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氏Shì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阳泉、临汾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 《姓氏考略》亦收,其注引 《路史》 云: “齐大夫之后有 ‘氏’氏。” 后或改为 “是” 氏,东汉氏仪,郡相孔融嘲笑其姓 “民无上”,因改为是氏。
一音zhī,亦姓。
五代后梁有氏延赏。


氏Zhī

罕见姓氏。《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古代中亚有月氏国,一作“月支”,盖氏、支同音。月氏人来中国,有的以 “支”为姓,如汉有支, 既有以支为姓者,似亦有以氏 (zhī) 为姓者。《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音zhǐ,且注引 《路史》 云:“齐大夫之后氏氏。” 皆误。
一音shì,乃现行姓氏。参见该条。
宋代有氏居方,起居郎。

1.shì ❶表明宗族的稱號。爲姓的支系,用以區别子孫之所由出。古代貴族有氏,平民則無。班昭《東征賦》:“蘧氏在城之東南兮,民亦尚其丘墳。”班固《幽通賦》:“系高頊之玄胃兮,氏中葉之炳靈。”
❷遠古傳説中的人物、國名或屬號,多系以氏。司馬相如《上林賦》:“奏陶唐氏之舞,聽葛天氏之歌。”張衡《東京賦》:“得聞先生之馀論,則大庭氏何以尚茲。”
❸已婚女子稱氏。張衡《西京賦》:“許趙氏以無上,思致董於有虞。”
❹古代世業職官的稱號。班固《西都賦》:“士食舊德之名氏,農服先疇之畎畝。”
❺對人表示尊重稱氏。《漢書》司馬相如《上林賦》:“鼂采琬琰,和氏出焉。”班固《幽通賦》:“溺招路以從己兮,謂孔氏猶未可。”溺,桀溺;路,子路。事詳見《論語·微子》。
2.zhī 見“閼氏”。

氏shì

❶上古族号为姓,其分支为氏。《小雅·节南山》一章: “尹氏大师,维周之氐。” 毛《传》:“氐,本。”郑《笺》:“氐,当作‘桎鎋’之桎。言尹氏作大师之官,为周之桎鎋。” 《潜夫论·志氏姓篇》:“尹吉甫相宣王,著大功绩,诗云‘尹氏大师,维周之底’也。”陈乔枞云:“《鲁诗》以此尹氏为尹吉甫,论其氏族,溯其祖考,是此诗陈古刺今,伤尹氏之不善其职也。”《大雅·常武》二章:“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毛《传》:“尹氏,掌命卿士。程伯休父,始命为大司马。”郑《笺》:“尹氏,天子世大夫也。王使大夫尹氏策命程伯休父于军将行治兵之时,使其士众左右陈列而敕戒之。”
❷用在称谓、官职之后帮助称人,以表示尊敬。《周南·葛覃》三章:“言告师氏,言告言归。”师氏,即女师。《鲁诗》说:“妇人所以有师者何?学事人之道也。”毛《传》:“师,女师也。古者女师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人谓嫁曰归。”《邶风·凯风》二章:“母氏圣善,我无令人。”母氏,即母亲。毛《传》:“圣,睿也。”郑《笺》:“令,善也。母乃有睿知之善德,我七子无善人能报之者。”《大雅·韩奕》三章:“笾豆有且,侯氏燕胥。”侯氏,即诸侯。郑《笺》:“且,多貌。胥,皆也。诸侯在京师未去者,皆来相与燕,其笾豆且然,荣其多也。”

☚ 爪牙   勿 ☛

读音sh·i(ˋ),为i韵目,属i—er韵部。承纸切,上,纸韵。
❶姓氏;古时女子称姓,男子称氏。
❷古时对已婚妇女的称呼。如:张王氏。
❸姓。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zh·i(-),为i韵目,属i—er韵部。章移切,平,支韵。
❶[阏氏]汉代匈奴单于之妻的称谓。

