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武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武编

 [原文](节选)

前卷一


 兵,危事也; 战,死道也。胜负可听於自然耶?夫斗胜负於死生之㘯者, 谓之战;知其必胜而后战者, 谓之谋。伐谋者孙子谓之上兵,而攻城伐兵之策皆为次下。
 孙子注曰:必死可杀,勇而无谋期必於死斗者,则可以设奇伏诱而杀之。如,梁成轻进,为刘牢之所杀是也:必生可虏,临阵畏怯期必於生全者,则可以袭而虏之。如,晋与楚战,赵婴齐具舟於河欲败而先济,此等岂不可袭而虏之乎;忿速可侮,性之刚忿急速者,则可以陵侮而致之来以败之。如,楚将子玉刚忿,晋人执其使者以怒之,子玉果从晋师遂为所败是也;廉洁可辱,性之廉洁者可设计诟辱之,辱之必致其怒而轻出,则当因而击之。若吴起节廉而中公叔仲之计是也;爱民可烦,性之仁慈爱人者,惟恐杀伤士众,可出奇烦而扰之也。若蜀先主恋民而几为曹操追及是也。

 


 北征录曰: 高祖以范增屠狗之徒而得天下,田文以鸡鸣狗盗之徒而保其躯,韩信驱市人而破赵王,霸募市中人而败王郎,是皆招军取士不拘於一门,兼收并蓄不苟于一节故。随所寓以用人,随所用以成事,使在彼无弃材,在我无遗用也。
 李筌曰:有深沉谋虑出人意表者,名日智囊之士;有辞纵理横飞箱捭阖,能移人之性夺人之心者,名日辩说之士;有得敌国君臣门闾请竭之术者,名曰间谍之士;有知山泉水井次舍道路迂直者,名曰乡导之士;有制造五兵攻守利器奇变谲诡者,名曰技巧之士;有引五石之弓矢,贯重铠戈矛剑钺便於利用,陆搏犀凶水摄元龟,挑身捕虏擎旗摭鼓者,名曰猛毅之士;有立乘奔马左右超忽,逾越城堡出入庐舍而无形迹者,名曰矫捷之士;有往返三百里不及夕者,名曰疾足之士;有力负三百六十斤行五十步者,名曰巨力之士;有步五行运三式多言天道,谲说阴阳者,名曰伎术之士。

 


 发号施令,预先决定,不可临时反复,进退不定,使三军惑乱,进战无功。

前卷二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 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后卷一

诡 道


 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尚诈。

 [鉴赏]
 《武编》,明代唐顺之撰。唐顺之,生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江苏武进人。嘉庆八年进士,曾率兵泛海捍御倭寇。因抗倭有功,官至右佥都御史,代凤阳巡府。荆川一生著述甚富,“其大者为四编:曰左、曰右、曰文、曰稗。……又有《武编》也”(《武编·序》)。《武编》在唐顺之生前并未刻行,著名学者焦竑得其手稿,于万历末年与后金战兴之际,交付武林出版家徐象云刻印。焦竑得到的已非完整手稿,故书中时有缺页。
 该书属于军事类书性著作。正如《武编·序》所说,它“贯穿《七书》、包络《通典》、出入《百将传》、《纪效新书》等,集通古今该细大军旅之事,亦云‘备’矣。”全书分前、后两集,共12卷。前集6卷,对将、士、制、练、令等54个有关军事理论及战略战术问题,引征古代兵法及前人的理论进行阐述;后集6卷,将明代以前的战争事例分为料敌、抚士、信、勇、严、赏等胪列论述。书前有“吴用先叙”、“姚文蔚序”、“郭一鹗弁首”及“郎文唤题词”。
 前集,可称之为该书的理论篇。引征古代兵法和前人的理论展开阐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第一卷从将、士、制、练、令始,及至料、觇、间、明、疑、诡止,分成十一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将”列集首,是因为将帅“操两国之死生,司三军之性命。吾之安危,系社稷之存亡;吾之忧乐,系生灵之休戚。”战争是生与死的搏斗,“兵,危事也;战,死道也”,作为将帅应当“重命恤死”,因此“自今宜令戒饬将帅,无轻生而深入,无易敌而挑战,以沉厚不挠为法,以玩忽轻举为戒。”而作者的论述并未就此却步,对军队处在“兵势不敌堕於重围,庙算莫施陷於重地”的情况下,提出“当是之时,将束手以就擒耶?将忘命以死战耶吁”的问题,以“郭倬不死於符离而死於市朝之戮,皇甫斌不死於下蔡而死於南郡之囹圄”为例,得出“是皆不死其所当死,终或死其所不当死,抑又可为将帅幸生之戒”的新观点,这与前人“兵家固有贵死贱生之说矣,然言士卒而不言将帅也;奋死则生幸生则死,兵家固有好死恶生之说矣,然论士卒而不论将帅也”的传统意识提出了挑战。可以说,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观点要算是“官兵一致”的雏型。《武编》后集,可称之为该书的战例篇。撰者唐顺之在胪列古代战例时,同样没有忘记阐发自己的战略战术思想。
 以上可见,《武编》不仅能作为我们今天引征查检的军事百科全书,而且具有一定的军事学术研究价值。
武编

