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殿Dià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香河,山东之鱼台,山西之阳泉、临汾,福建之浦城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❶ 《续通志·氏族略》 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曰: “崇宁间 (按: 宋徽宗赵佶年号,时在公元1102—1107。) 有商人殿全,自虔州石城徙居抚州,自言本姓殷,犯宣祖讳 (按: 原文如此,当为“太祖”之误。宋太祖讳匡胤。殷、胤音近),建隆中(太祖年号,时在公元960—963年),其祖以讼至县。县令因字形改为殿字。” 《姓氏词典》 据 《姓谱》 注云: “系基姓所改,明时抚州 (今江西临川) 有商人殿全,自言本姓基,犯宣宗 (朱瞻基) 讳改。” 与《续通志》所载殊异。
❷ 《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云: “殿氏,汤后。”汤指商汤,商汤革命灭夏而建商朝,其后或以为氏。
❸又曰: “江南汤悦,本殷崇义,后改为殿。” 崇义,南唐臣,入宋避太祖讳,改殷为汤,又改为殿。

殿diàn

❶古代泛指高大的堂屋。後專指帝王所居及朝會之所。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乃立靈光之秘殿。”
❷行軍走在最後的。張衡《東京賦》:“殿未出乎城闕,旆已反乎郊軫。”
❸下等,末等。見“殿最”。

殿

 殿是安奉佛、菩萨像供佛徒信众礼拜、祷念的地方,因是寺院中的主要建筑,大多造得高大恢宏,富丽堂皇,颇具气势。一般的寺院都具有如下几个大殿:
 山门,又作“三门”,也有的叫“三门殿”。它是寺院的大门,所以称作“山门”,一说寺院多居山林之处,故名;一说因三个门像“山”字而得名。这三个门的寓意,据《释氏要览》载释,分别代表空门(佛教讲万事万物皆由缘生,故本性空寂)、无相门(外离一切表象和概念)、无作门(即无有造作,也就是涅槃)。也就是说,如果要步入寺院这菩提道场,就必定要从这三门进去。
 之所以把“三门”称作“三门殿”,是因为各寺一般都把三座门或其中间一座盖成殿堂式,里面供上两位金刚力士的塑像。也有的寺院在过了三门之后另设殿以供金刚,名金刚殿。所供的金刚力士是保卫寺院安全的护法神,据《大宝积经》卷八载,它就是密迹金刚力士。据《金光明经文句》载,金刚力士本来只有一人,中国早期的石窟造像中也只有一位金刚,那么后来的寺院门口怎么会出现两位金刚呢?这大约是中国人爱对称的习惯使然,也可能是受民间门神的影响或其他什么原因。民间的解释则认为这两位金刚是《封神演义》中郑伦、陈奇死后被封的神。不过,也不知是偶然巧合,还是有意附会,三门殿中塑的这两位金刚力士“门神”的表情,还真是作“哼哈”之状。一个右手执宝杵,左手扼腕,上身裸体,两脚张开,怒目张口。另一个平托金刚杵,忿颜闭嘴。当然,有的寺庙也不供此金刚力士神像,三门过后就是天王殿了。
 另外,有些寺庙除正门外另设偏门。偏门的作用是,如果哪位僧人犯有不可容忍和饶恕的罪,需要把他逐出寺院,在驱摈时,被驱摈的僧人不能走正门,只能从偏门出去。
 天王殿,三门之内的第一重殿,便是天王殿。
 天王殿又叫四天王殿。虽称作四天王殿,可殿中主尊并不是四大天王,而是笑口常开的大肚子弥勒。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记载,弥勒诞生在南天竺的婆罗门教徒家庭,后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归依了佛教。他先于释迦牟尼入灭,上生到兜率天宫。弥勒现在是菩萨,将在未来成佛,并且是未来释迦佛的合法继承人,是未来教主。弥勒塑像、体躯肥满,面现喜悦之相,憨态可掬。传说五代时弥勒曾降生为布袋和尚。
 在弥勒像的左右两侧,是四大天王像。四大天王来自于古代南亚次大陆的神话传说,佛教把他们“请来”镇守山门,护持佛法。据说这四大天王住在须弥山腹的“四大王天”上,分别主管四大部洲。
 四大天王在中国历代有着不同的装束、姿势、武器等。元沙罗巴译《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供养法》中,有四句偈可概括之:
 东方持国大天王,其身白色持琵琶。
 南方增长大天王,其身青色执宝剑。
 西方广目大天王,其身红色执羂索。
 北方多闻大天王,其身绿色执宝叉。
 这就是我们今天常看到的四大天王的形象。
 在天王殿中,主尊弥勒像的屏风后,还有一位韦驮菩萨塑像。这位菩萨现将军身。据说,四大天王手下各有八名大将军,共三十二位。其中,韦驮天将以武勇著称而位居三十二将军之首,故请他日夜守护寺庙佛法。他面对大雄宝殿,其姿势通常有二:一种是双手合掌,“降魔杵”横于两腕上,两足平立;另一种是左手握杵拄地,右手叉腰,两足呈稍息状。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主殿。佛教徒的许多宗教活动都在这里进行。因此,一般的寺院都建有大雄宝殿,而且都把它修建得特别宏大,非常有气魄,并且十分庄严肃穆。