上一条: 下一条:
ㄕˋshì0889山名。古方言。《说文・氏部》:「~,巴蜀山名。岸胁之旁著欲落堕者曰~。~崩闻数百里。」

氏shì

❶姓氏
 △ 张~父子。
❷加在远古传说中人物、国名后作为称呼
 △ 伏羲~。
❸姓。
【注意】跟“氐(dǐ)”不同。

❶指姓:姓~︱王~兄弟。
❷旧时称已婚妇女时,常在娘家姓后加氏:刘~︱赵~。
❸古代称帝王、贵族:神农~︱伏羲~丨太史~。
❹对名人、专家的称呼:摄~表︱李四光~。
❺用在亲属关系字的后面称自己的亲属:舅~︱母~。
❻古代少数民族支系的称号:慕容~。
○~族(原始社会中由血统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群人,集体占有生产资料,集体生产,集体消费)︱人~(人,指籍贯说的)。

氏shì

❶ 姓:刘氏│李氏。
❷ 旧时放在已婚妇女的姓的后边,通常父姓前再加夫姓,作为称呼:张周氏。
❸ 加在名人专家的姓或名字的后面,作为称呼:达尔文氏│神农氏。
❹ 姓。
另见685页zhī。


氏zhī

见593页“阏氏”。
另见465页shì。

氏shi

氏族 名氏 人氏 摄氏 姓氏 燧人氏 无名氏

氏(一)shì (二)zhī

【辨形】 起笔是撇,底下没一点,不写作氐。4画。象形。
【辨义】 氏(一)shì
❶姓。古代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姓氏|张氏兄弟。
❷对名人专家的称呼: 陈氏定理|神农氏。
❸ 旧时对已婚的妇女,书面上常在她母家的姓后加“氏”字称呼她: 黄氏|林氏。
❹ 用在亲属关系的称谓后,称自己的亲属:舅氏|母氏。
〔氏族〕原始社会由血统关系联系起来的人的集体。
〔人氏〕人(指籍贯说,多见于早期白话)。
(二)zhī 〔阏 (yā n)氏〕汉代匈奴称君主的正妻。
〔月氏〕汉朝西域国名。
【辨析】 二音都表示名物义。区别在于:
一、适用范畴不同: 氏(一)shì泛指姓氏和用于称呼;(二)zhī用于古代匈奴族称谓和古国名。
二、使用频度不同: 氏(一) shì多义项,较常用,使用频度较高;(二)zhī义项少,只用于“阏氏,月氏”。

氏shì

❶指姓,用在姓的后面: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上悬一块匾,写着是“贾~宗祠”四个字。(五三·1239)却说贾琏素日既闻尤~姐妹之名,恨无缘得见。(六四·1546)
❷称已婚妇女时常在姓后加氏:贾珠之妻李~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三·64)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石部 > 雜石 > 𨸝 > 氏
氏  shì

同“𨸝”。

氏shì

〖名词〗
一、姓的支系,用以区别子孙的所由出,即家族(6)。《柳子厚墓志铭》:众谓柳氏有子矣。——大家都说柳家有个好儿子。《捕蛇者说》: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从我家三代住在这个乡里,到现在已经满六十年了。《瘗旅文》: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有个吏目自称是从京城来的,我不晓得他的名和姓。
二、对已婚妇女的称呼,常在其父姓后用“氏”,表示其所由出(1)。《泷冈阡表》: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明族。——我的母亲郑氏,她的父亲名德仪,世代是江南路的名门望族。
三、用在朝代、国名之后,以代其统治者之姓(2)。《触詟说赵太后》:赵氏求救于齐。——赵国向齐国求救。《送孟东野序》: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汉以后的魏、晋两朝,鸣的人都赶不上古代,但从来不曾间断过。
四、用在某些名人专家的姓后,表示尊敬(1)。《杨恽报孙会宗书》: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如果我沉默不言语,恐怕违背了孔老先生“各言尔志”的意思。

氏shì

❶ 同姓贵族的不同分支。《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胙zuò:赐予。)秦汉以后,姓、氏合一。《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楼。”柳宗元《捕蛇者说》:“有蒋~者,专其利三世矣。”
❷ 远古部族及其首领均称氏。《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牺~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吕氏春秋·古乐》:“昔古朱襄~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
❸ 古代对已婚妇女在姓下加氏。《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寤生:难产。)《孔雀东南飞》序:“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❹ 对学有专长者的尊称。孔安国《尚书》序:“左~传曰……”袁枚《黄生借书说》:“有张~藏书甚富。”

