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管理学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经济体制的国家或企业之间存在的经济、技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差异性,探讨各国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相互影响。主要内容包括:1.宏观的管理职能、体制和政策的比较;2.微观的企业管理比较;3.综合的管理体系比较。 比较管理学 比较管理学分析比较不同经济体制的国家或企业之间在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方面的差异性,探求管理的规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东西方主要国家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企业管理的科学化程度同经济体制、社会政治制度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不同体制下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异同及其相互影响,世界主要国家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趋势,世界上有影响的管理理论流派评介等。此外,单一国家范围内的国营企业与私营企业的管理比较、合资企业与独资企业的管理比较、私营企业之间不同管理方式的比较等也是比较管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一领域中较有影响的著作有: 哈比森和迈克斯的《工业世界中的管理: 国际分析》、格兰尼克的《法国、英国、美国、苏联四个发达国家的管理比较》、戴尔的《伟大的组织者》、博德温的《比较管理学: 教学、培训与科研》、尼根希和普拉萨德的《比较管理学》、法默和里奇曼的《比较管理学与经济进步》、《国际管理》等。比较管理学的研究在我国刚刚开始。 ☚ 比较政治学 比利时皇家图书馆 ☛ 比较管理学Comparative Management研究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环境下管理风格的区别的学科。这是一个仅有20年历史的新兴学科。它与管理学理论有着密切联系,系统理论和权变理论为比较管理学提供了一个较完整的结构。它不仅研究企业内部的变量(如规模、技术、风格、策略)对结构行为效率的影响,而且研究与比较不同国家所处的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不同政治和经济制度、不同科技水平等环境变量对管理的影响。它把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系统进行研究,重视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研究范围主要有两大类:研究多种因素对管理影响的国家比较管理研究,研究文化因素对管理影响的文化比较管理研究。理论研究内容可分四种形态:(1)社会经济导向的比较管理。强调管理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探索影响管理行为模式的经济与社会准则或因素等。(2)生态导向的比较管理。强调外部环境因素对管理行为的重要性。法默(R.N.Farmar)和里奇曼(B.M.Richman)为此制定模式,明确管理过程的关键要素,评价其在不同的文化地域中的作用,并分析严重影响管理过程和管理效果的各种环境因素(如教育变量、社会文化变量、政治和法律变量、经济变量等)。(3)行为导向的比较管理研究。强调理论的建立和解释,通过严谨的研究和验证,进一步研究在不同工作、文化环境下,管理人员与工人的行为。(4)折中经验导向。它的贡献在于,能够归纳大量无关的研究发现,在此基础上建立理论与模式进行验证研究。比较管理学的突出贡献是,发现了社会学中文化问题对管理的影响,从而丰富了管理学的内涵。 比较管理学分析比较国家或地区(集团)之间在经济、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对管理的影响程度及管理理论的可转移性的科学。 关于比较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国外学者有三种不同的意见:(1)比较管理学是以世界各国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为宏观的研究对象,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两个国家以上的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异同及相互影响、相互关系。(2)比较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国与国之间的管理理论和实践,而且还包括在同一国家范围内不同企业的管理比较。(3) 比较管理学是以探讨、比较、分析各种管理理论、实践的异同以及寻求管理的一般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诸如政府与企业管理的比较研究; 商业管理与工业管理的比较研究; 市政管理与行政管理的比较研究等。 比较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世界上有影响的管理理论及流派评介;(2)东西方主要国家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特征、相互关系;(3)各对象国管理理论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及比较研究;(4)世界主要国家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趋势等。 目前,国外关于比较管理学的研究主要有四种形式。