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毒蛇咬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毒蛇咬伤poisonous snake bites

毒蛇咬伤引起神经、心血管系统病变的中毒病证。马属动物最敏感, 反刍动物次之, 成年猪敏感性差。在南方多发生于7~9月放牧时。咬伤部位常见于跗关节或球关节附近及唇部。咬伤后症状轻重与毒蛇的种类、毒蛇放毒量、毒液吸收量及动物的种类等有关。
根据表现分为三种。❶神经毒:主要由银环蛇、金环蛇和海蛇等引起。证见伤口局部一般反应不明显,全身症状剧烈, 呼吸促迫, 吞咽困难, 瞳孔散大, 全身出汗,抽搐痉挛,脉象结代, 昏迷麻痹。
❷血液毒: 主要由蝰蛇、五步蛇、竹叶青、龟壳花蛇等引起。证见伤口及其周围肿硬灼热, 剧烈疼痛,病变不断蔓延,皮下出血, 有的发生水泡、血泡甚至溃烂或坏死, 全身颤栗。继而发热, 呼吸促迫, 呻吟颤抖,抽搐痉挛,站立不稳, 脉象沉数, 最后倒地, 可因心脏麻痹致死。
❸混合毒: 主要由蝮蛇、眼镜王蛇等引起。证见上述两种症状兼有, 但以神经症状为主。治宜急救, 防毒扩散, 解毒排毒。立即用绳、布带或植物藤等在咬伤部位上端结扎防毒扩散。伤口处针刺或十字切开挤压,同时用清水冲洗排毒, 也可用火罐拔毒, 然后酌情选用方药。伤口局部: 用独角莲根或白芷研末加醋, 或七叶一枝花(重楼)、八角莲、半边莲、万年青、青木香、田萁黄、白花蛇舌草等鲜草一至数种, 捣烂敷于伤口周围。或用0.5%普鲁卡因溶液加入地塞米松在伤口周围或患肢肿胀上方深部封闭。可用验方半边莲、马齿苋、蚤休、青木香、徐长卿、雄黄粉, 或银花败毒散〔金银花、甘草、白矾、连翘、归尾、赤芍药、玄参、桔梗、雄黄、蒲公英(《中兽医治疗学》)〕。也可用治疗蛇伤中成药治疗。

毒蛇咬伤

病名。因被毒蛇所咬,而出现以伤处红肿麻木疼痛,并伴有寒热、呕恶、头痛、眩晕等全身症状,甚至出血、神昏抽搐等各种表现的中毒类疾病,其临床表现因蛇毒所含成分及其毒性作用而异。

毒蛇咬伤

毒蛇咬伤dushe yaoshang

毒蛇具有毒腺,经导管与毒牙相连。毒蛇咬人时将神经毒素或血液毒素注入人体,逐渐扩散到全身,引起中毒,若不及时急救,可导致死亡。因此,被蛇咬伤后,一时难以鉴别无毒蛇还是毒蛇,均应按毒蛇咬伤处理,以免延误抢救时机。局部紧急处理:
❶结扎伤肢,防止毒素的吸收和扩散。迅速用手绢等物在咬伤处的上方(近心端)5~10厘米处扎缚肢体,阻断血液和淋巴液回流,以减少毒物扩散。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以免局部组织坏死。
❷排除毒液,伤口立即用清水、淡盐水、肥皂水或千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水反复冲洗,然后用消毒过的刀片在牙痕中心做“+”字形切口,如有毒牙将其剔出,用手从伤口四周向伤口挤压,使毒液流出,也可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吸出毒液,再反复清洗伤口。
❸局部降温,可在伤口周围放置冰袋,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及降低毒素内酶的活力。
❹尽早服用季德胜蛇药和外敷解毒药。
❺及时将病人送往医院进一步观察、治疗。

