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民国时期甘肃商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民国时期甘肃商业 民国时期甘肃商业这一时期的甘肃商业,受通货膨胀、物价飞腾、苛捐杂税、高利贷之苦,加之地处荒芜、远离口岸、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发展缓慢。1949年,全省共有各类商业网点5859户,70%以上集中于兰州、天水、平凉、武威、临夏、张掖、酒泉等城市,占人口95%左右的广大农村还不到30%。一些边远山区几乎没有商业,农民购买食盐、点灯用油,出售鸡蛋,都要跑几十里以外的县城去交易。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甘肃商业仍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民国33年1944年, 省城兰州有民营商业2 252户,资金总额1 081.890万元,分为布匹、服装、日用百货、鞋帽、皮毛、药材、粮食、面粉、食品、食盐、茶庄、餐馆、旅馆、木器、山货、煤炭、旧货、摄影等51行。这些商行中, 户数最多的是杂货业377户,粮食183户,面粉118户,煤炭170户,旅店107户,其它行业均在100户以下;这些行业年进货总额1. 1亿元, 年销货额5 000万元。从经营额来看,兰州市约占全省一半。省内其他城市的商业情况是:平凉有商号420余家,分皮毛、布庄、杂货、京货、山货、盐碱、染店、成服、粮食、转运、脚驮、饭店、货栈、药材等行业。天水地处甘肃东大门,从山西、河南、河北等沦陷区涌来大批难民,他们中有许多人从事商业经营, 促进了当地商业的发展。另外,秦安有商号561家。甘谷有商号350户,年进货1 125万元。岷县有商号167家, 年进货总额548万元,年输出总额635. 5万元。定西有商号180余户,榆中有商号98户,武威268户,酒泉71户。碧口镇是甘肃南部的门户,甘川贸易的重镇,有药商100余户、烟商60余户, 船商40余户。 ☚ 甘肃官僚资本商业 陇东革命根据地商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