无产阶级对各种国度的民族主义,总是区分其进步性和反动性。支持民族解放、民族独立、民族发展,反对民族压迫、民族歧视和民族分裂。 ☚ 大汉族主义 地方民族主义 ☛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minzuzhuyi指剥削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表现,是剥削阶级观察、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和政策。民族主义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已被剥削阶级所奉行,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利己主义。其主要表现是:认为民族有优劣之分,只有所谓“优等”民族才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否认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以资产阶级的阶级私利代替全民族的利益;把本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不惜牺牲本民族工人和其他民族的利益以换取资产阶级的私利;奉行民族压迫和民族分裂的政策,对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对外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民族利己主义和扩张主义。民族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作用。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用民族主义思想去动员本民族的人民反对封建主义和民族压迫,因而,这一时期的民族主义一般具有进步性和革命性。到了帝国主义时期,由于民族被划分成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因此,要把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相区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不论其具体表现如何,均属反动性质,必须坚决反对。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由于其斗争的矛头是指向帝国主义和民族压迫的,因而是正义的、革命的。 ☚ 民族团结 民族虚无主义 ☛ 民族主义见“政治学”中的“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原则。民族主义有进步的和反动的之分。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资产阶级的民族观及其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民族主义是私有制和剥削关系的产物。民族主义的表现有各种各样,有民族沙文主义、狭隘民族主义、霸权主义、披着社会主义外衣的社会沙文主义、民族独立解放的民族主义等。民族主义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无产阶级对不同国家和不同情况下存在的民族主义,应该用历史的和阶级的观点加以分析,并予以区别对待。从总体上说,当资产阶级处于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是反对民族压迫、要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因而是革命的、进步的; 当资产阶级处在反动时期、特别是处于帝国主义时期,资产阶级为了本阶级的利益,利用民族主义,对内压迫少数民族,对外实行侵略、扩张,以奴役别的国家和民族,则是反动的、倒退的。大小霸权主义对别的国家和民族进行控制、颠覆、侵略和掠夺,达到巩固其统治和实行霸权的目的,同样是反动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为了求得民族的独立、平等和解放,高举民族主义的旗帜,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大小霸权主义,无疑是革命的、进步的。无产阶级支持一切革命的、进步的民族主义,反对反动的、退步的民族主义。无产阶级奉行国际主义,而不是民族主义,它应同民族主义划清界限。这是因为无产阶级在斗争中,要求一国的利益服从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斗争利益; 要求正在战胜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有决心承担最大的民族牺牲,在为整个无产阶级、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解放,而互相关心,互相支援。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才能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 民族区域自治 大民族主义 ☛ 民族主义min zu zhu yiPrinciple of Nationalism 民族主义Nationalism 民族主义nationalism 民族主义❶nationalism 民族主义❶以本民族利益为主要出发点来看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作用。封建社会的统治民族以本民族利益为至高无上的利益,以民族主义思想为指针,对异民族实行民族压迫。资产阶级革命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以民族主义号召反对民族压迫,曾经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殖民地、附属国和被压迫民族,在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和侵略中,都以民族主义思想为武器进行斗争,同样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都以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利益,在进步性中又有一定的局限性。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尤其是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统治民族的统治阶级对外以“全民族”利益为幌子,对殖民地、附属国和一切弱小民族实行民族压迫;对内,统治民族以“优秀”民族自居,对异民族实行民族压迫,这时的民族主义,均已成为反动的民族主义。无产阶级主张国际主义,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支持被压迫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民族主义;在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内,主张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反对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革命纲领中关于民族解放问题的纲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来源于中国近代历史上先进人物的反满思想和欧美亚各国的民族主义思想,是三民主义的政治前提。在旧民族主义中,以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基本内容,即推翻“满洲”政权,建立汉人掌握政权的国家,缺少反帝的内容。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通过了 “宣言”。孙中山用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解释三民主义,使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具有反帝反封建内容的新三民主义。在新的民族主义中,明确提出了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中国民族自救解放,对内求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口号。已经认识到了帝国主义是中国民族解放的敌人,提出反帝口号,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这样新的民族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幻想的破灭,对于唤起民众起来革命起了重要作用。 ☚ 民国初年之国民党史料 “民族主义”事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