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死有余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死有余辜sǐyǒuyúgū

辜: 罪恶,谓虽死尚有罪责。语出《汉书·路温舒传》:“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
西汉时的法律学家路温舒,曾当过监狱的看守和狱吏,非常清楚监狱的黑暗。于是,路温舒在汉宣帝即位后,给汉宣帝上书,希望皇帝崇尚仁义,减少刑罚。路温舒上的书名《尚德缓刑书》,其中有这样几句话:“现在的狱吏往往滥用酷刑,很多犯人屈打成招。而审问的人不但完全相信这些假口供,还想出种种办法使上级相信罪名成立。这样一来,即使像咎繇(yóu)那样公正的人听了,也会认为判处他死刑还抵偿不了他的罪恶……希望陛下广开言路,推行德政,减少刑罚。这样就能够使国家兴盛太平。”汉宣帝非常赞同他的意见,不久,就提升了他。
后人遂以“死有余辜”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也抵偿不了罪恶。

死有余辜sǐyǒuyúɡū

辜:罪。即使处死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行。形容罪大恶极。
【同】罪不容诛

死有余辜sǐ yǒu yú gū

〈成〉处死也抵偿不了罪过,形容罪大恶极:死有余辜的凶手│这样的衣冠禽兽死有余辜。
【同义】十恶不赦。

死有余辜sǐ yǒu yú gū

动词性,紧缩结构。虽然处以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过,比喻罪大恶极,用于贬义。
【例】 小田次郎狠狠地吐了口唾液:“呸!丧门星,死有余辜!”(《海峡》1986年第4期73页)

百身何赎[百身莫赎]、人百其身;死有余辜

○百身何赎bǎi shēn hé shú

即使用自己的一百个身体(死一百次)也不能换回所悼念者:相见无期,~|~,从今誓守遗言,管教双雏。也作〖百身莫赎〗。

○人百其身rén bǎi qí shēn

愿意用一百人来换取死者的复生,表示对死者极沉痛的悼念:如可赎兮,~|~如可赎,愿将薄命献大地。

●死有余辜sǐ yǒu yú gū

虽死不足抵其罪,形容罪大恶极:如再不听劝,以身试法,孽由自作,则~|作恶多端,为害乡里,真是~|罪不可恕,~。

死有余辜sǐ yǒu yú gū

处死刑也抵偿不了的罪过。形容罪大恶极(1)。《路温舒尚德缓刑书》:盖秦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由于上奏判罪已成,即使皋陶审理,还会认为死有余辜。

死有余辜

死有余辜

处以死刑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恶。形容罪大恶极。辜(gū):罪孽。

☚ 受赇枉法   滔天大罪 ☛
罪恶大

罪恶大

罪大
罪恶之重无过于此:罪莫大焉
罪恶多而重:罪恶如山
罪恶灾祸大:滔天 贯天
罪恶极大:滔天罪行
叛逆的罪恶极大:逆罪滔天
杀人多,罪恶极大:血债累累
贪赃甚多,罪恶极大:赃盈恶贯
罪恶极大,不能赦免:罪在不赦 十恶不赦 极恶不赦
罪恶极大,为天地所不容:天诛地灭 地灭天诛 天地诛灭
罪恶大到极点:极恶 罪大恶极 衅稔恶贯 神怒天诛 罪恶滔天
所积罪恶之多,达于极点:稔恶盈贯
罪大恶极,不可饶恕:极恶不赦
 罪大恶极,处死都不容抵偿:罪不容诛
罪大恶极,处死犹不足抵偿:罪不胜诛
罪大恶极,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死有余辜 死有余罪 死有余诛 死有余僇 死有余咎 死有余

☚ 各种罪恶   罪恶多 ☛

死有余辜死有余罪sǐ yǒu yú gū

deserve more than death; death still leaves a margin of inexpiated guilt; even death would be too good for him; even death would not expiate all one’s crimes
❍ 薛国观~! (姚雪垠《李自成》 Ⅱ—848) Xue Guoguan deserved more than death!

