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毛颖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毛颖传

毛颖传

唐代寓言。韩愈著。《昌黎先生集》: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光明眎,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然。明眎八世孙䨲,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桓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居东郭者曰㕙,狡而善走,与韩卢争能,卢不及,卢怒,与宋鹊谋而杀之,醢其家。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犬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 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薄书,市井货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累拜中书令,与七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君中书,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
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战国时有毛公、毛遂。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春秋》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 牛缺遇盗   长梧封人 ☛

毛颖传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眎,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然。明际八世孙䨲,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恒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居东郭者曰㕙,狡而善走,与韩卢争能,卢不及。卢怒,与宋鹊谋而杀之,醢其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 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 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 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市井货钱注记,惟上所使。 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
 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君中书,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
 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战国时有毛公、毛遂。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春秋》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毛颖传》在韩愈的文集里是一篇手法新颖、寄寓深远的文章。该文仿司马迁《史记》人物传记体例,是所谓“驳杂无实之说”的典型作品,亦即当时流行的一种传奇小说。这篇小说约写于唐宪宗元和初年,即公元八○六或八○七年。当时韩愈任国子博士,虽不过四十岁,却在科名和仕途上屡受挫折。“举进士,凡四举乃登第”;接着又“三选于吏部而不得官;”随后又应博学鸿词选,“再试,才一得,又黜于中书。”三十六岁任监察御史时,关中旱饥,他上书请免徭役和赋税,指斥朝政,触怒德宗,被贬为连州阳山令(今广东阳山县)。二年以后,遇赦内迁江陵,任法曹参军。又过一年,方才召回朝廷,当了“试用”的国子博士。“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韩愈《送孟东野序》)。仕途蹭蹬,官场冷暖,令其郁愤不已,于是奇思遐想,以滑稽诙谐的形式抒发内心的不平,终于有了《毛颖传》。
 《毛颖传》的主旨是什么呢?宋代叶梦得指出:“退之所致意,亦正在‘中书君老不任事,今不中书’等语,不徒作也。”(《避暑录话》)这个见解是对的。其实,小说结尾作者通过太史公之口又做了十分明确的回答:“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显而易见,作者是在讽刺唐统冶者“少恩”。
 在这个主旨下,作者随文到处泄发愤世嫉俗的郁积之情。“居东郭者曰㕙,狡而善走,与韩卢争能,卢不及。卢怒,与宋鹊谋而杀之,醢其家。”这一段文字显然意在抨击奸佞小人妒贤嫉能,以谗言流语陷害正直之士的可鄙行为。韩愈就饱受过“韩卢”、“宋鹊”之徒的诽谗之害。韩愈阳山之贬,除了皇帝的震怒外,“幸臣”李实的拨弄撺掇也起了相当作用。后来顺宗即位,大赦天下,韩愈本当回京,结果又“为观察史所抑”,改派到江陵。这一切,不能不使作者心寒气愤。
 对于那些尸居其位,老而无用的官僚,作者毫无遮拦地给以讽刺:“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君中书,君今不中书邪?”
 对于贵族官僚以续家谱抬高身价的庸俗无聊的社会习气,作者以为兔子续家谱同时引入圣贤的方法加以嘲讽。“其先明际,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小说结尾。作者有意把兔族和文王之后相提并论。“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其揶揄之口气洋溢字里行间。
 小说在艺术上也有许多特点。
 首先是它的滑稽幽默。毛笔尖平平常常,司空见惯,却被作者故意严肃地立传,兔子本不足登大雅之堂,也被作者放到和圣贤平起平坐的地位。这样的确有点玩世不恭,其嘻笑嘲弄之情跃然纸上。因此此文一出,就引起了强烈反响,有人指责讥笑他“俳谐”。直到后晋刘写《旧唐书》时还攻击他“讥戏不近人情,此文章之甚纰漏者。”而柳宗元却极为称誉,并写了一篇《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以拨正世俗之偏见。揄扬此文的气势如同“擒龙蛇,搏虎豹,急与之角而力不敢暇。”李肇的《国史补》卷下说:“撰韩愈《毛颖传》,其文尤高,不下史迁。”
 其次是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毛颖这一性格鲜明的主人公。“颖为人强记而便敏, 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足见其记忆之超众。“阴阳、 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径、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这一段文字极尽铺排张皇,充分说明毛颖知识的广博艰深。“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市井货钱注记,惟上所使。”说明其才力过人。它的另一特点是“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也是它不可或缺的优点。正是以上种种特点,所以才博得上自皇帝,“下及国人”的“无不爱重”。它还有点所谓个性,即“惟不喜武士。”这一笔看似蛇足,实为神来之笔。无之叙事显得平平,缺少起伏变化;有之,不仅叙事天衣无缝,而且文章平地拔山,有变化莫测之感。李刚已曾经评论这段话说:“此段犹史传中之撮举行能,行文纵横恣肆,不可羁。然却无语不精,所以为妙。惟不喜武士二句,笔势尤为奇宕。”不言而喻,毛颖的性格特征正是毛笔性能的人格化,由于拟人手法的运用,才把无生命的毛笔写得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才使小说引人入胜,妙趣横生,才使主题阐发得那样明确深邃,才使人化毛颖性格与作为毛笔的性能两者之间融合得那样入丝入扣。
 再者是叙事凿凿有据和虚构巧妙结合。叙事有据必旁征博引,但作者无一处直接用典,全用作者的口吻叙述。开头一句:“毛颖者,中山人也”就是一例。宋代马永卿《懒真子》说:“退之以毛颖为中山人者,盖出于《右军经》云:‘唯赵国豪中用,盖赵国平原广泽无杂木,唯有细草,是以兔肥。肥则豪长而锐,以良笔也。’”《右军经》的真伪以及其论的正确与否后人争论不已,在此姑且不论,重要的是韩愈之说查有实据,不是凭空杜撰。韩卢、宋鹊史有所载。《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韩子卢逐东郭㕙,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博物志》卷四:“宋有骏犬曰鹊。”至于蒙恬制笔,禹治东土,文王之封等皆为史记。这种处处有出处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知识性和真实性,读后令人获益非浅,深信不疑。但毛颖其人纯属虚构,因此,在确凿性的绿树上,斜逸着朵朵想象的花朵。“佐禹治东方土”的伟勋,“窃恒娥、骑蟾蜍人月”的艳举,管城之封的殊誉,累拜中书令的恩宠和打入冷宫,太史公的评赞……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基于此,这篇文章才称为传奇体小说。
 最后,双关语的大量运用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和耐读性。比如蒙恬围猎后“拔其豪”中的“豪”,表面上是兔中之豪,实指兔身之“毫”。“聚起族而加束缚”,形式指捆缚兔子,实是用兔毫制成毛笔尖。“赐之汤沐”,“封诸管城”,“陈玄”、“弘农”、“褚先生”等无一不是双关。除了平添文章趣味外,双关语还巧妙地把记实和记虚结合起来,成为这篇小说滑稽幽默的特色。

