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武装力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军队

军队

军(军马;军伍;军师;军戎;军班;三~;大~;骑~;空~) 旅(军旅) 兵(兵马;兵戈;兵师;兵旅;兵队;兵众;甲兵;鹤兵;步~;工~) 伍(士伍;队伍;行伍;部伍;褚伍;戎伍;尺竹伍符) 师(师众;师徒;兴~)武装(~力量) 人马 卒乘 行列行阵 行陈 车革 居曲 部曲 麾旌 麾旆 麾斾 鹤仗 毒帜 营马 戎行 戎马 戎骖
古代的军事集合体:军团
军队的统称:部(部队) 军旅 云旅
军旅,部伍:云队
军队,军事:戎轩
军队,士兵:武卒
行伍,军队:戎戍
士兵,军队:兵戎 兵甲
与军队有关的:戎(~事) 兵(~务;~器)
军队各部:诸校
整个军队:全军
全部军队:六师
全军中除主力部队以外的部分军队:偏师
军队的前列:
军队的前导:军导
京师的军队:中军(~宝账)
先头部队:前锋(前锋军) 前军 前阵 前驱 驱先
先头部队,先行者:前茅
先锋,先头部队:头哨
作战的先头部队:头阵
军队作战时在正面部队两侧的部队:两翼
作战时部队的两翼:侧翼 翼侧
一个队形的左侧或右侧:翼(右~;两~;轻~)
后续部队:后军
行军时走在最后的部队:殿军
行军时居于尾部者:后殿
居后续进的部队:后继 踵军 后军 后系

另见:士兵 队伍 军容 军营 军帐 保卫 守卫 防守 作战

☚ 军队   各种军队 ☛

军力

军力

兵力 众力 兵锋 兵势 军势
军事力量:武力 暴力
 微小的武力:尺刃 寸兵(寸兵尺铁;寸兵尺剑) 尺兵寸铁 尺兵寸剑
强大的武力:泰武
武装力量:枪(枪杆子)
 地方武装力量:郡兵
 脆弱的武装:螳斧
 不堪一击的武装:蝟锋
防御保卫的力量:防卫
 据险固守的力量:隗嚣泥
精锐的力量:生力(有~量)
军力不强:兵微将寡 兵微将乏
极少的一点兵马和装备:匹马只轮 只轮匹马
军力耗尽,即将失败:鼓衰力竭 鼓衰力尽 鼓衰气竭 鼓衰矢竭
(军队的实力:军力)

另见:军队 士气 军容 威力 威武

☚ 军力   战斗力 ☛

武装力量

国家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国家或政治集团执行其对内对外政策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其使命和建设、人员训练教育的原则取决于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政策。一般以军队为主体,由军队和其他正规的、非正规的武装组织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这三部分武装力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中担负国内安全保卫任务的武装部队;民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基本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武装力量

国家或政治集团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国家或政治集团执行对内对外政策的暴力工具。一般以军队为主体,由军队和其它正规的、非正规的武装组织结合构成。武装力量的产生和发展,与国家的形成和演变、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的发展紧密相关。原始社会末期,氏族成员必要时都自动参加对外战斗,这实际上就是恩格斯所说的 “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67页)。随着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世界各国开始建立了军队。中国在夏朝就已有了相当数量的军队。商、周时期,除王室有较强大的军队外,各宗族、诸侯也都掌握了相当数量的军队,诸侯的公室军队、卿大夫的世族军队一般要听从国王的调遣,协助王室军队作战。战国、特别是秦统一中国后,历代王朝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以军队为主体的武装力量,皇帝拥有军事统率权,朝廷设有掌管军事行政的官员和机构,常规军逐渐成为武装力量的主体,平时按宿卫京师、驻防要地、戍守边疆等任务编组部队,战时临时命令将领率兵出征。宋朝以后,一些地主阶级掌握的民众武装组织,如民兵、义兵、乡兵、士兵等,也纳入国家武装力量。现代,武装力量除军队外,还有宪兵、武装警察、国民警卫队、后备役部队,内卫部队、民防部队、民兵等。大多数国家的武装力量,实行以军队为主体、多种武装组织相结合的体制,平时保持一支精干的常备军,并建立健全预备役制度,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军队和其它武装组织平时各成体系,战时实施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和指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武装力量体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逐步建立了主力红军、地方红军和赤卫军、少年先锋队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组成了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游击队相结合的武装力量。解放战争时期,积极扩充野战军,大力发展地方军和民兵,形成了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相结合的人民武装力量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了人民解放军、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相结合的人民武装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武装力量的骨干,主要担负巩固国防、保卫祖国的任务。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主要担负国内安全保卫任务。民兵是由不脱产的人民群众组成的武装组织,是预备役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人民解放军强大的辅助和后备力量。