☚ 煤气中毒   眼外伤 ☛

毒蛇咬伤snakebite

系常见的一种动物伤害病。我国毒蛇已知有47种之多,在南方、沿海尤多,栖于林木、草丛、山石、水中。毒蛇的毒腺中可分泌蛇毒,成分复杂,由蛋白质、多肽、酶类等组成,概括起来分为神经毒与血循毒。神经毒,可损害外周神经与中枢神经系统,其中多数具有神经肌肉阻断作用,对人危害最大;血循毒对血液、循环系统有损害。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重者可有睑下垂、视物模糊、声音嘶哑、语音困难、共济失调、四肢瘫痪、呼吸麻痹以及出血、血压下降、心脏损害和局部水肿、坏死等。治疗:局部结扎防止毒素吸收;清洗伤口、扩创排毒;用中药、蛇药、抗蛇毒血清等,抢救吸吸衰竭、休克、肾衰等。

毒蛇咬伤

毒蛇咬伤

症见伤口局部逐渐红肿、疼痛,甚至起水泡、发黑、溃烂,伴头晕、头痛、胸闷,视力障碍等全身症状,重者呼吸困难、抽搐、昏迷、死亡等。被咬伤后,立即在伤口近心端缚扎,以防毒素扩散。再切开伤口,用拔罐吸出毒汁。并用下列方法救治:❶烟屎,内服兼涂心窝和伤处近心端。
❷蛇不过、小水草、白花草、石菖蒲、四方草、大水草,捣烂,擦洗患处。
❸生南星、生半夏、仇人不见面、瓦盖土地,研末,醋调外敷。
❹盘蛇莲、半边莲、独脚莲、通城虎、万丈龙、一点红、山豆根、一块瓦、开口箭,水煎服。

☚ 疯狗咬伤   老鼠偷粪门 ☛

毒蛇咬伤poisonous snakebite

根据毒蛇分泌的蛇毒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类:以神经毒为主者,如金环蛇、银环蛇等;以血液毒为主者,如竹叶青蛇、五步蛇等;分泌混合毒者,如腹蛇、眼镜蛇等。毒蛇咬伤后,局部留有牙痕,并有充血、浮肿,甚至有水疱或坏死,疼痛剧烈。全身表现视毒素性质不同,可出现呼吸肌麻痹、肌肉瘫痪、溶血、血压下降和休克等。治疗应尽快使毒液排出,并尽可能减少局部损害。如局部绑扎、封闭,以及应用季德胜蛇药和血清疗法等。

毒蛇咬伤dúshéyǎoshānɡ

病名。因被毒蛇所咬, 而出现以伤处红肿麻木疼痛, 并伴有寒热、呕恶、头痛、眩晕等全身症状, 甚至出血、神昏抽搐等各种表现的中毒类疾病,其临床表现因蛇毒所含成分及其毒性作用而异。

