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母系氏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母系氏族 母系氏族亦称“母权制氏族”、“母权氏族”等。是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世系按母系计算,继承按母系继承,妇女在氏族中受到尊重并享有崇高的支配地位。母系氏族先于父系氏族,是原始氏族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世界各民族,普遍经历过这个阶段。母系氏族产生于群婚阶段。在它的早期,子女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他们的血缘关系只能从母亲方面来确定;因此,也只承认女系。到了后期,子女虽能同时确定生父,但世系仍然从母系计算,实行母系继承制,子女只能继承母亲和姊妹兄弟的财物,而不能继承父亲的财物。实行男嫁妇,从妇居的婚姻居住制度。又可分为早期和发展期两个阶段。一般认为,早期实行普那路亚婚,妇女从事采集,男子渔猎。发展期则过渡到对偶婚,妇女经营原始农业,管理氏族事务和经济生活,丈夫从事生产劳动。总之,母系氏族是产生并存在于群婚阶段的,彼此不能结婚的女系血缘亲团。本氏族成员之间是不能通婚的,只能与其它氏族通婚。 ☚ 母系家庭 父系 ☛ 母系氏族 母系氏族原始社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母系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组织。我国的母系氏族形成于旧石器时代中期。这个时期的古人类有广东的马坝人、山西的丁村人、湖北的长阳人和贵州的桐梓人等。在婚姻形态上,它已禁止氏族内部通婚。在生产方面,除了采集和狩猎以外,妇女在采集过程中发明了农业; 男子学会了简单的石、骨、陶器的制作和运用。这个时期已有原始纺织和手工业的萌芽。在居住方面,每个氏族都有定居的村落和房屋。房屋有方、圆两种,半地穴式,以坑壁为墙基。居住面和墙壁大都涂抹草筋泥,经烘烤用于防潮。房顶拱有草木,亦涂草筋泥,用于抵御风雨。原始文化、艺术和宗教也开始萌芽。与此同时,生产实践使人们逐渐熟悉了自然环境的选择和季节气候的利用,并掌握了一些天文历法和地理知识。狩猎及采集也为原始解剖学、原始生物学和原始刻划记事符号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人们有了美的意识,原先用于串连纪念的兽骨、兽牙变成了装饰的项链;他们用原始图画和诗歌表达感情; 弓箭的发明使原始弦乐得以出现;音乐的发明使原始舞蹈得以发展。此外,人们限于种种条件,对许多自然现象迷惑不解,由此形成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及女性崇拜等原始宗教,以致成为唯心主义得以产生的温床和胚胎。到距今5000年前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原因,男子在氏族活动中的地位日渐提高,母系氏族开始解体。代之而来的是原始社会新的过渡阶段——父系氏族社会。参见《简明中国历史图册·原始社会》。 ☚ 二、中国历史·先秦两汉 父系氏族 ☛ 母系氏族 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的对称。指母权制氏族。其特点是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居领导地位,按母亲确定人们的血统关系以及按妇女的家族划分氏族。始于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盛行于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在氏族制度中,母系氏族先于父系氏族存在。母系氏族形成的原因是: (1) 妇女在生产中处于重要地位。当时男子使用极原始的生产工具从事渔猎,所取得的食物很不稳定; 而妇女从事采集与经营农业得到的生活资料比渔猎有相对的稳定性。此外,妇女还承担家务劳动,在氏族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妇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享有比男子更高的社会地位; (2) 因为当时处于群婚阶段,人们的血统关系只能由母亲方面来确定。母系氏族与原始社会中期以前的经济条件相适应,它是氏族组织的典型形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原始社会后期,母系氏族逐渐被父系氏族所代替。中国母系氏族社会大约开始于50000年前。距今大约六七千年左右,黄河流域、中原地区、江浙地区的母系氏族公社均进入了繁荣阶段。大约5000年前,我国黄河、长江流域的氏族,先后由母系氏族转变为父系氏族。 ☚ 氏族 父系氏族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