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毒虫螫咬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毒虫螫咬伤

毒虫螫咬伤

人体被毒虫螫咬后,出现局部或全身病变者,称为毒虫螫咬伤。见于《肘后备急方》。由于毒邪外侵,留连肌腠血脉,内袭经络脏腑,以致化火、化风,而表现热毒、风毒的证候,多以局部症状为主,但严重中毒者,可出现全身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毒虫的种类很多,本条主要叙述毒性较强,在人类活动中常易受其伤害的,如蜈蚣、蝎、毒蜂、水蛭等。
(1)蜈蚣咬伤: 蜈蚣两前足各具有一对毒爪与其体内毒腺相通,当其毒爪刺螫时放出毒液于人体内而致病。证见被刺伤处有两个小红点,周围水肿,甚至发展为褐色水肿;自觉疼痛彻骨,或痛痒难忍,或有红丝出现;严重者则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头晕目眩等全身症状,为风火毒所致。治宜清热解毒,佐以活血祛风,选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选加生地、丹皮、红花、当归、紫苏、荆芥、白芷、细辛等。外治,可用肥皂水或苏打水擦洗、冷敷,或用10%氨水外搽,或用甘草、雄黄各等分研末,以香油调敷患处。局部红肿热痛甚者,可选用金黄散、南通蛇药片(研末)以冷开水调成糊状外涂,经常保持湿润,或选用鲜蒲公英、鲜鬼针草、鲜扁豆叶、鲜鱼腥草、鲜木芙蓉叶30~60克,捣烂外敷患处,每天1~2次。
(2)蝎螫咬伤: 蝎有家蝎与山蝎之别,蝎腹后部渐变细长而成尾状,末端有锐利的弯钩与毒腺相通,毒腺含有酸性毒液,被蝎子螫伤后,毒素则可侵入机体而引起局部与全身症状。儿童被螫后,严重者可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被螫部位灼痛剧烈,甚至痛引全身,或仅有痒痛;局部红肿、水疱,重者有流涎、恶心、呕吐、嗜睡、寒战、高热等症,为风火毒所致,治宜清热解毒,佐以活血祛风,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选加当归、赤芍、荆芥、白芷等。外治,尽可能拔出刺针,并在伤口用火罐吸出毒液,再用石灰水擦洗;亦可用紫金锭或明矾研末以米醋调敷,或用雄黄、枯矾各等分研细末,以茶水调敷伤口; 红肿甚者,用金黄散、南通蛇药片(研末)水调外涂。
(3) 毒蜂螫伤: 蜂有蜜蜂、黄蜂、大黄蜂及土蜂等,蜂尾生有毒刺,连于毒腺,当毒刺螫刺人体后,毒素则进入体内而致病。证见螫伤处有瘀点,周围起红斑、丘疹,有的可引起广泛的风团,久则潮红肿胀,甚至有水疱形成;伤口烧灼剧痛、瘙痒,亦可产生头晕、恶心、呕吐等症,若被群蜂同时螫刺伤,则可产生大面积肿胀,中毒重者,可有发热、恶寒、头痛、恶心、呕吐等症,为风火毒所致,治宜清热解毒、祛风为主,选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荆芥、白芷、苏叶等。外治,遗留有蜂刺者,不可用手按压,以免压出更多的毒素,应小心取出蜂刺,用肥皂水或苏打水或10%氨水外搽;或选用鲜野菊花叶、鲜蚤休、鲜佛耳草、鲜蒲公英、鲜马齿苋、鲜夏枯草捣烂外敷。
(4)水蛭咬伤: 水蛭是以吸吮血液为生的环节动物,别名蚂蝗,生活于水田或池塘水中。另有生活于我国南方山林草丛上,称为石蛭(别名山蚂蝗)。《诸病源候论》谓:“山中草木及路上石上石蛭著人,则穿啮肌皮,行人肉中浸淫起疮,灸断其道则愈。”水(石)蛭前面有一个口吸盘,当吸着人体皮肤时,吸取人体血液。甚至可进入鼻腔、阴道、尿道、肛门等处,也有因喝生水而误吞水蛭而寄生咽喉、食道等处。若受伤部位在体表,待水蛭离开或取下后,伤处流血不止,微感痒痛,或伤处出现丘疹,中心有一瘀点,一般可无全身症状,如失血过多,可有头晕、面色苍白,汗出等症。若在体内,则随水(石)蛭的寄生部位不同,而表现不同的症状。寄生于鼻腔内,可有鼻衄、鼻阻塞、流涕带血、鼻痛、鼻内蠕动感;若附于阴道则见阴道流血;若进入肛门则可有便血等。无论进入体内任何部位,如果时间过长,流血过多,则可出现进行性贫血。水蛭是附于皮肤上吸血,不会钻入皮内,因此用烟油、酒醋等涂抹,水蛭即自然脱出。若水蛭进入鼻腔或阴道内,可涂以蜂蜜、香油等,待水蛭伸出体外时,然后除去;若水蛭从肛门入肠道,用蜂蜜、盐水灌肠。

