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歧义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歧义说

歧义说

歧义的英文是ambiguity,有“暖昧”、“模棱”、“含混”、“多义”、“复义”等多种译名,英国燕卜荪(W.Empson)所创。他称歧义是“词语的任何细微差别”,而“无论多细微,它总能给读者对同一语言片断所作的反应,提供选择的馀地”(《七种歧义类型》)。此说很容易在中诗研究中派上用场。中诗西译,常有歧义需要选择。如“忽逢孤塔迥,独向乱山明”(苏轼《大秦寺》)一联中,下句应有三种译法:一、我孤独地面对明亮的山;二、这座塔孤零零地面对明亮的山;三、这座塔孤零零地在山上闪光。可见言者与塔,均可做诗句主语,但若英译,就只能选择一种译法(杨立宇《自然与自我》,纽约,1989)。赏析中诗,亦常遇歧义可供玩味。在《梅花与宫女》(纽黑文,1976) 一书中,美国学者傅汉思(Hans H.Frankel)叙及如下几种情况:一、象声词会造成歧义(如《木兰诗》中“唧唧”二字,既暗示织机响声,又暗示木兰叹息;二、写物关情会造成歧义;三、涉及不同语意层次而造成的歧义;四、一词多解而造成的歧义;五、诗歌意象因功能不同而造成的歧义。词语的歧义大半来自文本语境的烘托、修饰,有时因携带典故或文化背景的意蕴而产生歧解。就整个一篇作品而言,由于特殊技巧的运用(如省略主语、通篇用隐喻语言等),它也会产生暖昧性。在悖论、反讽和张力所指明的较大的诗歌结构中,总有两种含义不同而互相匹敌的因素一并出现,因此也不无歧义的踪迹。

☚ 新批评研究   悖论说 ☛
歧义说

歧义说

所谓“歧义”,即英文的ambiguity,根据不同的上下文,它有时被译作“多义”、“模棱”、“含混”、“暧昧”等。在《七种歧义类型》中,燕卜荪给“歧义”所下的定义是:一个陈述的细微的语义差别,可引起读者不同的反应。它本来是指一种含混不清或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但自从燕氏著作问世后,便失去了贬义词的色彩。因为批评界终于接受了燕氏的观点,认为一种语言符号并非只代表一种意义,歧义就包含在诗歌的根基之中。
我国古典诗歌句法灵活,多用意象,较少联接成分,与西方诗歌相比,呈现着很强的暧昧性。这给西方学者利用“歧义”这一术语来分析诗歌语言,提供了用武之地。例如,关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句,刘若愚倾向认为它是“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句;但又不排斥另一种解释的可能,即把“多情”解作“多情之人”,充当“应笑”的主语,整句话就成了“多情人会笑我如此早生华发”之意(参见《北宋主要词人》)。就整个一首词而言,由于特殊技巧的运用(如省略主语,通篇用隐喻语言等),它也会产生暧昧性。例如,格雷斯·S·方认为,姜夔的《疏影》一词因完全压抑着主观感情的发抒,致使读者对全词的含义可能提出多种解释。传统的批评家在暧昧难明的诗词面前,亟于猎取其中的寓意,于是王昭君这个典故便引出了一个勉强的比拟:她北嫁匈奴终老荒陲,好似北宋末代皇帝被金人俘获北去。但该词上片将梅树拟人,喻为美妇,其花又如昭君转世,林顺夫因而认为这是一首怀旧之作——词人回忆一位女子。格雷斯·方另有见解。他说这首词并非怀旧,而是以隐喻性诗语抒发笼总的感受:上片写孤寂与幽独,下片哀叹韶光易逝。(参见《吴文英和南宋词艺术》)

☚ 新批评研究   张力说 ☛
0000696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5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