寓言《毛颖传》意译和解说 - 古代寓言 - 可可诗词网

毛颖传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眎,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然。明眎八世孙䨲,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恒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居东郭者曰㕙(11);狡而善走,与韩卢(12)争能,卢不及。卢怒,与宋鹊(13)谋而杀之,醢(14)其家。秦始皇时,蒙将军恬(15)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16),以《连山》筮之(17),得天与人文之兆(18)。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19)而趺居,独取其髦(20),简牍是资(21),天下其同书(22),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以归,献俘于章台宫(23),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24),而封诸管城(25),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颖为人强记而便敏(26),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27)、老子、外国之说, 皆所详悉;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市井货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28),下及国人, 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 正直邪曲巧拙, 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累拜中书令(29), 与上益狎, 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30)自程, 虽宫人不得立左右, 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31),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试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 不任吾用。吾尝谓君中书(32), 君今不中书邪?”对曰: “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 归封邑,终于管城。其子孙甚多, 散处中国夷狄, 皆冒管城, 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太史公(33)曰: “毛氏有两族, 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所谓鲁、卫、毛、聃(34)者也。战国时有毛公、毛遂(35)。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春秋》之成, 见绝于孔子(36)而非其罪。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 始皇封诸管城, 世遂有名, 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 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 颖与有功, 赏不酬劳, 以老见疏, 秦真少恩哉!”