死有余辜

even death would be too good for him(/not expiate all his crimes)

死有余辜

Even death would not be sufficient punishment; The crime calls for more than death.

死有余辜sǐ yǒu yú ɡū

辜:罪。形容罪大恶极。even death would be too good for him, even death would not expiate all his crimes, even death cannot atone for his crimes

死有余辜sǐ yǒu yú gū

【解义】辜:罪。形容罪大恶极,死了也不足以抵偿罪恶。
【用法】多用于形容罪大恶极的人。
【例句】这个被判死刑的悍匪杀人无数,罪大恶极,真是~。
【近义】罪该万死
【反义】功德无量

死有余辜sǐ yǒu yú gū

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过。形容罪大恶极。《汉书·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何则?成练者众,文致之罪明也。”

死有余辜

路温舒是西汉钜鹿人。他年轻时做过狱吏,是管理监狱的官吏。太守下来检查工作,发现他是个难得的人才,便向上级部门竭力推荐,受到朝廷器重,被廷命为廷尉史,掌管刑狱。
路温舒从小酷爱学习,他喜欢阅读《诗》《书》《春秋》等典籍,通晓义理。从事狱史工作后,又钻研法律,律令条文熟记于心,且能灵活运用,官吏们遇有疑难问题都来问他。
汉宣帝登帝位后,朝廷的大刑狱越来越多,受案件牵连而被审问的人不计其数。路温舒为此十分忧虑,他上书宣帝,劝谏皇上要崇尚仁德缓用刑罚。他说:
“我听说秦朝有十条过失,其中有一条至今还存在,那就是看重治刑狱的官吏。秦时不注重文化,喜欢用武,轻视仁义之士,重视治理刑狱的官吏;符合正道的话被称为诽谤,阻止产生过失的言论反而被称作妖言。所以文质彬彬的儒士不被任用,忠诚善良切合实际的言论都积郁在胸中,而奉承阿谀的声音天天灌满耳朵。这就是秦亡的原因。
“如今国家仰赖皇上的厚恩,没有战争之灾,也没有饥馑之患,大家都致力于国富民强,然而国家没出现太平盛世的景象,这是由于乱用刑法的结果。
“刑法案件是有关人命的大事,人死了不可再生,《虞书》上说过:人命至关重要,审判案件要慎重,不可滥杀无罪的人。然而,当今治理刑狱的官吏不是这样。他们执行刑罚过于严酷,刑狱越来越多,监狱人满为患。
“人的情感本质上都是平安则快乐、痛苦则绝望,杖刑之下,什么要求达不到?治狱者往往利用犯人的畏惧心理,逼迫当事人服罪,否则就严刑拷打,根据这个来判处犯人的罪行,即使善于听取诉讼的皋陶听了,也会认为罪大恶极,死有余辜。这就是国家的祸害啊!所以说天下的忧患,莫过于刑狱;败坏纲纪,离经叛道的人,莫过于治理刑狱的官吏。陛下如果能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实行仁义,缓用刑罚。那么,国家太平的日子一定会与天共长久了。”
宣帝听从了路温舒的劝告,升他为广阳私府长。
“死有余辜”,指虽然处以死刑仍抵偿不了其罪过。后比喻罪大恶极。

死有余辜sǐ yǒu yú ɡū

辜:罪行;罪恶。即使处以死刑也抵消不了他的罪恶。形容罪恶极大,难以饶恕。《汉书·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
【例】奸臣秦桧卖国求荣,残害忠良,罪大恶极,~。
〔近〕罪该万死 二者都可形容“罪大恶极”,但前者在人死前死后都可以用,后者一般只用在人死之前。
〔注〕“辜”读gū。