*

CACF
(一)shi❶姓氏,古代姓和氏分用,姓起源于女系,氏起源于男系,后代姓氏无别,专指姓:周~兄弟。
❷旧时称呼已婚妇女,常在其父姓后加“氏”,在父姓前加夫姓:张王~(夫姓张,父姓王)。
❸对名人专家的称呼:陈~定理/摄~温度计。
❹放在亲属关系字的后面称自己的亲属:舅~。
(二)zhi〔月氏〕yuezhi汉朝时西域国名。

各种帝王

各种帝王

历代帝王:百王
尚未即位的帝王:潜藩
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帝王之位者:空王 素王
最初的帝王:皇初
开国帝王:艺祖
开基创业的帝王:烈祖
贤明的帝王:陶唐 令辟
英明的帝王:圣帝明王
名声显赫的帝王:显王
前代帝王:先皇
前代的帝王与圣贤:上圣
古代帝王:氏(神农~) 三皇五帝 五帝三皇 二帝三王
上古的帝王:素王 三王五帝
远古的帝王:上帝 宾帝
让去帝王之位的人:让王
前代的君长:先正
当世之王:当今
昏庸的帝王:昏君 壅君
已故帝王:圣灵
前代已故的帝王:先帝

☚ 帝王   天子 ☛

各种状况的妇女

各种状况的妇女

已婚妇女:堂客 生人妇 有夫之妇
指已婚妇女:婆娘 婆姨
称已婚妇女:氏(李~;王刘~)
已婚的年轻妇女:小妇 少妇 媳妇
刚结婚的妇女:亲(说~;迎~) 新妇 新媳妇
年轻漂亮的新妇:桃夭新妇
怀孕的妇女:孕妇 妊妇 双身子
生育的妇女:产妇 蓐妇
生儿育女的妇女:母亲
有子女的妇女:母妇
贫穷的妇人:贫妇 荆笄
贫苦人家的妇人:青裙缟袂
被弃的妇女:箧扇
再婚的妇女:白媒

☚ 各种年纪的妇女   寡妇 ☛

家族

家族

族(室族) 氏(氏族) 门族 门宗 家门 闺阈
家庭,家族:
对他人家族的敬称:尊门
对他人宗族的敬称:贵族
谦称自己的家族:寒族
皇帝的家族:皇族 王族 王室 皇室 京室 宗室 皇宗 皇家 皇极 璇源 宫庸 宫墉 帝胄 御叶
对皇家宗室的敬称:庆绪
宗室,皇族:宗潢
建立过功勋的家族:勋门 勋阀
有势力的家族:大宗 势族 强宗右姓
在某方面有支配势力的家族:
有特权的家族:名族 名门望族
大族,名门望族:洪族
显赫的家族:显家
势单力薄的非官宦家族:孤门
同一家族:同宗 本家 一族 一家 一姓 族类 种草 门中人
同一父系的家族:私族 门族 门宗 种姓
以某种专长世代相承的家族:世家
家乡氏族:乡族
邻里乡族:巷族
衰微的家族:悴族
门望低微的家族:陋宗 陋族
单寒的家族:单宗 单门
寒微的家族:单族 寒族
死者的家族:遗族
破灭的家族:破巢
整个家族:全族 阖族 阖宗
家族兴旺:竹苞松茂
家族强盛:九世同居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家族)

另见:家庭 家属 门第 兴旺 人口 血缘 系统

☚ 家族   望族 ☛

姓(姓氏;单~;同~) 氏(氏姓;张~;神农~;王门李~;古代男子称~)
姓氏与籍贯:族居
谦称自己的姓:贱姓 小姓
原来的姓:本姓
两个字的姓:双姓 复姓(~诸葛)
人多的姓氏:大姓
本姓以外的姓氏:外姓 异姓
家族姓氏:族姓
别的姓氏:诸姓
同一姓氏:同姓 宗姓
谦称自己的宗姓:陋宗
不用真实姓氏:隐姓(~埋名)
显赫的姓氏:显姓
姓氏不同:异姓
改换姓氏:改姓 换姓(改名~) 易姓 更姓(更名~) 革姓