(1)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前者是空间的比较,它把世界各主要国家企业管理的理论、实践置于一个空间内的平面上进行比较,以认识其异同; 后者是时间的比较,它比较各国企业管理理论、实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差异,以认识其发展过程。(2)宏观比较与微观比较。前者是全球性的各国企业管理比较,或跨洲际的某一区域内各国企业管理的比较; 后者是对一国内各种管理理论或者不同类型企业的管理比较。(3)平行比较与影响比较。前者是对两个或多个互相没有影响的国家的企业管理进行比较研究; 后者是对两个或多个技术、经济、管理交流密切的国家的企业管理进行比较研究。(4)综合比较与专题比较。前者从世界各国企业管理和实践的整体,探讨世界企业管理的现状、发展及规律;后者仅就企业管理的某个要素或某个理论进行单个比较研究。 比较管理学(Comparative Ma-nagement)产生于五十年代后期,国外一般认为,1959年美国出版的《工业世界中的管理:国际分析》(《Mana-gement in the Industrial World:An International Analysis》)一书,是比较管理学的奠基著作。以比较管理学命名的第一本专著,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法默(R. N. Farmer)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里奇曼(B.M.Richman)1965年合写的《比较管理学与经济进步》(《Comparative Ma-nagement and Economic Pro-gress》)一书。1970年在美国纽约大学召开的比较管理学学术讨论会,被公认为比较管理学形成的重要标志。目前比较管理学已发展成具有国际性的研究学科,美国、日本、法国等国相继成立了专门研究机构,出版了许多著述。其中有代表性的著述还有: 美国彼德森(R. B. Peterson)教授的《比较管理学理论》 (1967); 美国博德温(J. Baudouin)教授的《比较管理学与营销学:试验与看法》(1969)及其主编的《比较管理学:教学、培训与科研》(1970); 美国戴维斯(S. M. Davis)教授的 《比较管理学: 组织与文化展望》(1971)(《Comparativ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and CulturalPerspectives》)等。 比较管理学的研究在我国刚刚兴起。1982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马洪主编的《国外企业管理的比较研究》一书,被认为是我国比较管理学的第一部著述。目前国内对这门学科的性质、体系尚有不同意见。 比较管理学 比较管理学comparitive management着重研究在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环境下管理风格的区别的学科,它是一门较新的管理学科,其发展只有近20年的时间,它最初只是研究一国的社会、文化、经济与政治制度对管理的影响。近年来才把比较管理学推向各国文化及其他因素对管理的影响以及管理转移的可能性的研究。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同专业的学者如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学家等对这一领域均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比较管理同管理学上的某些理论有着密切关系。传统的组织理论学者把企业视为一个封闭系统,集中研究组织内部的变量如规模、技术、风格、策略对结构行为效率的影响。而很少关心社会、文化等环境变量对管理原理及组织实务的影响。而比较管理在权变的观点下,研究与比较不同国家所处的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不同政治和经济制度、不同科技水平等环境变量对管理的影响,它是把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来进行研究的。可见,系统理论和权变理论为比较管理提供了一个较完整的结构。而80年代的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热潮产生的基础又是比较管理学,可以讲比较管理学的成就之一,就是发现了社会学中文化问题对管理的影响,从而丰富了管理学的内涵。 比较管理学根据研究的范围可分为:研究多种因素对管理影响的国家比较管理研究和仅研究文化因素对管理影响的文化比较管理研究。有的管理学者对目前比较管理的发展为理论导向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四种形态的比较管理研究: ❶社会经济导向的比较管理。这一理论强调管理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的是极为重要的角色,探索强烈影响管理行为模式的经济与社会准则或因素。 ❷生态导向的比较管理。这一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因素对管理行为的重要性,其研究范围比社会经济导向的比较管理研究要宽。主张这种研究导向的如法默(R.N.Farmar)和里奇曼(B.M.Richman)制定的模式,这一模式力图明确管理过程的关键要素,并对它们在不同的文化地域中的作用做出评价,同时找出被认为对管理过程和管理效果有重要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并把这些制约因素分为教育变量、社会文化变量、政治和法律变量、经济变量。 ❸行为导向的比较管理研究。这一研究导向强调理论的建立及其解释,用严谨的研究设计与资料搜集进行假设的验证,将注意力集中在研究不同工作、文化环境下,管理人员与工人的行为。主要研究题目包括领导风格、管理价值观、激励与工作态度等。 ❹折衷经验导向。这种研究导向的主要贡献在于它能够归纳大量无关的研究发现,在此基础上,再建立理论与模式以进行验证研究。而所进行的都是关于一国或各国的管理态度与实况的深入研究。 ☚ 市场学 工业工程学 ☛ 000010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