死有余辜sǐ yǒu yú ɡū

【释义】形容罪大恶极。
?罪大恶极??? ?? ???.
余:??. 辜:?.
??? ?? ??.
? ? ?? ????.
?? ??? ?.
【例句】他平常坏事做绝,真是死有余辜啊!
?? ?? ?? ?? ?? ????? ?? ? ? ?? ????.
【近义词】罪大恶极 罪该万死
【反义词】功标青史 功德无量

死有余辜sǐ yǒu yú gū

辜:罪恶。处以死刑也抵偿不了罪过。形容罪大恶极。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五二:“你在洛阳一带盘剥穷人,欺压小民,罪恶滔天,~。”
〔变式〕死有余罪
〔出处〕《汉书·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咎繇gāoyáo:即皋陶,传说舜时掌管刑法的官。)
〔近义〕罪不容诛
〔反义〕名垂青史 口碑载道
〔连用〕食肉寝皮 十恶不赦 罪大恶极

罪大恶极zuì dà è jí

 罪不容诛 罪该万死
zui bu rong zhu zui gai wan si
罪恶昭彰
zui e zhao zhang
罪孽深重
zui nie shen zhong
罪不胜诛 死有余辜
zui bu sheng zhu si you yu gu
【罪大恶极】 见88页。
【罪不容诛】 见88页。
【罪该万死】 见88页。
【罪恶昭彰】 罪恶明显,人人知道。也作“罪恶昭著”。
【罪孽深重】 罪恶极其严重。
【罪不胜诛】 罪不容诛。
【死有余辜】 即使处以死刑,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过。形容罪大恶极。辜,罪恶。语出《汉书·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
﹝例﹞ 这样的大土豪劣绅,各县多的有几十个,少的也有几个,每县至少要把几个罪大恶极的处决了,才是镇压反动派的有效方法。(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似此逆迹昭著,实属罪不容诛。(廖仲恺:《致各属商会商团电》)杨嗣昌躬身说:“……自任本兵以来,内而流贼迟迟未灭,外而虏骑入犯,直逼京师,致使陛下午夜忧勤,寝食不安,实在罪该万死。”(姚雪垠:《李自成》) 土豪劣绅中罪恶昭著的,农民不是要驱逐,而是要捉他们,或杀他们。(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听说中国的孝子们,一到将要“罪孽深重,祸延父母”的时候,就买几斤人参,燕汤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几天气,即使半天也好。(鲁迅:《朝花夕拾·父亲的病》) 以上见各家记述中者,什仅得一二。修史之卤莽,罪不胜诛矣。(明·沈德符:《野获编·鼎甲同为庶常》)吾以为平生负此一歉,死有余辜。(明·邵景詹:《觅灯因话·丁县丞传》)

死有余辜sǐ yǒu yú gū

辜:罪行,罪恶。即使处以死刑也抵不了他的罪恶。形容罪恶极大,难以饶恕。
〔例〕这家伙卖国求荣,残害忠良,~。
【辨析】“死有余辜”与“罪该万死”都形容罪大恶极,含有“即使处死也不足以抵罪”的意思。“死有余辜”在死前死后都可以用,“罪该万死”只用在死之前。
【提示】含贬义。