☚ 姓名   名字 ☛

氏shì

承纸切,上纸。
❶本指古代同姓贵族标志宗族分支的称号,后泛指姓氏。《左传·隐公八年》:“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
❷加在父姓之后称已婚妇女。《仪礼·士婚礼》“某~来妇”注:“齐女则曰姜~,鲁女则曰姬~。”
❸古代神名、国名、官名的称号。《风俗通·皇霸》:“伏羲~没,神农~作。”

❶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为姓的支系,用以区别子孙之所由出生。古时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参见“姓氏”。
❷古代对已婚女子之称谓。常于其父姓之后系“氏”。《仪礼·士婚礼》:“祝告称妇女之姓,曰:‘某氏来妇。’”以后多在夫姓与父姓之后系“氏”,作为对其之称谓,如:张王氏、李赵氏。
❸旧时对学有专长者表示尊重的称呼。如: 颜氏,段氏注。

☚ 姓氏   名字 ☛

氏shì

❶姓。如:王氏兄弟。
❷旧时在已婚女子父姓前加夫姓,在父姓后加氏,以此作为对氏的称呼。如:赵马氏。
❸对名人的称呼。如:神农氏,摄氏温度计。

氏shì

 ❶ (姓) family name; surname: 张~ 兄弟 the Zhang brother
❷ (放在已婚妇女的姓后, 通常在父姓前再加夫姓, 作为称呼) née : 李王 ~ Mrs. Li, née Wang
❸ (对名人专家的称呼) form of address for a famous person: 陈 ~ 定理 Chen's theorem; 摄 ~ 温度计 Celsius thermometer
❹ (姓氏) a surname: ~ 叔琮 Shi Shucong
另见 see also zhī。
◆氏族 clan


氏zhī

(构词成分): 阏 ~ [yān zhī] (汉代匈奴称君主的正妻) the consort of a Xiongnu chief; 月 ~ [yuè zhī] (汉代西域国名) name of a country in the Western Region during the Han Dynasty
另见 see also shì。

氐·氏di·zhī

(甲) (金) (篆)
“氏”,郭沫若说是古“匙”字,甲骨文为象形字。“氐”,李孝定说像人侧立手提东西。氏、氐本是一个字,石鼓文在底下加一横,读为di(星宿名与少数民族名读第一声)。秦小篆两字分开。两个字形相似,作声符时有混淆。以“氏”为声符生成的形声字有:
shì
舐(舐犊情深)
zhǐ
纸(纸上谈兵)
抵(抵掌,击掌,表示高兴,《战国策 · 秦策一》:“抵掌而谈。”)

祗(神祗;另读zhǐ,同“只”)
芪(黄芪)
以“氐”为声符生成的字有:
di
阴平:低(高低)
羝(公羊)
上声:抵(抵抗)
底(海底)
诋(诋毁)
邸(官邸)
砥(中流砥柱)
牴(牴触)
柢(根深柢固)
坻(宝坻县,地名,在河北)
骶(脊椎骨的末端)
以“氐”之形、“氏”之声生成的形声字有:
chī
鸱(古书上指鹞鹰)
坻(水中的小块高地)
zhī
祗(现作“只”)
胝(胼胝)
泜(水名,在河北)
相关链接
1.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中说:“氏”字本义为木本,是植物之根,为象形字。后来被转注为姓氏的氏,取木之根本之意。夏商周三代,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
2.汉·刘熙《释名》说:“纸,砥也;谓平滑如砥石也。”《集韵》砥、抵、坻均读如“纸”。氏、氐的读音在汉朝乃至宋似乎尚无有分别。

氏(shì)