武装力量Armed Forces

包括海、陆、空三军。加拿大武装力量经过早期民兵、建立三军、现代武装力量三个发展阶段。1883年~1940年间,业余部队和正规军都称为“民兵”,只是后者被称为“常备民兵”。20世纪50年代始专指后备役部队。1968年统一称为加拿大军队。
1669年,路易十四开始在魁北克、蒙特利尔、三河城推广民兵训练。此后民兵在早期的军事防卫和民用建设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参加训练的一般为男子,年龄在16岁~20岁间,每年受训1个月~2个月。法属殖民地民兵在丛林中转移灵活,擅长突袭,常对新英格兰定居点实行袭扰。七年战争以后,英、法两国从本土派来正规部队,民兵同这些正规部队一道共同保护殖民地。1812年的战争中,民兵同英国正规部队一道立下战功。1837年,民兵志愿军协助镇压叛乱。1841年统一时,英国政府组建了皇家加拿大步枪队。美国内战前,民兵是自愿的。美国内战爆发时,由于害怕美国入侵,曾试图改自愿为强制,但未成功。随后的民兵体制有所改革。1895年发生委内瑞拉危机,常备军配备新步枪,以对付美国的可能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加拿大参战军人达70万~80万。朝鲜战争中派出2.2万人(当时加拿大武装部队共有2.5万士兵)支持联合国部队。1952年,军队人员增至5.2万。50年代有6个师的民兵改为后备役部队,参与安全和民防工作。
海军可追溯到殖民时代。1909年3月29日,议会同意拨款建立海军配合英国皇家海军的行动。1910年5月4日,皇家加拿大海军成立。1911年~1914年保守党统治期间,海军曾受到严重挫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保守党与自由党都不支持海军,皇家海军学院被迫关闭。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潜水艇在西大西洋游弋,直接威胁加拿大,使海军有了发展机会。1941年开始征招水兵,建造舰船,建立海军舰队。1939年~1945年间,皇家加拿大海军由13艘战舰增加到365艘,人数由3000人增加到10万人。1943年,由于海军不能满足作战要求,国防部长A.L.麦克唐纳将内尔斯解职,换上海军少将G.C.琼斯。加、美合作建立加拿大西北大西洋实习基地,海军少将L.W.默里为基地总司令。1945年,政府批准建立一小规模的常备海军,有2艘航空母舰、2艘巡洋舰、12艘驱逐舰。朝鲜战争中派出3艘驱逐舰进驻朝鲜水域。冷战使海军力量得到加强。1964年,海军拥有航空母舰1艘,加拿大设计并制造的驱逐舰22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护卫舰17艘,扫雷艇10艘,将士2.15万人。1987年国防白皮书呼吁建造核潜艇。
空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才得到发展。大战中有2万多加拿大人在英国皇家飞行大队、皇家海军飞行队(1918年4月1日后为英国皇家空军)里当飞行员、观察员或地勤人员,直接参与战争,从而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战斗飞行员。为对付德国的远程潜水艇对加拿大东海岸航行船只的骚扰,建立皇家加拿大海上空军和加拿大空军,前者负责海岸防卫,后者在西方与远征军合作。二者分别于1918年、1919年解散。经过许多周折,皇家加拿大空军1924年4月1日成立。早期主要执行民用飞行任务,包括森林施肥与防火、近海捕鱼、关税监督、慈善飞行、空中拍照等。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空军尚无一流的飞机和装备。此后建立了东西空军司令部(负责海岸的空中防卫)和训练司令部、8个常备空军飞行中队、12个辅助飞行中队。英联邦航空训练计划造就一大批加拿大空勤人员。由于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许多人加入英国皇家空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25万男女空勤和地勤人员中有9.4万人在海外效力,48个独立飞行中队活跃在印度、北非、缅甸和意大利战场。到1946年,空军人数减少到1.3万人,仅从事运输、侦察、营救等工作。朝鲜战争中,加拿大飞机大都担负运输任务,只有少数飞行员同美国空军一起执行空袭任务。1951年2月,政府调拨12个飞行中队参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活动。1958年,加、美签订《北美防空协定》,空军元帅C.R.斯莱蒙为首任副司令。
1965年6月7日,海陆空司令部被取消,另设海军司令部、机动部队司令部、材料司令部、空防司令部和空运司令部,后来又增加通信司令部。1年后,全军统一为美式草绿色军装,军衔也与美国相同。1968年2月1日发布《军队改编条例》,皇家加拿大海、陆、空三军制被废除,建立统一的加拿大武装力量,包括正规军、预备役部队、执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联合国等对外任务的特种部队。保尔·赫利尔任国防部长期间,发现原三军的领导各自为政,于是统一国防司令部,只设一个参谋长,下分作战部、人事部、后勤部和财务部。1969年4月3日,P.E.特鲁多总理宣布新的国防政策:保卫加拿大领土与领海,与美国联手保卫北美,履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义务,执行加拿大应承担的国际维和任务。此后,政府大量裁减执行国际任务的军队,在国内也实行裁军。1969年10月,蒙特利尔警察罢工引起骚乱,政府迅速派兵平乱。1970年10月爆发“十月危机”,14日政府采取同样的措施。10月16日,总理宣布《战时措施条例》,1万名处于战备状态的士兵被派往蒙特利尔、魁北克和渥太华。这些事件使政府认识到军队不仅要抵御外敌,还要协助政府保持国内的稳定。1975年重新恢复海军司令部、机动部队司令部和空军司令部。80年代后,政府对常规武装力量作了调整,并加强同欧洲的联系。1985年3月,美国总统里根在魁北克与马尔罗尼总理举行会谈,决定双方建设北方可跟踪巡航导弹的警戒系统。国防部长佩林·贝蒂推出新政策,认为保卫加拿大,尤其是北部领空和领海是加拿大军队的首要任务。为使加拿大舰队赶上当代的水平,提出购进10多艘能在北极冰层下执行任务的核能潜水艇,但受到强烈的反对。
与盟国相比,加拿大武装力量规模不大,只有1%的年轻人在军队股役,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为2.8%;国防开支也少于盟友。

