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毡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毡笠

毡笠

出门人所戴的一种帽子,上有红缨,又称作毡帽。

☚ 比捕   幞头 ☛
毡笠

毡笠

高圆顶有而翻沿的毡帽。此帽原为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女真、蒙古人所戴,宋时传入中原,成为尚好。以致朝廷(北宋)于大观、政和时先后两次下诏: “敢为契丹服若毡笠、钩墩之类者,以违御笔论。”然虽禁未绝,尤其元、明时,成了军士、役吏人等冬日所戴的常用帽。如小说《水浒传》: “(林冲)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武松冒雪到其兄家,亦戴毡笠。毡笠当时以范阳(约今河北、北京一带)产为有名,例如书中曾经写到: “那人(衙中走差)领了银子、拜帖,又到司房戴上范阳毡笠,结束行装,讨了匹马,长行去了。”(第六十九回)

☚ 帻   缠带 ☛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首服部 > 巾幘帽 > 氊帽 > 氊笠
氊笠  zhānlì

即氊帽。

毡笠zhānlì

毛毡制的暖帽。形制与斗笠相似,高圆顶而有翻沿,惟以毡制作,上或饰金花或珠玉翠毛,可用于外出时御雨雪,防寒冻。原为契丹族男子服饰,北宋时,中原地区受北方服饰影响,亦仿效戴用,且甚流行。宋仁宗庆历八年曾诏禁士庶效契丹之服,徽宗政和七年更诏“敢为契丹服若毡笠、钓墩之类者,以违御笔论。”然未能真正禁止,故南宋时仍多有戴毡笠者。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三:“(席帽)本羌人首服。以羊皮为之,谓之毡帽,即今毡笠也。秦汉竞服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元旦朝会》:“于阗皆小金花毡笠、金丝战袍、束带,并妻男同来。”《西湖老人繁胜录》:“遇雪,公子王孙赏雪,多乘马披毡笠,人从油绢衣,毡笠红边。”《宋史·舆服志五》:“又诏敢为契丹服若毡笠,钓墩之类者,以违御笔论。”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戴着顶白毡笠前檐儿慢卷。”《明史·李自成传》:“自成毡笠缥衣。”《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东山)瞧到北面左手那一人,毡笠儿垂下,遮着脸不甚分明。”

毡笠(明王圻《三才图会》)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8: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