☚ 毒蛇咬伤   破伤风 ☛

毒虫螫咬伤

毒虫螫咬伤

本病维吾尔医学名为改孜代尼 艾沙热提,是指佛全蝎,毒蜂等螫伤人体,出现局部或全身病变引起中毒的疾病。毒虫的种类很多,本条主要叙述毒性较强,在人类活动中常易受其伤害的,如全蝎、毒蜂等。
(1) 蝎螫咬伤:蝎有家与野之别,蝎腹后部渐变细长而成尾状,末端有锐利的弯钩与毒腺相通,毒腺含有酸性毒液,被蝎子螫伤后,毒素则可侵入机体而引起局部与全身症状。被螫部位灼痛剧烈、甚至痛引全身,或仅有痒痛;局部红肿、水疮,重者有流涎、恶心、呕吐、嗜睡、寒战、高热等症。儿童被螫后,严重者可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外治,螫伤若在四肢处,立即用绳或带结扎伤口近心侧,以阻止毒液扩散吸收,并立即用拔火罐或吸奶器等进行多次反复吸引伤口,尽量吸出毒液。若无条件,可用口直接吸吮毒液,边吸边用清水漱口,再用水龙骨、云香煎水清洗局部;宜用欧榛子研细用水湿润敷于患处;薄荷粉、大麦粉与云香汁调成糊状敷于患处;亦可宜用海狸香或大蒜研细与橄榄油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方用热维改尼 排日皮云 油或热维改尼 赞白克 油涂于患处;止痛,可方用买朱尼 拜日西夏 蜜膏内服。
(2) 毒蜂螫伤:毒蜂种类很多,一般以蜜蜂为多见。蜂尾生有毒刺,连于毒腺,当毒刺螫刺人体后,毒素则进入体内而引起中毒。症见螫伤处有瘀点,周围起红斑、丘疹,有的可引起广泛的风团,久则潮红肿胀,甚至有水疮形成;伤口烧灼剧痛、瘙痒,亦可产生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若被群蜂同时螫刺伤,则可产生大面积肿胀。重者,可有发热、恶寒、头痛、恶心、呕吐等。毒蜂螫伤,导致死亡极为少见,亦有对蜂毒敏感者死亡的例子。外治,遗留有蜂刺者,尽可能拔出刺针,但不可用手按压,以免压出更多的毒素,应小心取出蜂刺,用碱性肥皂水或碱水外搽,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清热解毒,宜用白蜀葵、马齿苋,龙葵实、酸浆等研成糊状敷于患处;可用樟脑、大麦粉、芝麻研细与香菜汁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方用艾热克 卡森 蒸露内服;亦可宜从苹果汁、斯尔坎吉本 醋糖浆,酸石榴汁、黄瓜汁、香菜汁等中选一二种内服。

☚ 毒蛇咬伤   大脖子病 ☛
0002483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6: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