上海玉佛寺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又简称“大殿”。它是供奉佛教徒的崇拜对象——“佛”的圣地。随着各个时代崇尚的发展变化和宗派的不同,大雄宝殿里供奉的佛也不一样。一般有下列几种:
 (1) 以释迦牟尼佛为主尊。由于释迦牟尼是佛教的教主,这种安排非常普遍。根据佛教的教义,有的是“三身佛”。即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居中)、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居左)、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居右)。也有的供“三世佛”。即:东方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居左)、娑婆世界(即现世)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居中)、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居右)。或过去佛——燃灯佛(左)、现在佛——释迦牟尼佛(中)、未来佛——弥勒佛(右)。这两种三世佛,一种从空间说,一种以时间论,但都名“三世佛”。另外还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弥勒佛同殿的,以及释迦佛、药师佛、弥勒佛同殿等供奉形式,但很少见。
 (2)非释迦牟尼佛为主尊。这种安排大多由于宗派的原因。例如:天台宗、华严宗的道场,其大殿里只供奉毗卢遮那佛;净土宗寺院的大殿多以阿弥陀佛为主尊。而在密宗道场的大殿常见这样的供奉形式:正中为毗卢遮那佛。左一为南方宝生佛(表福德),左二为东方阿閦佛(表觉性),右一为西方阿弥陀佛(表智慧),右二为北方不空成就佛(表事业)。
 在大雄宝殿,除了安奉佛之外,一般还要在佛的身边安奉菩萨或尊者。且菩萨多显女相。随侍释迦牟尼佛的常为文殊、普贤两菩萨,或为伽叶、阿难两尊者。随侍阿弥陀佛的是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随侍药师佛的是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
 大殿的东西两侧一般供十八罗汉或诸天。
 至于佛坛背后供什么,一般没有定式。有的供“海岛观音”;有的供观音、文殊、普贤菩萨;也有的什么都不供。
 法堂,顾名思义为演说佛法、皈戒集会的地方,也叫讲堂。据《佛本行集经》,释迦牟尼看到他的弟子们在露天说法传教,夏日酷暑难当,冬日寒冷难耐,风里雨里,很是辛苦。于是允许诸比丘建说法之堂。中国的法堂始建于东晋。其地位后来被抬得很高,在寺院的诸多殿堂中,仅次于大殿。在布局上,法堂建在大雄宝殿之后(有些禅宗寺院只立法堂,不建大殿),里面的陈设重点突出了说法人的法座。法座居一高台上;座前为讲台,上面供有许多小佛像;座后为释迦牟尼佛说法传道像。讲台下有香案。两边设听法席,且备有钟(置左)鼓(置右)。讲法时,法师(或者方丈和尚)要身披大红祖衣,听法者也要根据各自所受的不同戒律择披袈裟或法服,并焚香、击钟鸣鼓,场面庄严、肃穆。有颂曰:“善法堂前双树阴,微风吹动奏清音。如来宝座亲踪迹,天上人间亘古今。”
 毗卢殿,又叫毗卢阁。这里供奉毗卢遮那佛。毗卢佛坐在千叶摩尼莲花座上;座下有四个各向一方的佛,佛座下又为莲花宝座,莲叶上饰有小佛像,每叶均如此。可参见《佛教万神殿巡礼》的有关章节。
 藏经楼,藏经楼是寺院中轴线上最后的一进大殿,一般为两层建筑。