毒蛇咬伤

毒蛇咬伤

毒蛇咬人时蛇毒注入人体,引起中毒和组织损伤,称为毒蛇咬伤。分布在我国的毒蛇约有50种,根据所分泌的蛇毒性质,大致可分3类: 以神经毒为主的,如金环蛇、银环蛇、海蛇等;以血循毒为主的,如竹叶青、五步蛇(蕲蛇)、蝰蛇、龟壳花蛇(烙铁头)等;混合毒的,如蝮蛇、眼镜王蛇、眼镜蛇等。毒蛇的唇腭有一对唇上腺分泌毒液。毒蛇咬人时,毒液从毒牙的导管或纵沟进入伤口;随后主要经淋巴道吸收,有的可直接进入血循环。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蛇毒的种类和吸收量直接相关。儿童、年老体衰者的中毒较重。
毒蛇咬伤处一般留有一对较大的毒痕,且出现明显的局部和全身症状。若伤口只有2或4行均匀细小的齿痕,无局部和全身明显的症状,则多非毒蛇咬伤。
(1) 神经毒表现: 中医称“风毒”。神经毒主要作用于延髓和脊神经节细胞,且可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引起呼吸麻痹和肌肉瘫痪,对局部组织破坏较少。咬伤处肿痛不重,有麻木感,且逐渐向肢体近心侧蔓延。有局部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全身症状常在伤后1/2~3小时,有时延至10余小时出现。表现为: 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嗜睡、流涎、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共济失调、肢体瘫痪、语言不清、吞咽困难、惊厥、昏迷、血压下降,可因心力衰竭或呼吸麻痹而死。神经毒吸收快,病情进展亦快,危险性较大,必须及时抢救。度过危险期 (一般为1~2天),可望全愈。
(2) 血循毒表现: 中医称“火毒”。因血循毒中含有心脏毒、血管毒(破坏血管壁细胞间的粘合物质)、凝血素、磷脂酶A(使磷脂变成溶血卵磷脂)、蛋白水解酶 (使血管、肌肉组织溶解坏死)、透明质酸酶(促使毒素和感染扩散)等,具有强烈的溶组织、出血、溶血和抗凝作用,故对局部组织、全身血管内皮细胞、心、肾等有严重破坏作用;并可使体内释放组织胺样物质和缓激肽等,导致血压降低。血循毒引起的局部症状出现早且重。咬伤处剧痛,肿胀明显,迅速向肢体近心端蔓延。伤处有水疱、出血,甚至组织坏死。如未及时处理,可发生严重化脓性感染或肢体坏死。可有区域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咬伤后2小时左右可有畏寒、发热、烦躁不安、谵妄、恶心、呕吐、头晕等全身症状。常见皮肤、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胸腹腔等出血,甚至颅内出血。溶血可致黄疸、贫血及血红蛋白尿。心、肾损害引起心律失常、低血压、少尿及无尿。血循毒的病程和危险期较长,伤后5~7日仍有死亡可能。
(3) 混合毒表现: 兼有以上两种蛇毒而引起的损害。中医称“风火毒”。伤口红肿疼痛、麻木、并有水疱、出血、甚至组织坏死。咬伤后出现神经、血液和循环系统症状。但不同的毒蛇咬伤后的中毒症状可有所偏重,如眼镜蛇咬伤以神经毒症状为主; 蝮蛇咬伤以血循毒症状为主,晚期才出现神经毒症状。混合毒病情发展较快,致死原因主要为神经毒。
在毒蛇分布地区宣传蛇伤防治常识,如毒蛇的形态习性、防避和现场自救方法等。一旦发生蛇伤,应争取在一小时内处理;尚不辨是否毒蛇所伤时,应先按毒蛇咬伤处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治疗措施: (1) 防止毒素扩散吸收:蛇毒在咬伤后3~5分钟内即被吸收,故在伤后切忌奔跑,应立即在咬伤肢体近心侧约5~10cm处用手帕或其他绳带等绑扎,以阻断静脉血和淋巴回流为度;绑扎后即用清水冲洗伤口,或用火柴烧灼,以破坏蛇毒,达到现场自救目的。然后再选用1:5000高锰酸钾、3%过氧化氢或1:2000呋喃西林溶液等充分冲洗伤口。清创排毒,为急救处理的重要环节,即在绑扎、冲洗、消毒后,以齿痕为中心作十字形切开,深达真皮下,使淋巴液外流即可。但如伤口流血不止,忌切开。如有毒牙,应取出。还可在伤口附近肿胀部位用消毒三棱针平刺,以加速排毒,如手部肿胀刺八邪穴(指间),足部肿胀刺八风穴(趾间)。在切开处用吸乳器或拔火罐反复吸出毒液。也可用嘴吸吮 (吸者口腔应无破损或龋齿),每次吸吮后用清水或1:5000高锰酸钾液嗽口。吸毒同时,反复用手从肿胀周围由轻到重向伤口挤压,促使毒液排出。首次吸毒至少0.5~1小时。重症病例每隔一至数小时吸毒一次,至肿胀消退为止。吸毒同时,还须应用解蛇毒药和抗生素。如系五步蛇、龟壳花蛇、竹叶青、蝰蛇等咬伤,排毒后,可用5%依地酸二钠溶液清洗创口,抑制蛇毒中蛋白水解酶活性,以减轻局部组织坏死。早期用水或冰冷敷伤口周围或氯乙烷局部喷洒,可减慢毒液吸收。肢体绑扎应每20分钟放松1~2分钟,以防肢体缺血坏死。一般须服有效蛇药半小时后始能除去。
