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毒性试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毒性试验toxicity testing系对某些制品进行的检验内容之一。有些制品可能对人及动物造成毒性损害,故对这类制品应常规列入毒性试验,如药品、农用化学制品、试验试剂、食品等。试验方法多用动物试验包括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蓄积性毒性试验、代谢试验、繁殖试验、致畸试验、基因突变试验、致癌试验等。通过毒性试验阐明其毒理性质、程度及应用的依据与注意事项,为使用、保管等提供科学依据。 毒性试验 毒性试验毒性试验是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化学物对机体的毒害作用和剂量一反应关系,包括急性、蓄积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在环境毒理学的范围内,对存在或可能存在于大气、水、土壤中的化学物作毒性试验。 根据蓄积系数的大小,可将蓄积作用分为4级: 系数小于1者为高度蓄积;大于1而小于3者为明显蓄积;大于3而小于5者为中等蓄积;5~7者为轻度蓄积。 试验方法先按常规方法测出化学物对一种动物的LD50(LC50),然后按1/10或1/20LD50(LC50)剂量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式,逐日给予另一组同样的实验动物,直至动物发生半数死亡或分次染毒剂量总和已达5个LD50(LC50),结束实验,计算蓄积系数。也可对一组动物,每4天染毒为一期,自0.1LD50(LC50)起,以后每期按1.5倍递增剂量,直至半数动物死亡或连续染毒24天,结束实验,计算系数。后一方法测得的蓄积系数一般较前一法为大。 某些物质经多次重复染毒可使机体产生耐受性。在蓄积性试验结束后(如无明显蓄积作用),对存活的动物给予一个LD50(LC50)的剂量,如实验组死亡率明显低于50%,表示动物已有耐受性。 耐受性是适应反应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并不意味着机体没有异常改变,它可能是中毒过程的一个阶段,如果继续染毒,耐受性常为代偿—适应反应的失调所代替,而出现明显中毒现象。因此,在评价耐受性时,必须注意有害的一面。毒物蓄积作用或耐受性的形成,与染毒剂量、间隔时间、毒物的毒性及其代谢特点、机体的反应性等有密切关系,而且两者也不是绝对排斥的,产生蓄积作用的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表现耐受性。 亚急性毒性试验又称亚慢性毒性试验,是为了确定受试物的主要毒作用,阐明化学物对各器官、系统的毒作用特征,并为慢性毒性试验设计提供资料。染毒剂量选择能明显中毒,但一次染毒又不致引起动物死亡的剂量。一般无蓄积作用的化学物用1/25~1/5半数致死量(LD50或LC50),有明显作用的化学物用1/20~1/100半数致死量。分三个剂量组,一个对照组。实验动物选用成年或刚断奶的大鼠或其它敏感动物,染毒期限为动物寿命的1/30~1/10,对大鼠一般为1~3个月。经口染毒每日灌胃一次或用饲入法,吸入染毒在动式中毒室或中毒柜内每日染毒24小时。观察指标根据受试化学物在体内生理、生化、病理作用的特点而定。有时3个月的亚急性毒性试验可以代替慢性试验。 慢性毒性试验是长时间小剂量反复染毒的动物实验,以探索化学物对动物的慢性毒性,确定其对机体慢性阈剂量(浓度)和最大无作用剂量(浓度),并以此作为制订卫生标准的重要依据,它是毒性试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应选择最敏感动物为慢性毒性试验的动物,一般不少于2种。还应注意选用刚断奶的动物,其年龄、体重应尽量一致,若雌雄动物对受试化学物的敏感性不同,则选敏感的性别;如无差异,一般雌雄各半。染毒时间为动物寿命的大部分,小鼠不少于4~5月;大鼠、豚鼠、家兔不少于6~12月。染毒方式与亚急性试验同。 染毒剂量可包括以下各剂量组: 高剂量应能出现明显中毒反应,低剂量组无任何不良反应,另设1~2个中间剂量组和对照组,一般可用1/10、1/100、1/500、1/1,000的半数致死量(LD50或LC50)设组,如受试物有明显的蓄积性,可适当降低试验剂量。每组动物的数目,应保证实验中及结束时数目有足够的动物可供观察和统计。 观察指标视实验的物质而定,包括: ❶一般性指标:如体重增长速度、食物利用率、运动负荷等。 ❷特异性指标: 如有机磷化合物染毒测定胆碱酯酶活性,芳香族硝基化合物染毒测定高铁血红蛋白等。 ❸有害物质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及排泄指标: 如生物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及代谢产物测定。 ❹神经系统生理学指标: 如动物条件反射改变。 ❺一般血液指标及肝、肾功能测定。 ❻非特异性生物反应指标: 如免疫反应指标等。 ❼病理组织学检查等。 ☚ 环境毒理学方法 致畸、致突变、致癌试验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