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带
瑶族产妇及婴幼儿使用的一种生活保健用品。瑶族妇女怀孕后,母亲就要为她们编织母子带,以备分娩后用。母子带有一根母带和数根子带。母带长2米,宽12厘米,产妇分娩后系在腰间,托住肚腹,以利腹肌收缩复原,防止腹部松弛下塌或凸出及胃肠下垂,有利产后恢复健美体型。子带长1米,宽4厘米,用于婴幼儿系尿布尿裙。母子带用五色棉纱织成,编织时将棉纱的抽头系于腰际,另一头平行排开并固定在长条凳上,编织者右手握一把牛骨刀压纱,左手续纱。织带时经线以白纱或黑纱作底,纬线则以赤橙蓝紫走面,图案有方块、梅花、菱形、金钱、半边莲等状,甚为美观。瑶族编织和使用母子带据传起源于唐代末期,至今盛行不衰,已成为一种既有保健作用又具工艺美术价值的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