氐族
古族名。处陕、甘、川交边地区。氐羌同源。春秋、战国时,开始以氐作为族称,但仍多以“氐羌”并称。自汉代氐羌分化后,氐族逐渐成为独立之族。西汉初,氐人各部已“自有君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灭氐王,置武都郡。时武都郡、陇西郡、广汉郡、蜀郡等地都有氐人聚居或与他族杂居。汉至三国,氐人数次部分迁徙,一次迁于酒泉; 一次徙武都氐人五万至扶风、天水,又徙武都氐、汉于京兆、汧、雍、南安、广魏等郡; 魏徙氐众入关中,也有迁蜀汉者。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秦等都多次将氐人徙于关东河北等地。当时氐族贵族苻健建立前秦、吕光建立后凉,并在甘肃东南部和四川西北部建立仇池国。唐代氐族分别与吐蕃人和汉族等融合。氐族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能种田织棉,同时兼营畜牧业。其经济文化均深受汉族影响。有姓,皆采用汉族姓氏;婚姻家庭与羌族同; 衣服崇尚青、绛色; 语言与羌、杂胡的语言相同,但是大部分氐人懂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