(2) 减轻中毒反应和组织损害:伤口局部反应严重者,用0.25%普鲁卡因作伤口周围和伤肢近心端套式封闭。胰蛋白酶能直接破坏蛇毒(包括神经毒和血循毒),早期用2000u 1~3支,可用普鲁卡因溶液或注射用水5~20ml稀释,以齿痕为中心,在伤口周围作浸润注射,深达肌层;并在肿胀上方作环形封闭1~2次;可视病情于12~24小时后重复使用。伤口已溃烂者可用本品湿敷。肾上腺皮质激素静滴,对治疗溶血、出血和循环衰竭,减轻组织损害可起一定作用。此外,还可应用速尿、甘露醇,或中药茅根、车前草等利尿排毒。
(3) 解毒蛇药: 为中草药制成的成药,常用的有:
❶南通(季德胜)蛇药。由蛇药片和解毒片合制而成,主治各种毒蛇咬伤及蝎子、蜈蚣等毒虫咬伤,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能。伤后即服20片(儿童量酌减,重者可增至20~40片),捻碎后开水调匀或加少量烧酒吞服,以后每6小时服10片,直至全身症状明显减轻、局部消肿时停药。同时用冷开水将蛇药溶化成糊状,涂于伤口周围及肢体肿胀处的近心端,可阻止肿胀蔓延;
❷上海蛇药: 主治蝮蛇、五步蛇、竹叶青、眼镜蛇等咬伤,有解毒、消炎、强心、利尿、止血、抗溶血功能。伤后即开始口服。首次服10片,以后每4~6小时服5片,共服3~5天,重者酌加剂量。如有昏迷,可用鼻饲法,或用注射剂。注射剂分Ⅰ号、Ⅱ号,应配合使用,不可单用。Ⅰ号注射液第一天每4小时肌注1支 (2ml),以后每天3次,每次1支,总量约10支; 必要时将1~2支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 若心律有变化或心率慢于60次/min,应停用,酌用阿托品。在咬伤肢体局部,也可用Ⅰ号注射液2~6ml于肿胀近心侧作环状封闭;
❸广州(何晓生) 蛇药: 亦须伤后即开始口服。一次服5片,每3小时服一次,重症加倍。
除蛇药成药外,尚可选用其它有效鲜草药如七叶一支花、八角莲、半边莲、田基黄、白花蛇舌草、徐长卿、地丁草、青木香等,以及根据临床表现进行中医辨证论治。
(4) 抗毒血清: 单价抗蛇毒血清,只对同类毒蛇咬伤有效。国产抗蝮蛇毒血清专治蝮蛇咬伤,对竹叶青咬伤亦有一定疗效。用前应作过敏试验,阴性时方可使用。先取地塞米松2~5mg溶于5%葡萄糖溶液20ml内静注,以后将抗蝮蛇毒血清5~10ml(重者酌情增加,小儿用量与成人同)加入25%葡萄糖20~40ml内一次缓慢静脉注射。当不能辨别由何种毒蛇咬伤时则可用多价抗蛇毒血清,内含蝮蛇、眼镜蛇、银环蛇等抗蛇毒血清,但疗效不及单价血清。用前作过敏试验。阴性者在伤口周围以1个剂量(安瓿)作皮下及肌肉浸润注射; 再以1个剂量作肌内或缓慢静脉注射,视病情每隔2~4小时重复给药,总量一般不超过5个剂量。若过敏试验阳性,可用脱敏注射法。若毒蛇咬伤超过2小时,则不必局部注射。
(5) 防治继发感染: 给予抗生素,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伤口污染严重者,同时肌注气性坏疽抗毒素1万u。
(6) 对症及支持疗法:休克时可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或血浆代用品,并酌情给予升压药物;呼吸衰竭时,吸氧、注射呼吸中枢兴奋剂,必要时进行辅助呼吸;心力衰竭时,限制输液量,给予西地兰、速尿等;肌肉瘫痪时,肌注新斯的明或加兰他敏; 并应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注意在抢救过程中忌用下列药物:中枢抑制药如吗啡、苯海拉明、巴比妥类、氯丙嗪;肾上腺素;横纹肌松弛药如箭毒、司可林等;抗凝血药如肝素、双香豆素、枸橼酸钠等。