——《韩昌黎文集》


 【注释】
 ①毛颖:指笔。古时笔以兔毫制成,有锋颖。②中山:战国时国名,为赵所灭,今河北定县。据《事文类聚》:汉诸郡献兔毫,书鸿都门(洛阳城门) 匾额,惟赵国毫中用。所以说毛颖是中山人。一说: 中山在溧水, 出兔毫,唐时溧水属宣州,宣州贡笔,出自中山。然叙籍贯应以县或国名为单位,故当以前说为是。③明眎: 兔的别名, 见《礼记·曲礼》篇。眎同“视”,相传兔肥则目开而视明; 一说兔视月便怀胎,因称作明眎。④东方土:古代以十二地支划分方位,卯位在东方。四时中春的位置也在东方,故下文有养万物、封于卯等语。⑤十二神:十二生肖,十二种动物也与十二地支相配,为十二生肖,卯属兔。⑥吐而生:古代传说,兔从口中生下。⑦(nuo):兔子。⑧匿光使物:古代传说兔有隐身术,能在光亮下使人看不见;又说还可使用法术驱使他物。⑨恒娥:嫦娥。神话故事:羿从西王母求得不死之药,其妻恒娥窃而奔月。⑩蟾蜍(chanchu):俗称蛤蟆,传说月中有蟾蜍和兔。(11)㕙(jun):狡兔名,善跑。(12)韩卢:韩国的良犬,善跑。(13)宋鹊:宋国的良犬,善跑。(14)醢:剁成肉酱。(15)蒙将军恬:蒙恬,秦名将,传说毛笔是他发明的。但今在战国古墓中已见毛笔,其起源当早于蒙恬。(16)左右庶长:秦国的爵位,商鞅所定。左庶长是第十级,右庶长是第十一级。军尉,武官。(17)《连山》:相传夏代的《易经》称作《连山》。古代占卜用《易》。筮(shi):用蓍草占卦。(18)兆:征兆。(19)八窍:兔有八窍。(20)独取其髦:髦,长鬣。双关语,引申为流辈中的豪杰。(21)资:依靠。(22)同书:指秦统一文字。(23)章台宫:秦宫名。(24)汤沐:指汤沐邑,天子赐与的供朝见时住宿和斋戒沐浴的封邑。(25)管城:县名,管叔(文王之子)的封地,今河南郑县。下文管城子,摹拟一个爵号形式,用以指笔,因笔杆是竹管所制。(26)便敏:口才辩给,行动敏捷。(27)浮图:指佛或佛学。(28)中车府令高:高,赵高。中车府令,官名。(29)中书令:中书原是主管奏疏的官,后改掌机密。中书令是中书省的长官,位极高。(30)衡石:衡,秤杆。石,一百二十斤。此句言每日批阅公文以一百二十斤为限,不满不休息。(31)陈玄:指墨。唐时绛州出贡墨。陶泓:指砚。唐时虢州出贡瓦砚。褚先生:指纸。唐时会稽贡纸。(32)中书:双关语,一为官名,一指中用。(33)太史公:《史记》纪传结尾处,都有太史公的论赞,此仿《史记》纪传的写法。(34)鲁、卫、毛、聃:指周文王四个儿子的封地:周公旦封在鲁地(今山东曲阜县);康叔封封在卫地(今河南淇县);毛伯郑封在毛地(今河南宜阳县);聃季载封在沈地(今安徽阜阳县西沈丘集)。(35)毛公、毛遂:都是战国时人。毛公,名字不详,赵人,藉赌徒的身份以隐蔽自己,是信陵君的门客。毛遂,平原君的门客,曾自我推荐,说服楚王出兵帮助赵国攻打秦国,立了大功。(36)见绝于孔子:相传孔子作《春秋》,见“获麟”而绝笔。“获麟”事在鲁哀公十四年。
 【意译】
 毛颖是中山人。他的祖先名叫明视,辅佐大禹治理东方国土,抚育万物有功,因而受封在卯地,死后成为地支十二神之一。他曾说:“我的子孙是神明的后代,不可与众相同,应当从嘴里吐着出生。”后来果然如此。明视第八代孙名叫䨲,传说他在殷朝时隐居于中山,学得神仙的法术,能够隐匿身形,驱使他物。他偷到嫦娥的不死之药,骑蛤蟆飞入月中,他的后代便隐居不做官。那住在城东的名叫㕙,狡黠,能跑善走。他和韩国卢犬赛跑,卢犬比不过他,很生气,跟宋国鹊犬合谋杀了他,还把他全家人都剁成肉酱。秦始皇时,将军蒙恬向南攻打楚国,军队驻扎在中山,将要举行大规模的打猎来威胁楚国。蒙恬先召来左、右庶长和军尉,依照《连山》用蓍草占卜, 卜得天命与人事之兆,占卜师祝贺说:“今天的猎获物,没有角没有齿,穿粗布衣的平民,缺嘴唇长胡子;全身有八窍,坐着像蹲踞,单取它的毛,用来写文书。天下统一文字了,秦国不就兼并诸侯了吗?于是举行会猎,包围毛氏家族,擒走其中杰出的,载着毛颖回去,在章华宫献上俘获的猎物,聚集众毛并把他们捆了起来。秦始皇让蒙恬赏给毛颖汤沐邑,封地在管城,号为管城子,一天比一天受到宠爱信任。毛颖记忆力强,敏捷勤快,从上古结绳时代的事情到秦朝之事,无不编纂记录。阴阳、卜卦、相面、医药、族姓、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诸子百家以及天人关系的书籍乃至佛教、道教、外国的经籍,都是他所详知熟悉的;他还通晓当代的事务,不论官府公文表册, 民间财物簿记,只要皇上派他去办,他都能办好。