藏经楼(江苏扬州大明寺)


 佛教典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藏经楼就是专门为收藏这些典籍而建立的寺院图书馆。
 早在南北朝时,寺院就有了初具规模的“经藏”,即藏经楼。宋代以后,随着大藏经的开版,藏经楼更是寺院里不可或缺的建筑。
 藏经楼中,一楼一般藏佛像、法物,是多宝之殿,可称为佛教的“博物馆”;二楼藏经、律、论等大藏经,是佛教的“图书馆”。在典籍的摆放上,一般有两种排架方式:一种为“轮藏”。即在经棚中设置机轴,以供回转的转轮式。这种转轮式的排架方法,据说是为不识字的信徒“读”经而特意设计的。识字的则可以从经棚上取经读诵。佛教认为,读诵佛经可以积累功德。不识字的转此经轮,和诵经一样可以积累功德。另一种为普通一排一排并列排放。经堂的正面,过去一般都供奉创建转轮藏的梁朝善慧大士傅翕之像或文殊师利像,现在则通常在四壁摆放经典,中间供释迦牟尼佛坐像及胁侍二菩萨。藏经楼由专门的管理人员——“经头”负责管理。

藏经楼内景(山西五台山罗睺寺坊堂)


 伽蓝殿,伽蓝殿是大雄宝殿的东配殿。稍大的寺院,一般都建有此殿。
 伽蓝是梵语的音译,为众园之意。它最初是指建僧舍的基地,后来成为寺院的总称,其意涵盖了整个寺院。建伽蓝殿是为了纪念最初为佛提供道场,并对佛教发展作出贡献的波斯匿王、祗陀太子与给孤独长者。在这座“纪念堂”里,中间主供波斯匿王,左边是祇多太子,右边是给孤独长者。
 另外,伽蓝殿还根据《七佛经》中十八神护伽蓝之说,在殿内两侧供奉十八位伽蓝神。(请参见《佛教万神殿巡礼》的有关章节)
 祖师殿,它是大雄宝殿的西配殿。禅宗寺院一般都建有该殿。
 历史上,禅宗虽然曾经出现过一大批呵佛骂祖的僧人,似乎他们很不尊祖师与传统。实际上,禅宗僧人更加注重师承关系,注重谱系的递衍。因为禅宗传统用“以心传心”的形式来传法,认为自己所传的乃是释迦牟尼“教外别传”的正统心法,因此,他们必须辨明自己的师承谱系,以此证明自己是真正的释门正统。也许与禅宗特别注重谱系有关,凡属禅宗的寺院,一般均建有祖师殿。后来其它宗派的寺院也仿照禅宗建起自己的祖师殿。
 禅宗祖师殿中供奉的一般是达摩祖师、六祖慧能和百丈怀海禅师等三人。达摩祖师是把印度禅法传播到中国的代表人物之一,后被追认为禅宗的初祖。所以,达摩祖师为主尊,居中;六祖慧能,是中国禅宗的实际创始人。他以《金刚经》为依据,强调在行、住、坐、卧中均可得到禅,这样就大大丰富了禅的内容,给禅注入了很强的活力。慧能之后的禅宗几乎改变了整个佛教的面貌,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极为深远。这位佛教禅宗的“功臣”,位居达摩祖师左边;右边是慧能的三传弟子百丈怀海。百丈禅师的主要功绩在于,他不但在禅理上继承和发展了马祖道一的禅法家风,而且把禅学运用于劳动实践中,身体力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规制,创立一整套禅院清规,为禅宗的稳定发展作出了贡献。
 观音殿,也叫大悲坛、大悲殿、观音阁或圆通殿。主要供奉大家所熟知的观音菩萨。
 由于历史上各宗派对观音菩萨的传说、信仰的侧重不同,加之观音菩萨有很多化身,所以,各寺庙所塑的观音像不尽相同。最常见的是圣观音像。它可以说是观音菩萨像诸多形象中的标准像了。一般有两种造型:一首二臂,结跏趺坐,手中持一莲花;另一种是结定印的尊严像。还有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自在观音像”。观音菩萨一足盘膝,一足下垂,神情安详自然。有的像旁还置一净瓶,盛满甘露,瓶中插着柳枝,象征观音以大悲甘露遍洒人间。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也是一种常见的造像,千手表示观音菩萨有无边的法力可护持众生,千眼表示观音菩萨有无穷的智慧来观照世间,了解“民情”。

