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每日新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每日新闻》日本全国性、综合性对开日报。1943年1月1日由《大阪日报》和《东京日日新闻》合并而成。 每日新闻日本3大报纸之一,也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报纸。1872年创刊。原名《东京日日新闻》,后几经合并,于1943年改用现名。该报曾声称自己“在根本上是营利结构”,重视读者、重视“声誉”,以“中流”读者为对象。国内设4个本社,国外有2个总局。出早、晚刊,早刊20—24页,晚刊12页。 每日新闻 每日新闻1872年2月21日创刊的 《东京日日新闻》,是日本最早的报纸,后来几经合并,于1943年1月1日正式定名为《每日新闻》,当时是日本第一大报。现每日出早刊和晚刊 (星期日无晚刊),早刊16至18页,410多万份; 晚刊10至16页,270多万份。《每日新闻》在东京、大阪、西部和中部各有一个本社,在北海道有一个支社,另有一个总局和81个支局。国外有北美总局和欧洲总局,在北京、新德里、巴黎、开罗等地有14个支局。与合众国际社、法新社、新华社、塔斯社等有合同关系。该报社出版《每日周刊》、《每日画报》、《每日年鉴》、《经济学人》等刊和英文日报《每日新闻》。 ☚ 利兹国际钢琴比赛 每日电讯报 ☛ 每日新闻 《每日新闻》The Daiy Courant英国第一家日报。1702年3月11日由爱德华·马莱特在伦敦创刊。创刊之初每期仅半张,单面印刷,每页两栏,新闻没有标题。内容是从外国报纸翻译过来的国外新闻,刊登的新闻均注明消息来源,地点和时间,但不加评论。在创刊号中写有:“该报创办的目的,在迅速、正确而公正的报道国外新闻,不加评论。而且相信读者的智慧,对登载消息的确切含义,一定有正确判断。”至第9期,创办人马莱特接办《伦敦公报》,该报由巴克莱主持。巴克莱将版面和内容做了重大改进。改为两面印刷,新闻占1页半,其余半页为分类广告及船舶消息。以后扩版4—6页,成为当时权威的报纸,一直发行到1735年6月。因政府补助经费减少,乃与《自由英国人》和《伦敦新闻》合并,改名为《每日公报》。 ☚ 每日纪闻 每日新闻 ☛ 每日新闻 《每日新闻》日本著名全国性大报之一。该报是关西地区著名报纸《大阪每日新闻》与东京最早的报纸《东京日日新闻》于明治末期合并而成。《东京日日新闻》创刊于1872年2月21日,在言论界颇有影响;《大阪每日新闻》的前身为《大阪日报》(1876年2月20日创刊),该报曾一度改称《日本立宪政党新闻》(1882年2月1日—1885年9月1日),1888年11月20日始称《大阪每日新闻》。该报因出色报道日法、日俄战争迅速发展成为现代报纸,于1906年打入东京,吞并《电报新闻》,改称《每日电报》,1912年3月1日与《东京日日新闻》合并,同时将《每日电报》并入其中,开始了“大阪每日、东京日日”时代。从此形成全国性报纸体制,充实了内外通讯网,发展成为世界有数的大报。1943年1月1日统一改题为《每日新闻》。1922年打入北九州,1924年打入名古屋,作为《大阪每日》的附录(增刊)分别发行《西部每日》和《中京每日》,1959年5月1日开始在北海道札幌就地印刷,12月成立北海道支社。战前该报曾是日本第一大报,战后,由于它的基本读者——农民开始流向城市,以及内部派系斗争激烈,经营管理不善,负债过多,70年代陷入危机,1977年底重建新社,起死回生。现该报有东京、大阪、西部、中部4个总社,1个北海道支社,通讯机构除福冈总局外,国内有82个支局,1个通讯点。国外有北美、欧洲2个总局。北京、香港、莫斯科等16个支局。该报有独自发行系统,同其他全国性大报一样,以早晚刊配套制方式发行。早刊合计为407万1862份,晚刊93万5044份,发行量位于《读卖新闻》、《朝日新闻》之后,居第三位。 ☚ 每日新闻 每日镜报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