从秦始皇到太子扶苏、皇子胡亥、丞相李斯、中东府令赵高,下至国内普通人,没有不喜爱重视他的。而且他善于顺从人们的意思,逆来顺受,悉随主人。即使后来被废弃不用,也始终沉默不泄愤。只是不喜欢武人,但如果请他他也常去。毛颖屡次升迁,后官至中书令,和皇上更加亲昵。皇上曾称呼他为“中书君”。皇上亲自披阅公文,每天自定看完一百二十斤竹简才休息,这时,即使宫女也不许陪侍左右,只有毛颖与拿蜡烛的人经常奉陪,皇上休息了,他才休息。毛颖与绛人陈玄、弘农人陶泓及会稽人褚先生很友好,互相推重引荐,进退常在一起。皇上召见毛颖,其他三人不等诏令就都去,皇上也不责怪他们。后来有一次谒见,皇上将使用他,便拂拭擦弄他一下,于是他脱下帽子谢罪,皇上见他头发秃了,而且所描画的不能合乎皇上的心意,便开玩笑说:“中书君年老而又秃顶,不能胜任我的作用。我曾经称呼你为 ‘中书’,可是你现在不中书写了吧?”毛颖回答说:“我只是尽我的心。”以后皇上就不再召见他了,他回到封邑,死在管城。他的子孙非常多,分散居住在中原以至边缘地区,都冒称自己原籍管城。只有居住在中山的一支,能继承祖上事业。太史公说:“毛氏有两族,其中一族姓姬,那是周文王的儿子,封在毛国。就是古书上所说的‘鲁、卫、毛、聃’中的毛国。战国时有毛公,毛遂。只有中山毛氏这一族,不知是从谁那里发展下来的,子孙最为兴盛。《春秋》著成了,毛氏被孔子所弃绝,但不是毛氏的罪过。到蒙恬将军拔取中山的长毛,秦始皇又把他封在管城,他在世间就有了名,而姬氏一族的毛姓却没有名,毛颖当初以俘虏的身分进见,终于受到重用。秦国并吞六国诸侯,毛颖也有一份功劳。可是封赏与功劳不相称,又因年老而被疏远,秦朝真是刻薄寡恩啊!”
 【解说】
 这个寓言故事在写作技法上是颇为独特的,它以拟人格写毛笔,而写毛笔的实际用意还是在写人。充分的拟人手法使文章完全实现了这一点。中国古代在政治方面是崇尚仁政的,仁政的内容之一就是对臣民也要讲情义,要有体恤恻隐之心,不能视天下为己物。孔子言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此虽言为人而非为政,而其为政之道亦如是,孟子特别强调与民同乐,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为坚定的儒教信徒的韩愈,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与其先师完全相同。毛颖作为一个战俘为秦始皇所用,为其灭诸侯出了力,最后因为年纪大了不中用了而被皇帝疏远,韩愈认为秦始皇真是个刻薄寡恩之君。比之于古往今来实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策略的人来,实际上,本文中的秦始皇尚不算十分可恶。(当然我们并无借大恶来为小恶辩护之意)。毛颖作为战俘来到他的面前,他没有以原始的方式毁灭他,而是让他发挥才能,位至中书,可见秦皇还是能人尽其才的。毛颖辅秦皇灭诸侯,功高望重,心胸狭窄之君会疑其资格太老,尾大不掉,觊觎帝位,而起诛杀功臣的歹念,而秦皇没有。只是因其老不中用了而不再召见他,让他归了封邑,终老于彼。这从国家方面考虑也还是有道理的。皇帝日理万机,当然不能因他老臣有功就整天陪他。给他一个封邑在那里安度晚年,应该说是合适的。当然,从感情上来说,皇帝是个薄情者。毛颖归邑,他竟未厚赐金帛,无相送之辞、饯行之举,以后也不去甚至不派秘书或者慰问小组在其寿辰华诞或年头岁尾去表示亲切慰问,祝他健康长寿,这是秦皇之薄。秦皇毕竟是个家天下的人,把臣子看成是他自己的所有物。爱理不理,随心所欲。倘若秦皇也有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一心为国,那么即使他这么对待毛颖,也不必大加指责。值得赞扬的是毛颖,他能“士为知己者死”,秦皇用他,他克尽其力,“臣所谓尽心者”,这是了不起的侠义行为。而更高尚者, 乃是他默然而归封邑, 终老乡里,而不是摆老资格, 压制年轻人,像灌婴等人那样排挤贾谊一类后辈才子;也不是尸位素餐,占着位子死不让,指手划脚。毛颖是功成身退,这在有自私自利之心的人类中是多么了不起。至于毛颖刚被绑赴秦国时,没有决眦碎齿,振臂高呼,以身殉国,而是屈膝投敌, 那是他的污点, 应予分析批判。
 【相关名言】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

