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比较句语序古今差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比较句语序古今差别 比较句语序古今差别古今比较句通常都由比较项、参比项、比较结论项三个部分组成,另有引入参比项的介词 (古代汉语用 “于”,现代汉语用 “比”),但是就常见的用法而言,表示这三个部分的词语在比较句中的排列次序古代汉语明显不同于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比较句各个部分的排列是: “比较项+ ‘比’ 参比项+比较结论项”,如: “他比我高”“跑步比散步运动量大”; 古代汉语比较句各个部分的排列是: “比较项+比较结论项+ ‘于’ 参比项”,如: “苛政猛于虎”“师不必贤于弟子”。从析句看,现代汉语的上述句子构成是 “主语+状语+述语”,古代汉语的上述语子构成是“主语+述语+补语”。在总体上,古汉语比较句句法完全成了历史遗迹,因此,译成现代白话文时,“苛政猛于虎”成了 “苛政比虎猛”,“师不必贤于弟子”成了“师不必比弟子贤”。此外,古汉语中,还有一种结构更为凝固的比较句,就是“ ‘孰’ + ‘与’参比项+比较结论项?” 的特指问句,表义上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与……相比,谁(哪一个)更……?”句式,如 “ (吾) 孰与徐公美?”“ (项伯) 孰与君少长?”; 这些也不同于现代汉语。 ☚ 判断句古今差别 兼语句与连谓句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