,巴蜀山名岸胁之旁箸欲落堕者曰氏。氏崩,闻数百里。象形,乁声。凡氏之属皆从氏。扬雄赋:响若氏。”(承旨切)
段玉裁注:“此谓巴蜀方语也。……小阜之旁箸于山岸胁而状欲落堕者曰氏。其字亦作坁,亦作。……谓象旁于山胁也。氏之附于姓者类此。”“氏”甲骨文作,金文作,战国包山楚简作,当为根柢之柢本字。[1]许慎引扬雄赋此句在《汉书·扬雄传》中作“响若阺”。太炎先生在《文始》中说,氐和氏盖本为一字,两个字双声旁转。太炎先生云:“《文选》中有字(,巴蜀名山也),即氏之俗字。引申为氏姓之氏,其实氏姓之氏当作是,氏、是古通。三国时有氏仪,孔融谓‘氏,民无上’,因改姓是。”[2]
金文中“氏”可以用来表示宗族、官名、妇人等,也通“是”、“祇(只)”等。古籍中“氏”多被假借为表示宗族的称号。上古,氏为姓的分支,用以区别子孙之所以自出。如屈原是楚王后代,姓羋,屈是他这一分支的氏。秦汉后,姓氏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氏部只有一个属字“氒”,云:“木本。从氏,大于末。读若厥。”

(4画)
❶shì
❷zhī

【提示】第二笔是竖提,不要分成一竖、一提两笔。

*氏shì

4画 氏部 
(1) 古代贵族用以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是姓的分支,秦汉以后姓氏混用不分: 王~家族|李~夫人。
(2) 旧时称已婚妇女,放在娘家姓之后(有时在娘家姓前再加夫姓): 赵~|郑~|胡杨~。
(3) 加在远古传说中的人名、国名、国号、朝代或民族的分支之后称为称呼: 伏羲~|神农~|涂山~|夏后~|隋~|拓跋~。
(4) 加在姓或姓名后作为称呼(多用于名人、专家): 释~|顾~炎武|摄~温度计。
(5) 称自己的亲属: 母~|舅~。
 另见zhī(517页)。


*氏zhī

4画 氏部 
(1) 【月氏】 汉代西域国名。
(2) 【阏氏】 见“阏(yān)”(458页)。
 另见shì(368页)。

氏()


周原甲骨文H11:4,西周
氏舟尞。

侯簋蓋, 殷周金文集成4139,西周早期
()𥎦(侯)乍(作)姜氏寶()彝。

簋, 殷周金文集成4099, 西周中期
白(伯)氏

巤季鼎,殷周金文集成2585,西周晚期
巤季乍(作)氏行鼎。

魯大司徒厚氏元簠,殷周金文集成4691,春秋
魯大𤔲(司)徒厚氏元乍(作)譱(膳)(簠)。

鑄叔作嬴氏簠,殷周金文集成4560,春秋
(鑄)弔(叔)乍(作)嬴氏(寶)(䀇)。

中山王鼎, 殷周金文集成2840,戰國晚期
氏(是)(以)(寡)人(委)賃(任)之邦。
按: 氏,用作“是”。

王氏官鼎蓋,殷周金文集成2236,戰國
王氏官之。
按: 豎筆中飾筆寫作一個圓圈。

郭店楚墓竹簡·緇衣3,戰國
情(靖)共而立(位),好氏(是)貞(正)植(直)。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孔子詩論16,戰國
𫊟(吾)(以)萬(葛)(覃)(得)氏(祗)初之(詩), 民眚(性)古(固)肰(然)。
按: 氏,用作“祗” 。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䊷衣19,戰國
集大命于氏(是)身□。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鬼神之明7,戰國
(融)之氏(是)帀(師),詽(研)尋夏邦。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彭祖7,戰國
一命弌(一), 氏(是)胃(謂)嗌(益)愈。

古陶文彙編3.685,戰國
跎公氏之酓器。

古陶文彙編5.370,戰國
隱成吕氏缶容十斗。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於氏(是)爲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兵乃出。
按: 隸變作“氏”。

張家山漢簡·奏讞書130,西漢
以問獄史氏。

漢印文字徵
漢氏成園丞印。

漢印文字徵
泫氏令印。

冀州從事馮君碑,東漢
承事母氏。
按: 右上增點。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封弟叔振鐸于曹國,因氏焉。