——李白


 用人之力而忘人之功不可。

——《战国策》


古代文学作品《毛颖传》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 可可诗词网

《毛颖传》

《毛颖传》

唐文篇名。韩愈作。唐柳宗元《读〈毛颖传〉后题》曰:“自吾居夷,不与中州人通书,有来南者,时言韩愈为《毛颖传》,不能举其辞,而独大笑以为怪,而吾久不克见。杨子诲之来,始持其书,索而读之,若捕龙蛇,搏虎豹,急与之角而力不敢暇,信韩之怪于文也。世之模拟窜窃,取青媲白,肥皮厚肉,柔筋脆骨,而以为辞者之读之也,其大笑固宜。”柳宗元另有《答杨晦之书》,也对本文作了评论,大加肯定。李肇《国史补》云:“沈既济撰《枕中记》,庄生寓言之类;韩愈撰《毛颖传》,其文尤高,不下史迁。”《旧唐书·韩愈传》评韩愈:“时有恃才肆意,亦有盭孔孟之旨。……为《毛颖传》,讥戏不近人情,此文章之甚纰缪者。”五代王定保说:“韩文公著《毛颖传》,好博簺之戏。张水部以书劝之,凡三书。其一曰:‘比见执事多尚驳杂无实之说,使人陈之于前以为欢,此有累于令德。又高论之际,或不容人之短,如任私尚胜者,亦有所累也。先王存六艺,自有常矣,有德者不为,犹不为损,况为博簺之戏,与人竞财乎!君子固不为也。今执事为之,以废弃时日,籍实不识其然。’文公答曰:‘吾子讥吾与人言为无实驳杂之说,此吾所以为戏耳,比之酒色,不有间乎!吾子讥之,似同浴而讥裸体也。若高论不能下气,或似有之,当更思而悔之耳。博簺之讥,敢不承教,其他俟相见。’”(《唐摭言》卷五)宋叶梦得说:“此本南朝俳谐文驴九锡、鸡九锡之类而小变之耳。俳偕文虽出于戏,实以讥切当时封爵之滥。而退之所致意,亦正在‘中书君老’不任事,‘今不中书’等数语,不徒作也。文章最忌祖袭,此体但可一试之耳。”(《避暑录话》)王正德云:“退之传毛颖,以文滑稽耳。正如伶人作戏,初出一诨话,满场皆笑,此语岂再出耶?《毛颖传》赞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甚似太史公笔势。”(《余师录》)明郭正域说:“不直戏文,盖戏史矣。”(《韩文杜律》)清顾炎武说:“《蝜蝂》、《毛颖》则戏耳,而谓之传。盖此于稗官之属耳。”(《日知录·古人不为人立传》)近人鲁迅以为“设幻为文”,“以寓言为本”,“与传奇无涉”(《中国小说史略》。童第德认为“文中‘吾尝谓君中书,君今不中书耶’二语,是本文寓意所在,借此来指斥讽刺当时的执政大臣”(《韩愈文选》)。吴小林说:“《毛颖传》是以寓言形式写的传记,用来叙述毛笔的历史”。并在奇意迭出,饶有情致的描述中,寄寓着严肃、深刻的思想。文末写毛颖发秃,‘以老见疏’,讽刺统治者‘少恩”,就是全文的题旨所在。韩愈写这篇文章是在宪宗元和之初,当时他经历了阳山之贬等一系列挫折,文章显然带有他政治上失意的牢骚,同时也是为一切初屈的有才之士鸣不平。此文写出后,曾遭到当时人的非难,和他关系密切的裴度所说韩愈‘以文为戏’,张籍所说‘驳杂无实之说’,就是指这一类散文。《旧唐书》本传也说他‘讥戏不近人情,此文章之甚秕缪者’。其实,他们都不懂得寓言式散文和嘲戏性杂文的特点.对韩愈雄放不羁、富有创造性的散文风格也缺乏认识,当然也就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相反,柳宗元给予大力肯定”,“精辟地揭示了《毛颖传》的深意和它雄奇恣肆,生面别开的独创性。”(《试论韩愈散文的创新特色》,载《唐代文学论丛》总第三辑)高海夫认为本文“通过对毛笔拟人化的描写,寄托了一些对知识分子不能被始终信用的感慨”(《柳宗元散论》)孙昌武认为“本文的寓意在讽刺那些在皇帝身边的执政大臣,也暗示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及刻薄寡恩”(《唐代古代运动通论》)。刘耕路说:“《毛颖传》是韩愈记叙文中很奇特的一篇。形式是传记,然而写的却是毛笔的历史,通篇模拟《史记》的手法和笔调,语语双关,生动有趣,实际也是游戏文字”。“对文章的主旨,也有说是讽刺当时封官太滥的,有猜是作者由中书舍人被贬为太子右庶子时发牢骚的,其实皆不确。最可靠的还是作者自己的话。他在《答张籍书》中说:‘吾子又讥吾与人言为无实驳杂之说(指《毛颖传》),此吾所以为戏耳,”(《韩愈及其作品》)。陈克明认为本文赞美“毛颖的高尚品质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替当时的老臣代鸣不平,也许是有所为而发”(《韩愈述评》)。本文以拟人化手法为毛笔立传,生动奇妙,寓意颇深,在游戏为文的背后,表达了许多发人深思的严肃内容,流露出深沉感慨。