观世音菩萨(西藏大昭寺壁画)


 菩萨观音两边常安排一男一女两个侍从。男的是善财童子,俗话中“童子拜观音”的童子,指的就是他。女的是龙女。
 汉地显宗寺院里的观音菩萨像多现女身,慈眉善目,和蔼可亲。蒙藏地区以及汉地的密宗寺院里的观音像多作力士像,甚至忿怒像。
殿

殿diàn

镇守。《小雅·采菽》四章:“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毛《传》: “殿,镇也。”朱熹《集传》:“殿,镇也。乐只君子,则宜殿天子之邦,而为万福之所聚。”天子,周王。邦,国家。

☚ 群黎   媾 ☛

殿

读音d·ian(ˋ),为i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堂练切,去,霰韵。
❶高大的房屋。如:宫殿。
❷行军走在最后的。
❸泛指在最后的。
❹也指入选的最末一名。如:殿军。

上一条: 下一条:

殿颠diǎn

❶行军走在最后。例:走在后~,撵~了上来。
❍ 落~到后边了。
❷下等末后;后。例:排~后头去了。
❍ 走~后门。
《广雅》:“军在前曰启,后曰殿。”《广雅》:“殿,后也。”

殿{}6728谁。闽语。广东海丰汕尾。《汕尾童歌》:「昨昏犬吠~来丫,一幺是郎君丫给娘。」

殿diàn

❶高大的建筑物;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接受朝见、处理国事的房屋
 △ 大雄宝~|宫~。
❷走在最后
 △ ~后|~军。
❸姓。

殿

❶高大的建筑物;特指封建帝王受朝理事或宗教徒供奉神佛的正屋:~堂︱~试︱大~︱正~︱配~︱庑(wu)~︱宫~丨佛~︱金銮(luan)~。
❷排列在最后:~后︱~军。
○~下(对皇太子或亲王的尊称)。

殿diàn

❶ 高大的房屋,特指帝王处理政事或供奉神佛的房屋:神殿│宫殿│宝殿。
❷ 列在最后:殿后│殿军。
❸ 姓。

殿diàn

高大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王室朝会的房屋:且说秦钟宝玉二人正在~上顽耍,因见智能过来,宝玉笑道,“能儿来了。”(十五·311)礼仪太监二人引贾赦贾政等月台下排班,~上昭容传谕曰“免”。(十七—十八·385)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殿堂部 > 名類 > 殿
殿  diàn

高大之宫室。先秦時已有此稱。其後多指帝王理事、議政、居住之殿堂。《戰國策·魏策四》:“倉鷹擊於殿上。”《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先作前殿阿房。”《漢書·霍光傳》:“鴞數鳴殿前樹上。”顔師古注:“古者室屋高大,則通呼爲殿耳,非止天子宫也。”宋·高承《事物紀原》卷八:“《商君書》有言天子之殿,則是秦自孝公而來已云然矣。蓋秦始曰殿也,漢因之,有函德、明光諸名也。”