死有余辜sǐyǒuyúɡū

辜:罪恶。指罪大恶极,虽处死仍不能抵偿罪恶。

死有余辜sǐ yǒu yú ɡū

解释 辜:罪,罪过。即使死了也不足以抵其罪。形容罪大恶极。
出处 《汉书·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
路温舒是东汉巨鹿东里人。他父亲是东里的守门人,让路温舒放羊。路温舒把蒲草编联起来,抄写书籍,逐渐积累了不少学问,得以做了一个管理监狱的小吏。他又专心学习法令,县里遇到疑难事情大家都来问他。太守到县里来视察时,看到路温舒,非常欣赏他,让他担任治理监狱的官佐。后来,路温舒又学习《春秋》,懂得了治理国家的大义。
汉宣帝即位后,路温舒上书,认为应该崇尚德政,宽缓刑罚。他在上呈的奏章中说:“陛下刚刚登上最尊贵的位置,与天意相合,应当改变前代的过失,涤除繁琐的礼仪、政令和刑罚,革除人民的疾苦。我听说秦朝有十个失误,其中一个现在仍然存在,那就是办理狱讼的官吏。秦朝时,耻事文学,爱好勇武,看不起仁义的士人,看重治理监狱的官吏。那时,正直的劝谏称作诽谤,劝谏的忠言叫做妖言,儒生不为世用,忠言淤积于胸,阿谀奉承的声音充满了耳朵,真实的祸患被遮蔽起来,这便是秦朝灭亡的原因。现今天下没有战争和饥寒,父子夫妻能够致力于经营自己的家庭,但是这种太平还没有遍及天下,原因就在于狱讼这一祸患。现在的官吏把苛严当做明断,玩弄法律,使人深陷于罪者获得了公平的名声,真正公平断案的人反倒后患无穷。官吏们害怕案情上奏后被驳回,就对判词精心加以锤炼和罗织。这种情况下,上奏的判词写成后,即使咎繇来审理此案,也仍然会认为嫌犯即使死了也不足以抵罪。所以天下的祸患,没有比狱讼更大的;败坏法令,扰乱政治,离间亲近,堵塞正道,没有比狱吏更厉害的。希望陛下简省法治,宽缓刑罚,革除弊政,那么太平的风气可以在世上兴起,和乐就会像苍天一样没有穷尽。”宣帝认为路温舒说得很好,路温舒因此得以升迁,路家成为显贵的家族。

死有余辜sǐ yǒu yú ɡū

死了也不能抵消罪行。形容罪大恶极。辜: 罪行,罪恶。也作“死有余责”、“死有余罪”。

死有余辜sǐ yǒu yú ɡū

【解义】 辜:罪。形容罪大恶极,死了也不足以抵偿罪恶。
【用法】 多用于形容罪大恶极的人。
【例句】 这个被判死刑的悍匪杀人无数,罪大恶极,真是~。
【近义】 罪该万死
【反义】 功德无量

死有余辜sǐ yǒu yú ɡū

辜: 罪恶。即便处以死刑也还有多余的罪行(抵偿不了)。形容罪恶极大。钱君匋《学画、买画、失画、还画、献画》:“这些都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谁也不能毁灭它,损坏它,带走是可以的,但必须好好保存,如有破坏,就是天诛地灭的人!~的人!”

死有余辜si you yu gu

辜:罪。就是处以死刑,也抵偿不了所造成的罪恶。形容罪大恶极。
【也作】死有余罪死有余咎
【近】十恶不赦罪该万死

罪大恶极 百身莫赎zuì dà è jí;bǎi shēn mò shú

形容罪恶极其深重,即使有一百个身躯也不能赎罪。唐人《北洋军阀演义》第二十回:“钮的部下便用沪语翻译道:‘永建无状,有负桑梓父老兄弟,~。’”

死有余辜sǐyǒuyúgū

辜:罪恶,罪行。指即使处以死刑,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行。 形容罪大恶极。
【例】朱暮堂和朱延年血债累累,作恶多端,罪行严重,民愤极大,真是死有余辜。(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死有余辜】sǐ yǔ yú gū

虽然处以死刑,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过。形容罪大恶极。辜:罪恶。

死有余辜sǐyǒuyúgū

〔述补〕 辜,罪。死了也还有罪。形容罪大恶极。《汉书·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
△ 贬义。多用于描写罪责方面。
【近义】罪不容诛十恶不赦
〖反义〗功标青史。
也作“死有余僇”、“死有余责”、“死有余诛”、“死有余罪”。

死有余辜sǐ yǒu yú gū

余:剩余。辜:罪恶。即处以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形容罪大恶极。《文山先生全集》:“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也作“死有余罪”。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