寓言“毛颖传”注释、翻译和解说 - 可可诗词网

毛颖传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眎,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然。明眎八世孙䨲,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恒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居东郭者曰㕙(11);狡而善走,与韩卢(12)争能,卢不及。卢怒,与宋鹊(13)谋而杀之,醢(14)其家。秦始皇时,蒙将军恬(15)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16),以《连山》筮之(17),得天与人文之兆(18)。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19)而趺居,独取其髦(20),简牍是资(21),天下其同书(22),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以归,献俘于章台宫(23),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24),而封诸管城(25),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颖为人强记而便敏(26),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27)、老子、外国之说, 皆所详悉;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市井货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28),下及国人, 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 正直邪曲巧拙, 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累拜中书令(29), 与上益狎, 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30)自程, 虽宫人不得立左右, 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31),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试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 不任吾用。吾尝谓君中书(32), 君今不中书邪?”对曰: “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 归封邑,终于管城。其子孙甚多, 散处中国夷狄, 皆冒管城, 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太史公(33)曰: “毛氏有两族, 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所谓鲁、卫、毛、聃(34)者也。战国时有毛公、毛遂(35)。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春秋》之成, 见绝于孔子(36)而非其罪。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 始皇封诸管城, 世遂有名, 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 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 颖与有功, 赏不酬劳, 以老见疏, 秦真少恩哉!”