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陽,東漢
顔氏聖舅,家居魯親里。

賈充妻郭槐柩記,晉
其先胤自宗周,王季之穆,建國東虢,因而氏焉。

穆彦妻元洛神墓誌蓋,北魏
魏故穆氏元夫人墓誌。

祖氏墓誌蓋,東魏
魏故郡君祖氏墓誌銘。

爾朱元靜墓誌,北齊
叱烈延慶妻陽平長郡君爾朱氏。

賀屯植墓誌,北周
賜姓賀屯氏。
《説文》: “氏, 巴蜀山名岸脅之旁箸欲落𡐦者曰氏, 氏崩, 聞數百里。 象形, 乀聲。凡氏之屬皆从氏。楊雄賦: 響若氏隤。”
“氏”古文形體構字意圖不明,有學者認爲“氏”、“匕”古文字形相似,爲“匙”字初文。金文豎筆之圓點爲飾筆。隸變爲“氏”,石刻文字多於右上增點筆。
“氏”字金文中爲姓氏之意。戰國時期金文、簡文通常借用作“是”。石刻文獻中皆用作姓氏。

☚ 氏部   氒 ☛

氏shì

甲骨文和金文象植物根柢状。金文、小篆氐(dǐ)字象氏字在一横上,即象根柢植地面上之形。由根柢义引申为姓名之氏义。古代氏从姓分出,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组词如:氏族。旧习惯对已婚妇女,书面上常在她母家姓后边加氏字称呼她。如:王氏|张氏。又后世对有影响的人的称呼。如:神农氏|太史氏|摄氏表。又在古代专名的译音字里有读zhī的。如汉代西域有月氏国,又汉代匈奴称君主的正妻为阏氏(yānzhī)。

氏★常◎常


shì造字本义未详。一说象勺形,是“匙”的本字。后来字形稍变,隶定为“氏”。假借为姓。
【辨析】
❶以“氏”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zhǐ:纸∣qí:芪。
❷氏/姓 见464页“姓”。

(shì)

巴蜀名山岸脅之旁著欲落墮者曰氏。
【按】此説與段玉裁“巴蜀名山岸脅之𠂤旁箸欲落𡐦者曰氏”同。段氏曰“小阜之旁箸於山岸脅,而狀欲落墮者曰氏”,乃是巴蜀方語。即山崖半腰行將墜落的小山堆叫作“氏”。郭沫若認爲是“匙”之初文,今尚有争論。

隶shì

【析形】构型不明。
【释义】古书中指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秦汉以前,姓和氏不同,姓为氏之本,氏自姓出。夏、商、周三代,氏是姓的支系,用以区别子孙之所由出生。姓是一种族号,原本指母亲一系的血缘关系,起源于母权社会。氏是姓的分支,原本指父亲的血缘,起源于父权社会。秦汉以后,姓氏混同,一般称姓,实际上是先秦时代的氏。由宗族称号引申,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国名、国号或朝代,都要在后面加氏。如伏羲氏、神农氏、夏后氏。妇女出嫁后也称氏,并多在其前冠以父姓,如“陈刘氏”即刘姓女子嫁到陈姓家庭后的称呼。
【shape analysis】The structure of the character is not sure.
【original meaning】The character referred to the title of the noble in ancient times for marking patriarchal clan system.Before Qin and Han Dynasties,family name was different from surname: family name was the root of surname and surname was generated from family name.During Xia,Shang and Zhou dynasties,surname was a branch of family name.Surname was used to distinguish the place where the offspring was born.Family name was a code name of a family,it primitively referred to the kinship of mother's family and it originated from matriarchal society.Surname was a branch of family name,it primitively referred to the kinship of father's family and it originated from paternal society.Both names were confused after Qin and Han Dynasties.Family name was common.Actually,it was the surname of pre-Qin Period.

氏tjiev

[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 巴蜀名山岸脅之𠂤旁箸欲落墮者曰氏。 氏崩,聲聞數百里。象形。乀聲。凡氏之屬皆从氏。楊雄賦: 響若氏隤。(十二篇下)
某種工具形,與山岸無關。

☚ 乀   也 ☛
0000040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