殿diàn

〖名词〗
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后专指帝王所居或供奉神佛之所(9)。《唐雎不辱使命》:苍鹰击于殿上。——苍鹰在殿上拍击。《袁州州学记》:殿堂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殿堂门廊的结构,涂抹粉饰和油漆颜色全都按规定处理。《亲政篇》:五日一员上殿。——每隔五天有一名官员上殿朝见。

殿diàn

❶ 镇守。《诗经·小雅·采菽》:“乐只君子,~天子之邦。”《左传·成公二年》:“此车一人~之,可以集事。”
❷ 行军走在最后。《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命李进诚将三千人~其后。”引申指末等。《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击章邯车骑,~。”
❸ 高大的房屋,后专指帝王理事或供奉神佛的地方。《唐雎不辱使命》:“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上。”杜牧《阿房宫赋》:“辞楼下~,辇来于秦。”《促织》:“中绘~阁,类兰若。”

殿*dian

B5EE
❶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处理政事的房屋:佛~/金銮~。
❷处在最后:~后/~军。

行军

行军

步师 行营 军行
部队开始转移或行军:起营
击鼓行军:鼓行
夜晚秘密急行军:衔枚(卷甲~)
 军队或其他队伍快速行进:疾行 急行军 急速行军 卷甲倍道
 紧急时高速度、长时间的连续行军:强行军
行军急促:设舍
长途行军:远征 遐征
行军道路平坦安稳:枕席过师
行军走在后面:殿(殿军;殿后)
(军队转移:行军)

☚ 进军   出征 ☛

镇守

镇守

殿 镇(镇据;镇临)
镇守边疆:抚边
掌握兵权或镇守一方:杖钺一方 把旄杖钺
猛将镇守要害之地:老罴当道 老罴当路老熊当路
官长亲自镇守:坐镇
进驻镇守:进镇
辅助镇守:辅镇
安抚镇守:抚镇 安镇
强有力地镇守:雄镇
(军队驻扎在军事要地防守:镇守)

☚ 驻守   戍守 ☛

殿/殿堂

☚ 厅堂   殿 ☛

殿

殿

殿(三宝~;大雄宝~)
居于正中的殿:正殿
正殿旁侧的殿:偏殿 配殿
寺庙中供奉主要神佛的殿:大殿 马殿
旧时各地孔庙的大殿:论堂
佛所住的堂殿:佛堂
供奉佛像的殿:佛殿 殿舍 香台 香殿义殿 忍殿 山殿 宝殿 梵殿 鹫殿 梵室
供奉神像的殿:神殿 神宫 宝殿
殿下屋和太庙:廊(廊庙;廊肆)
殿下外屋:廊阁
(供奉神佛等的高大房屋:殿)

另见:宫殿 寺庙

☚ 殿   殿堂 ☛

后(~头;~面;~人;~方) 其次
最后:臬 穷(~尽) 终极 纪极 落末最终
最后的:末(末了;末尾;末杪;末垂;末梢;末后) 殿(殿后;~军) 尾(后尾;排~;最尾) 幺(~妹;老幺) 蒂(烟~)

另见:方向 次序 以后

☚ 先   落后 ☛

等级

等级

等(等别;等则;伦等) 第(第次;科第) 科 班 流(流品;流序;名~;俗~;上~;二~;末~) 甲乙 陛阶 陛级
流品,等级:流序
等级、地位:第(第目;品第)
等类品第:伦品
用于表示等级:星(五~级)
区分高低的等级:阶(阶级;官~;军~;等阶)
普通的等级:常等
相应合宜的等级:等宜
最好的等级:佳品 上品 上等 特等 优等 优格 鸿等
最上的等级:极品 超等 鸿等 最上等
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的上等:最(殿~)
特别的等级:特等 特级 殊级
超出一般等级的:超级 超等
最低等级:贞 下下
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的下等:殿
不够等级的:等外
等级之间的差距:级差
等级差别:等杀 衰杀 等差 等衰 等次
等级相同:等之
很多等级、各种差别:三六九等 三等九格 三等九般
提高等级:进级 提级 加级 升级 升格
降低等级:降级 降等
列入等级:入流
(按质量、程度、地位等的差异而作出的区别:等级)