☚ 伤口愈合   虫鱼咬螫伤 ☛

毒蛇咬伤

毒蛇咬伤

毒蛇咬伤后,引起局部及全身危害性较大的一种疾病,称为毒蛇咬伤。见于《肘后备急方》,谓:“毒蛇螫伤,捣鬼针草敷上,即定。”我国的蛇类有170多种,其中毒蛇有48种,分布于全国各地,以南方居多。毒蛇中数量较多,危害较大且能致人死亡的有10种左右。如银环蛇、金环蛇、海蛇、蝰蛇、尖吻蝮蛇、烙铁头蛇、竹叶青蛇、眼镜蛇、眼镜王蛇、蝮蛇等。
本病多因毒蛇咬伤后,通过毒牙将毒液注入人体,侵犯肌腠,留于肌肉、经络,入于营血,内犯脏腑而发病。毒蛇的种类不同,所含的蛇毒成分也有区别,有以神经毒素为主,则主要表现出神经系统症状,称为风毒; 有以凝血毒素、出血毒素为主,则主要表现血循环系统的症状,称为火毒;有的既含有神经毒素,也含有凝血、出血毒素和心脏毒素等,则表现既有神经系统,也有血循环系统的症状,称为风火毒。其临床辨证如下:
(1)风毒者,见于银环蛇、金环蛇、海蛇咬伤病。因风属阳邪,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故风毒蛇伤人,证见头晕目眩,疲乏嗜睡,胸闷气促,眼睑下垂。严重者出现瞳孔散大、视矇失明,张口困难,痰涎壅盛,流涎,吞咽、伸舌困难,言语不清,肢倦乏力,最后牙关紧闭,昏迷,四肢无力如瘫或抽搐,呼吸困难,唇甲紫绀,甚则呼吸麻痹而死亡。但局部症状多不明显,无红肿热痛,或仅有伤口麻木感,常不引起病人注意,当全身症状一经出现,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救治,多危及生命。
(2) 火毒者,见于蝰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烙铁头蛇等咬伤病。火为阳邪,其性上炎,易耗阴劫液,生风动血,迫血妄行,以热毒证候为主,被咬局部迅速红肿热痛,或出现水疱、血疱、皮肤斑疹,或可见红丝、臖核, 甚至肌肤腐败,形成溃疡。有的伤口可流血不止。多伴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甚则高热、神昏谵语,恶心呕吐、腹痛,心悸气短、口干渴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呈酱油样,黄疸、肝大,皮下或内脏出血等。因失血过多,可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为亡阴亡阳的厥脱证。
(3)风火毒者,见于眼镜蛇、眼镜王蛇、蝮蛇咬伤病。主要表现风火兼症。局部红肿热痛,水疱、血疱、皮肤斑疹,或现红丝、臖核,伤口麻木感,牙痕周围组织很快变黑坏死,形成溃疡。多伴有眩晕、头痛目赤,恶寒发热、恶心呕吐,咽喉肿痛、吞咽困难,胸闷、心悸、气促,眼睑下垂、视矇复视,张口困难,全身肌肉痠痛,尿少或无尿,或尿色呈酱油样,甚者高热抽搐、神昏谵语、呼吸困难。多因呼吸麻痹、心力衰竭而死亡。
本病的治疗,首先必须明确是否毒蛇咬伤,如为无毒蛇咬伤,则对伤口作一般外科处理即可;若不能确诊或怀疑毒蛇咬伤者,则先按毒蛇咬伤处理,严密观察,以免贻误。明确是毒蛇咬伤患者,则要进一步鉴别是哪一种毒蛇咬伤,至少要明确是哪一类毒蛇咬伤,以便及时作出正确的处理。早期的局部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局部处理的方法很多,但总的原则是尽快排除毒液和阻止或减缓蛇毒的吸收,达到减轻中毒的目的。
(1)早期缚扎: 被毒蛇咬伤后,应即用柔软的绳子或布带在超过一个关节的伤口上缚扎,松紧度以能阻断淋巴和静脉血回流,但不妨碍动脉血流为度。在使用有效蛇药30分钟后,可去掉缚扎。
(2) 冲洗伤口: 结扎后,可用清水、冷开水、生理盐水、肥皂水、明矾水冲洗伤口,以清除周围粘附的毒液;扩创后,可用双氧水、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1:5000呋喃西林溶液冲洗伤口,以排除局部的毒液,减少毒素的吸收。