——《韩昌黎文集》


 【注释】
 ①毛颖:指笔。古时笔以兔毫制成,有锋颖。②中山:战国时国名,为赵所灭,今河北定县。据《事文类聚》:汉诸郡献兔毫,书鸿都门(洛阳城门) 匾额,惟赵国毫中用。所以说毛颖是中山人。一说: 中山在溧水, 出兔毫,唐时溧水属宣州,宣州贡笔,出自中山。然叙籍贯应以县或国名为单位,故当以前说为是。③明眎: 兔的别名, 见《礼记·曲礼》篇。眎同“视”,相传兔肥则目开而视明; 一说兔视月便怀胎,因称作明眎。④东方土:古代以十二地支划分方位,卯位在东方。四时中春的位置也在东方,故下文有养万物、封于卯等语。⑤十二神:十二生肖,十二种动物也与十二地支相配,为十二生肖,卯属兔。⑥吐而生:古代传说,兔从口中生下。⑦(nuo):兔子。⑧匿光使物:古代传说兔有隐身术,能在光亮下使人看不见;又说还可使用法术驱使他物。⑨恒娥:嫦娥。神话故事:羿从西王母求得不死之药,其妻恒娥窃而奔月。⑩蟾蜍(chanchu):俗称蛤蟆,传说月中有蟾蜍和兔。(11)㕙(jun):狡兔名,善跑。(12)韩卢:韩国的良犬,善跑。(13)宋鹊:宋国的良犬,善跑。(14)醢:剁成肉酱。(15)蒙将军恬:蒙恬,秦名将,传说毛笔是他发明的。但今在战国古墓中已见毛笔,其起源当早于蒙恬。(16)左右庶长:秦国的爵位,商鞅所定。左庶长是第十级,右庶长是第十一级。军尉,武官。(17)《连山》:相传夏代的《易经》称作《连山》。古代占卜用《易》。筮(shi):用蓍草占卦。(18)兆:征兆。(19)八窍:兔有八窍。(20)独取其髦:髦,长鬣。双关语,引申为流辈中的豪杰。(21)资:依靠。(22)同书:指秦统一文字。(23)章台宫:秦宫名。(24)汤沐:指汤沐邑,天子赐与的供朝见时住宿和斋戒沐浴的封邑。(25)管城:县名,管叔(文王之子)的封地,今河南郑县。下文管城子,摹拟一个爵号形式,用以指笔,因笔杆是竹管所制。(26)便敏:口才辩给,行动敏捷。(27)浮图:指佛或佛学。(28)中车府令高:高,赵高。中车府令,官名。(29)中书令:中书原是主管奏疏的官,后改掌机密。中书令是中书省的长官,位极高。(30)衡石:衡,秤杆。石,一百二十斤。此句言每日批阅公文以一百二十斤为限,不满不休息。(31)陈玄:指墨。唐时绛州出贡墨。陶泓:指砚。唐时虢州出贡瓦砚。褚先生:指纸。唐时会稽贡纸。(32)中书:双关语,一为官名,一指中用。(33)太史公:《史记》纪传结尾处,都有太史公的论赞,此仿《史记》纪传的写法。(34)鲁、卫、毛、聃:指周文王四个儿子的封地:周公旦封在鲁地(今山东曲阜县);康叔封封在卫地(今河南淇县);毛伯郑封在毛地(今河南宜阳县);聃季载封在沈地(今安徽阜阳县西沈丘集)。(35)毛公、毛遂:都是战国时人。毛公,名字不详,赵人,藉赌徒的身份以隐蔽自己,是信陵君的门客。毛遂,平原君的门客,曾自我推荐,说服楚王出兵帮助赵国攻打秦国,立了大功。(36)见绝于孔子:相传孔子作《春秋》,见“获麟”而绝笔。“获麟”事在鲁哀公十四年。
 【意译】
 毛颖是中山人。他的祖先名叫明视,辅佐大禹治理东方国土,抚育万物有功,因而受封在卯地,死后成为地支十二神之一。他曾说:“我的子孙是神明的后代,不可与众相同,应当从嘴里吐着出生。”后来果然如此。明视第八代孙名叫䨲,传说他在殷朝时隐居于中山,学得神仙的法术,能够隐匿身形,驱使他物。他偷到嫦娥的不死之药,骑蛤蟆飞入月中,他的后代便隐居不做官。那住在城东的名叫㕙,狡黠,能跑善走。他和韩国卢犬赛跑,卢犬比不过他,很生气,跟宋国鹊犬合谋杀了他,还把他全家人都剁成肉酱。秦始皇时,将军蒙恬向南攻打楚国,军队驻扎在中山,将要举行大规模的打猎来威胁楚国。蒙恬先召来左、右庶长和军尉,依照《连山》用蓍草占卜, 卜得天命与人事之兆,占卜师祝贺说:“今天的猎获物,没有角没有齿,穿粗布衣的平民,缺嘴唇长胡子;全身有八窍,坐着像蹲踞,单取它的毛,用来写文书。天下统一文字了,秦国不就兼并诸侯了吗?于是举行会猎,包围毛氏家族,擒走其中杰出的,载着毛颖回去,在章华宫献上俘获的猎物,聚集众毛并把他们捆了起来。秦始皇让蒙恬赏给毛颖汤沐邑,封地在管城,号为管城子,一天比一天受到宠爱信任。毛颖记忆力强,敏捷勤快,从上古结绳时代的事情到秦朝之事,无不编纂记录。阴阳、卜卦、相面、医药、族姓、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诸子百家以及天人关系的书籍乃至佛教、道教、外国的经籍,都是他所详知熟悉的;他还通晓当代的事务,不论官府公文表册, 民间财物簿记,只要皇上派他去办,他都能办好。从秦始皇到太子扶苏、皇子胡亥、丞相李斯、中东府令赵高,下至国内普通人,没有不喜爱重视他的。而且他善于顺从人们的意思,逆来顺受,悉随主人。即使后来被废弃不用,也始终沉默不泄愤。只是不喜欢武人,但如果请他他也常去。毛颖屡次升迁,后官至中书令,和皇上更加亲昵。皇上曾称呼他为“中书君”。皇上亲自披阅公文,每天自定看完一百二十斤竹简才休息,这时,即使宫女也不许陪侍左右,只有毛颖与拿蜡烛的人经常奉陪,皇上休息了,他才休息。