另见:门第 出身 地位

☚ 等级   人或物的等级 ☛

殿堂

殿堂

殿(轩殿;三宝~;大雄宝~) 庑峻宇 广宇 广屋 高宇 高户 高庞 轩堂 轩陛 丰屋 丰居 百楹 云甍 堂宇 巨户 巨室 峻宇 岩楹 坛堂 大厦 广厦 丰厦
庭阶堂宇:阶宇
太庙的殿堂:庙堂
寺院殿堂:殿宇
殿宇、屋舍:房廊
寺院的殿堂,僧尼设斋诵经的地方:斋堂
寺观庙宇的殿堂:山殿
对寺观殿宇的总称:桂殿
讲经说法的殿堂:讲殿
临风的殿宇:风殿
广大的殿堂:堂皇
华美的殿堂:华轩云堂
高大宏丽的殿堂:高崇
高大的殿堂:抗殿
深广的殿堂:邃殿
庄严肃穆的殿堂:霜殿
草盖的殿堂:茅殿
(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高大房屋:殿堂)

☚ 殿   房屋的各处 ☛

〖殿〗 粵 din6〔電〕普 diàn

❶ 高大的房屋。王勃《滕王閣序》:「桂〜蘭宮。」(指滕王閣以桂、蘭等上等木材建造。)
❷ 特指帝王居住的宮殿或供奉神佛的地方,例如紫禁城有「太和〜」、佛寺有「大雄寶〜」等。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優孟聞之,入〜門。」
❸ 行軍走在最後,後來引申為排在最後,有詞語「〜後」。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晉人寘諸戎車之〜,以為謀主。」(寘:通「置」,設置,放置。)
殿

殿

指大型的单体建筑,如宫殿、佛殿等。在宫廷里的“殿”是皇帝举行礼仪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主体建筑。一般宗教建筑里的“殿”则是供神佛的地方,如大雄宝殿等。殿是重要建筑,早期多做单檐庑殿顶,后渐为重檐庑殿、歇山顶。现在所见大殿多为五、七、九间,十一间以上的大殿属罕见。

☚ 殿堂   堂 ☛

殿diàn

❶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房屋。如:大雄宝殿,太和殿,金銮殿。
❷在最后。如:殿后。

殿diàn

Ⅰ ❶ (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房屋) hall;palace;temple:太和 ~ the Hall of Supreme Harmony;(伦敦法学协会中的)内[中] ~ the Inner [Middle] Temple
❷ (姓氏) a surname:~ 和 Dian He Ⅱ  (行军时走在最后) march at the rear Ⅲ  (在最后) last;at the rear
◆殿后 bring up the rear;follow in the rear;close the rear;
殿军 (走在最后的部队) rear guard;(最后一名优胜者) last winner in a contest;last among the winners;the last of the successful candidates;a person who comes last in a contest;
殿[廷]试 final imperial examination (presided over by the emperor);
殿堂 palace;palace hall;sanctuary;
殿下 Your Highness(直接称呼);His Highness;Her Highness

殿

hall;palace

殿

古代高大房屋通称殿。后专称帝王所居及朝会、奉佛之所。《汉书·霍光传》记: 鸮数鸣殿前树上。《汉书·王莽传》载: 蔽天蝗虫入未央宫,缘殿阁。又《史记·秦始皇本纪》: 自雍门至泾渭,“殿室复道,周阁相属”。

殿diàn


❷桂殿兰宫|鲁殿灵光

❹桂宫兰殿|剑履上殿

30.趣談“殿”字

殿,像是一人執鞭打前面坐在几上人的屁股,古人雅稱“屁股”爲臀,因在人的體後,於是就被借爲表後。


殿金文;篆diàn

[《説文》:“殿,擊聲也。從殳,聲。”殿,像一人執械打另一坐在几上的人的“屁股”,會意爲“後”,擬爲“臀”本字。多進建築物的前進爲“啓”,後進稱“殿”〈金鑾殿、大雄寶殿〉。太子爲皇帝的後繼者〈殿下〉。行軍時走在最後的部隊〈殿軍〉。又有坐鎮、鎮守的意思〈殿后〉。大雄寶殿多在寺廟的最後。]