(3)烧灼伤口: 可用艾炷于伤口上灸5~7壮,或用白矾于火上烧熔滴于伤处,待冷后去之,或用火柴头5~7个,放在伤口上点燃烧灼1~2次,以破坏伤口表浅处的蛇毒。
(4)扩创吸吮: 伤口消毒后,沿牙痕作纵形或“十”字形切开1~1.5厘米,深达皮下,注意勿损伤血管神经,并用手由近心端向远端伤口周围挤压,使毒血排出,同时反复边挤压边冲洗伤口,然后于伤口处拔火罐或用抽吸器作负压吸吮,将伤口毒血吸出,有利于毒液排出,减轻中毒。如果口腔无溃疡龋齿者,也可用口吸吮,边吸边用清水漱口,但要注意,凡蝰蛇、尖吻蝮蛇、蝮蛇咬伤后,伤口流血不止或有全身出血现象,则不宜扩创,以免伤口流血不止,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
(5)针刺排毒: 出现肿胀时,可在手指蹼间 (八邪穴)或趾蹼间(八风穴),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粗针头与皮肤平行刺入约1厘米,迅速拔出,将患肢下垂,并由近端向远端挤压以排除毒液,但被蝰蛇、尖吻蝮蛇咬伤时应慎用,以防出血不止,如被眼镜蛇咬伤,患肢肿胀难消,而表面瘀黑坏死者,宜尽早切开减压,以减少潜行坏死。
(6)局部封闭: 胰蛋白酶能直接破坏伤口残存蛇毒,具有良好的抗组织坏死作用。毒蛇咬伤1~4小时内,以结晶胰蛋白酶2000单位加0.25~0.5%普鲁卡因溶液6~20毫升稀释,在牙痕中心及伤口周围注射,深达肌层,必要时可重复应用,或在缚扎上端、肿胀上方行套式封闭,胰蛋白酶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使用时可同时应用抗过敏药。
(7)外敷草药: 凡火毒或风火毒的毒蛇咬伤,可选用半边莲、穿心莲、鬼针草、万年青、旱莲草、蓖麻仁等新鲜草药,洗净捣烂外敷伤口,或用有效的蛇药水调成糊状,外涂伤口周围肿胀处。
凡毒蛇咬伤后,除及早进行局部处理外,必须同时服用有效的蛇伤中成药。目前国内各地研制的蛇药很多,对治疗毒蛇咬伤者均已收到效果,应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而选用。如上海蛇药、广东蛇药、云南蛇药、群生蛇药、蛇伤解毒片、南通蛇药、广州钟氏蛇药等。另外,根据不同类型毒蛇咬伤,出现不同症状,进行辨证立法,处方用药。
❶风毒者,宜活血祛风为主,选用当归、川芎、红花、白芷、细辛、吴茱萸、威灵仙、桂枝、七星剑、九层塔、两面针、寮刁竹等,代表方: 蛇伤1方。
❷火毒者,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主,选用黄连、黄芩、金银花、山栀子、大黄、穿心莲、半边莲、半枝莲、田基王、白花蛇舌草、一枝黄花、鬼针草、万年青、干地黄、牡丹皮、白茅根、旱莲草、仙鹤草等,代表方: 蛇伤2方。
❸风火毒者、宜清热解毒、活血祛风为主,在上述两类中选用,代表方: 蛇伤3方。恶心呕吐加竹茹、生姜;咽喉肿痛加山豆根、射干或用六神丸;痰涎壅盛加川贝母、胆星、竺黄或牛黄冲服;热盛伤阴加玄参、天冬、麦冬; 热盛迫血妄行出血者加蒲黄、茜草根、紫珠草、旱莲草或合用犀角地黄汤; 咳血咯血加仙鹤草、侧柏叶、蒲黄炭;尿少尿闭加白茅根、车前草;高热神昏加服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大便秘结腹胀加大黄、芒硝、枳实、川朴;伤口出血不止用云南白药或田三七内服,或用云南白药外敷伤口。
毒蛇咬伤后,中毒严重者常引起神经、血液循环和泌尿系统机能的障碍,发生中毒性呼吸麻痹、休克、心力衰竭及肾功能衰竭的严重情况,常可危及生命,必须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措施,积极抢救。近年来,国内已研制出蝮蛇、银环蛇等抗毒血清,并应用于临床,若早期应用,可收到确切的效果。蛇伤后遗伤口溃疡,可按一般外科溃疡伤口处理。