毛颖与绛人陈玄、弘农人陶泓及会稽人褚先生很友好,互相推重引荐,进退常在一起。皇上召见毛颖,其他三人不等诏令就都去,皇上也不责怪他们。后来有一次谒见,皇上将使用他,便拂拭擦弄他一下,于是他脱下帽子谢罪,皇上见他头发秃了,而且所描画的不能合乎皇上的心意,便开玩笑说:“中书君年老而又秃顶,不能胜任我的作用。我曾经称呼你为 ‘中书’,可是你现在不中书写了吧?”毛颖回答说:“我只是尽我的心。”以后皇上就不再召见他了,他回到封邑,死在管城。他的子孙非常多,分散居住在中原以至边缘地区,都冒称自己原籍管城。只有居住在中山的一支,能继承祖上事业。太史公说:“毛氏有两族,其中一族姓姬,那是周文王的儿子,封在毛国。就是古书上所说的‘鲁、卫、毛、聃’中的毛国。战国时有毛公,毛遂。只有中山毛氏这一族,不知是从谁那里发展下来的,子孙最为兴盛。《春秋》著成了,毛氏被孔子所弃绝,但不是毛氏的罪过。到蒙恬将军拔取中山的长毛,秦始皇又把他封在管城,他在世间就有了名,而姬氏一族的毛姓却没有名,毛颖当初以俘虏的身分进见,终于受到重用。秦国并吞六国诸侯,毛颖也有一份功劳。可是封赏与功劳不相称,又因年老而被疏远,秦朝真是刻薄寡恩啊!”
 【解说】
 这个寓言故事在写作技法上是颇为独特的,它以拟人格写毛笔,而写毛笔的实际用意还是在写人。充分的拟人手法使文章完全实现了这一点。中国古代在政治方面是崇尚仁政的,仁政的内容之一就是对臣民也要讲情义,要有体恤恻隐之心,不能视天下为己物。孔子言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此虽言为人而非为政,而其为政之道亦如是,孟子特别强调与民同乐,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为坚定的儒教信徒的韩愈,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与其先师完全相同。毛颖作为一个战俘为秦始皇所用,为其灭诸侯出了力,最后因为年纪大了不中用了而被皇帝疏远,韩愈认为秦始皇真是个刻薄寡恩之君。比之于古往今来实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策略的人来,实际上,本文中的秦始皇尚不算十分可恶。(当然我们并无借大恶来为小恶辩护之意)。毛颖作为战俘来到他的面前,他没有以原始的方式毁灭他,而是让他发挥才能,位至中书,可见秦皇还是能人尽其才的。毛颖辅秦皇灭诸侯,功高望重,心胸狭窄之君会疑其资格太老,尾大不掉,觊觎帝位,而起诛杀功臣的歹念,而秦皇没有。只是因其老不中用了而不再召见他,让他归了封邑,终老于彼。这从国家方面考虑也还是有道理的。皇帝日理万机,当然不能因他老臣有功就整天陪他。给他一个封邑在那里安度晚年,应该说是合适的。当然,从感情上来说,皇帝是个薄情者。毛颖归邑,他竟未厚赐金帛,无相送之辞、饯行之举,以后也不去甚至不派秘书或者慰问小组在其寿辰华诞或年头岁尾去表示亲切慰问,祝他健康长寿,这是秦皇之薄。秦皇毕竟是个家天下的人,把臣子看成是他自己的所有物。爱理不理,随心所欲。倘若秦皇也有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一心为国,那么即使他这么对待毛颖,也不必大加指责。值得赞扬的是毛颖,他能“士为知己者死”,秦皇用他,他克尽其力,“臣所谓尽心者”,这是了不起的侠义行为。而更高尚者, 乃是他默然而归封邑, 终老乡里,而不是摆老资格, 压制年轻人,像灌婴等人那样排挤贾谊一类后辈才子;也不是尸位素餐,占着位子死不让,指手划脚。毛颖是功成身退,这在有自私自利之心的人类中是多么了不起。至于毛颖刚被绑赴秦国时,没有决眦碎齿,振臂高呼,以身殉国,而是屈膝投敌, 那是他的污点, 应予分析批判。
 【相关名言】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

——李白


 用人之力而忘人之功不可。

——《战国策》

毛颖传

《毛颖传》

韩愈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毛颖”即毛笔,因古时笔以直兔毫制成,有锋颖故名。本文以笔拟人,形式上模仿司马迁《史记》中的纪传体,首段记毛颖家世,中间几段叙述毛颖的生平、友人和晚境,末一段以“太史公曰”的方式抒发议论,巧妙地借毛颖始而见用、“老而见疏”的经历,表达了作者自己怀才不遇、迭遭贬黜的愤慨。全文虚虚实实,多用双关语,语言诙谐,妙趣横生。

☚ 荆潭唱和诗序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

《毛颖传》mao ying zhuan

Biography of Mao Ying→韩愈 (Han Yu)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