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民众舆论学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民众舆论学派

民众舆论学派

持舆论来自人民的切身要求,又能维护人民切身利益的舆论观的舆论学派。解放前以张友渔、邹韬奋等为代表。他们从研究人民反抗压迫的舆论入手,揭示了舆论的性质和舆论斗争的发展趋势,主张坚持人民大众的舆论,反对反动派的欺骗性舆论。民众舆论学派的基本论点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就已形成。辛亥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总结袁世凯篡政、军阀混战的教训,开始认识到民意的社会价值,提出“人民舆论”的概念。他们认为,“舆论者,国民心理之所表著者也”。(《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三联书店1977年版,第627页)孙中山提出:“故将图国民之事业,不可不造国民之舆论。”(林大椿:《新闻评论学》1978年台湾版,第125页)这种舆论观高度评价了人民的意志,为后来民众舆论学派的研究确立了正确的方向。30年代民众舆论学派的确立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高涨的结果,前者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指导,后者提供了丰富的社会舆论实践。张友渔在《舆论与新闻》一文中指出:在舆论的构成上,既有阶级关系参加,那么,不管哪种舆论都不能不具有阶级性。民众舆论学派所说的民众舆论、大众舆论主要是指在反动派压迫下的广大民众的舆论。认为不同阶级的舆论是不可调和的。民众舆论学派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舆论产生的过程,对社会舆论的兴衰作出正确的解释。他们认为,所谓舆论不外是关于某一特定的事象,创造了批评与要求的新模式,大众称赞、模仿它、传播它,也就成为舆论。所以,任何舆论都有两个不可缺少的必要因素,一是新模式的创造,二是大众的称赞、模仿与传播。在这一过程中,个人与社会是交互影响、交互作用的,张友渔在《报纸与舆论之构成》一文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舆论观。他指出,报纸是代表舆论、指导舆论,乃至构成舆论的。所谓代表舆论是说和已经存在的舆论是一致的,报纸还要构成和它一致的舆论,二者之间的交互影响、交互作用,都不外是要把报纸和舆论打成一片,也就不外是“要拿报纸构成舆论”。他指出:“大众好象是田地,报纸好象是耕农,舆论好象是耕农在田地里所种植、所收获的谷物。没有田地固然没有谷物,没有耕农,谷物也不能很容易地长成。”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报纸与舆论的相互关系。这种大众的舆论观和当时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相吻合的,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无产阶级舆论观。它提出的某些原理对今天研究社会主义舆论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民众大会   吉祥物 ☛
0000218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