☚ 冻疮   毒虫螫咬伤 ☛

毒蛇咬伤

毒蛇咬伤

本病维吾尔医学名为改孜代尼 马日,是指被毒蛇咬伤后,出现局部及全身中毒为主要特征的,危害性较大的病证。在新疆常见的毒蛇为蝮蛇、草蛇等。本病多因毒蛇咬伤后,通过毒牙将毒液注入人体,留于肌肉,随血而行,损害脑、心、肝等支配器官,引起全身中毒,甚则危及生命。毒蛇的种类不同,所含的蛇毒成分不同可分为:中毒血液和中毒神经两种。即有以凝血毒素、出血毒素为主,则主要表现血循环系统的症状;有以神经毒素为主,则主要表现出神经系统症状;有的既含有神经毒素也含有凝血、出血毒素和心脏毒素等,则表现既有神经系统,也有血循环系统症状。
(1)中毒血液:被咬局部迅速红肿热痛,有的伤口可流血不止,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恶心呕吐,神昏谵语,鼻血尿血,心悸脉微,及时不抢救可发生死亡。
(2)中毒神经:被咬局部初始灼痛剧烈,逐步出现四肢麻木,头晕目眩,疲乏嗜睡,胸闷气促,眼睑下垂,严重者出现视朦失明,言语不清,肢倦乏力,最后牙关紧闭,昏迷,四肢无力如瘫或抽搐,呼吸困难,唇甲紫绀,甚则呼吸麻痹而死亡。有的局部症状多不明显,无红肿热痛,或仅有伤口麻木感,常不引起病人注意,当全身症状一经出现,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救治,多危及生命。
本病的治疗,首先必须明确是否毒蛇咬伤,毒蛇咬伤者,则先按毒蛇咬伤处理,严密观察,以免贻误。总的原则是尽快排除毒液和阻止或减缓蛇毒的吸收,达到减轻中毒的目的。
❶缚扎:被毒蛇咬伤后,立即用绳或带在超过一个关节的伤口上缚扎,以阻止毒液扩散吸收。
❷吸出毒液:伤口缚扎后,立即用拔火罐,或吸奶器等进行多次反复吸引伤口,尽量吸出毒液。若无条件,直接用口吸吮毒液,边吸边用清水漱口,坚持1小时左右。
❸内外同治,进行解毒:治宜护养支配器官,解毒去毒为主。应用相应的滋补养护脑、心、肝等支配器官的药物和制剂,阻止毒素损害,应用相应的催吐剂、排泻剂、发汗剂、利尿剂等进行解毒去毒,一般方用台尔亚克 开比日 解毒膏内服;宜用从阿魏根、香桃木实、巴旦仁、无花果、欧榛子、龙胆草、格蓬脂、芥子、苜缩子、大蒜、黑种草子、柳树叶、肉桂、胡椒、阿里红、小茴香、山薄荷、孜然、没药等中根据病情选几种煎汤内服。宜用大蒜研成糊状加牛脂肪敷于患处;海狸香研细与水薄荷汁调成糊状涂于伤口肿胀处。蛇伤后遗伤口周围溃疡,可按一般外科溃疡伤口处理。

☚ 冻疮   毒虫螫咬伤 ☛

毒蛇咬伤dú shé yǎo shāng

poisonoussnake bit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