武装力量

国家或政治集团的一切武装组织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武装力量

亦称“武装组织”。国家或政治集团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一般以军队为主体,由军队和其他正规的、非正规的武装组织结合组成。

武装力量

武装力量wuzhuang liliangarmed forces

国家或政治集团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推行对内对外政策的暴力工具,是执行专政职能的中坚力量。武装力量一般包括军队、警察、宪兵、国民警卫队、边防部队、内务部队、后备役部队、民防部队和民兵等正规的和非正规的武装组织。通常由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最高领导人统率。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武装力量的建设,不断改进武器装备和完善武装力量体制。由于各国情况各异,武装力量的构成也不相同。有的由单一的军队或警察或民兵构成;有些由军队和另一种正规或非正规的武装组织“两结合”构成;有的由军队和另一种正规的武装组织及一种非正规的武装组织“三结合”构成;还有的由军队和其他三种以上的正规武装组织、非正规武装组织“多结合”构成。无论何种结构,大多实行以军队为主体,与其他武装组织相结合的体制。平时力求保持一支精干的常备军,并建立健全预备役制度,组成快速动员的体系,战时迅速转为现役部队,以达战时多出兵的目的。其他武装组织战时也归国家最高统率统一领导指挥,以形成整体力量。还有些国家与他国或多国结成军事联盟,将本国武装力量的部分或全部纳入国际军事集团之中,谋求武装力量的优势。冷战结束之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武装力量规模,特别是常备军数量,呈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的趋势。

☚ 军制学   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国) ☛
0000008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