殿diàn

(13画)

【提示】右上是, 末笔不带钩,不要写成几。

*殿diàn

13画 殳部 
(1) 高大的建筑物;特指封建帝王受朝拜或寺庙里供神佛的地方: 宫~|佛~。
(2) 列在最后: ~后|~军。

殿

殿()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雜抄19,戰國至秦
城旦爲工殿者,治(笞)人百。大車殿,貲司空嗇夫一盾,徒治(笞)五十。
按: 此亦形聲字,从攴,聲旁上“尸”下“典”(宜析爲从尸典聲,乃“臀”初文“”之聲化之變。“”从尸从爪,會臀部位置之意。楚簡又增“丌”作“”,下部構形近“典”)。下録張家山漢簡同。

張家山漢簡·奏讞書114,西漢
磔治(笞)毛北(背)、殿(臀)、股。

張家山漢簡·奏讞書119,西漢
其殿(臀)瘢大如指四所。

漢印文字徵
殿中都尉。

白石神君碑,東漢
遂開拓舊兆,改立殿堂。

西嶽華山廟碑陽,東漢
宫曰集靈宫,殿曰存僊壂,門曰望僊門。
按: 增从土。僅適用於宫殿義。

石尠墓誌,晉
詔引尠式乾殿,在事正色,使誅伐不濫。

山徽墓誌,北魏
殿中二曹尚書。

元湛墓誌,東魏
至於仰瞻府視,切問近對,當渭橋之後車,坐殿中之重席。

王榮及妻劉氏墓誌,隋
弱齡十四,起家殿内將軍。

□靜墓誌,隋
父黨,解褐殿中將軍、萇安令。

元氏墓誌,隋
遽辤明世,弗終寵録。香殿長離,荒郊出宿。

董美人墓誌,隋
既而來儀魯殿,出事梁臺。

崔祐甫墓誌,唐
遂出佐江西廉使,改試著作郎兼殿中侍御史。

崔沔墓誌陰,唐
無何,拜殿中侍御史。

玄秘塔碑,唐
迎真骨於靈山,開法塲於祕殿。

權順墓誌,唐
試殿中監,兼御史中丞。

賀蘭敏之墓誌,唐
金殿異其榮, 玉堂殊其禮物。

九成宫醴泉銘,唐
冠山抗殿,绝壑爲池。

索崇墓誌,唐
射雕之塞,勇捷先鳴; 騏驎籙中,勲彰後殿。

顔勤禮碑陰,唐
歷左補闕、殿中侍御史。
《説文》:“殿, 擊聲也。从殳𡱂聲。”
有研究者懷疑,“殿”本義爲“擊臀”。從秦簡、張家山漢簡用字看,這種推測值得重視,而且這也比較容易理解“殿”的殿後義。至於宫殿義,應屬假借。

☚ 殳   殹 ☛

殿diàn

古代形声字。从殳(shū,古代一种兵器),𡱒(tún,臀本字。小篆下不从共,从下几,是人用臀坐义)声。韵旁转,如斤掀、诊殄(tiǎn)例。本是一种打击的声音。转义指大的房屋,是“堂”的转音。后专指帝王受朝理事或专指供奉神佛的高大房屋。从臀字来,又引申指在最后。如:殿后。组词如:殿军。

殿★常◎常


diàn形声,小篆从殳,(tún)声,隶定为“殿”。本义为击打声,假借为高大的房屋,由此引申为寺庙里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地方、行军走在最后等。
【辨析】
殿/臀 “殿”指行军走在后部,“臀”指身体某部位的后部,这两个字意义和读音相近,是同源字。

殿(diàn)

擊聲也。从殳,𡱂聲。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5: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