武编

书名。明代唐顺之编著。《明史·艺文志》著录。凡十卷,分前后两集,前集六卷,后集四卷。其前集卷五有牌、射、弓、弩、拳、枪、剑、刀、简、鎚、扒、十二篇,是本书中与古代武艺有关的部分。其内容虽有与其它书籍雷同者,但也保存了不少它书所没有的明代武术资料,其中尤以“拳”的部分价值最高。唐顺之年辈高于戚继光,戚继光曾向唐氏请教枪法,《武编》成书又在戚氏《纪效新书》之前,因此《纪效新书》的武艺部分有取材于《武编》的地方。近人唐豪认为,《武编》武艺诸篇无非“摭拾旧说,无非发见”,此说失之偏颇。

☚ 正气堂集   练兵实纪 ☛
武编

《武编》

明代唐顺之编。介绍了明代以前各种武术器械和各派拳术的练法,并与明代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一样,也介绍了中国各派武术的情况。

☚ 武经总要   涌幢小品 ☛

武编

兵书名。十卷。明唐顺之编。皆论兵指要。全书分前后二集。前集六卷,自将士行阵至器用、火药、军需、杂术五十四门。后集四卷,征述古事,自料敌、抚士至坚壁摧标,凡九十七门。体例如《武经总略》。所录前人旧说,自孙武、吴起诸兵家言,及唐、宋以来名臣奏议无不摭集。

武编

208 武编

明代唐顺之所著武术专著,主要介绍明代以前的武术概况。作者又著《唐荆川先生文集》,内收大量武术资料,可供武术研究者参考。

☚ 武经总要   纪效新书 ☛
武编

武编

军事类书。又名《唐荆川纂集武编》。十二卷。明唐顺之纂辑。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武进(今属江苏)人。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以郎中督兵浙江。抵御倭寇有功擢任右佥都御史,代凤阳巡抚。他学识渊博,凡兵法、弧矢、壬奇、禽乙,皆能究极原委,对天文、地理、音乐、数学均有研究。擅长文章,著述丰富,有《荆川先生文集》等十余种。学者称其荆川先生,崇祯年间追谥襄文。此书纂辑于嘉靖年间,因作者感慨朝廷武备废弛,将士怠惰,徒有简兵练卒之名,而无强兵锐卒之用,遂从历代兵书史籍、诸臣奏议中辑录有关武备内容,分门别类,汇纂成书。使“一切命将驭士之道,天时地利之宜,攻战守御之法,虚实强弱之形,进退作止之度,间谍秘诡之权,营阵行伍之次,舟车火器之需,靡不毕具”。意在籍以重振武备,安邦定国。
《武编》分前后两集。前集六卷,按内容分为五十五门,皆为有关兵法理论的资料。如卷一为将士选用、训练,军令颁行和各种谋略的介绍,共十一门。卷二是关于行军作战和攻战守阵的知识,共十五门。卷三、卷四辑录历代各种营制营规、阵法阵势,附有阵图,共分两门。卷五主要辑录武器装备资料,如刀剑、弓弩、盔甲等兵器的性能、形制,火炮火药等火器的制作及配方,共十七门。末设“夷”门,辑录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军队情况。卷六收集舟、车、牛、马、军需、药方等军事后勤方面的资料。后集六卷,分一百三十四门,辑录历代用兵实例,内容浩繁。有关治军的事例如抚士、信、勇、赏、罚、练士、攻心、推诚等;有作战中战术及各种谋略运用的例子,如示弱、示强、声此击彼,佯北、毒、乱、伏阵、分敌等;有如何充分运用和发挥各种作战用具、作战手段的例子,如车、骑、舟、水、火等等;还有配合作战而采用非军事手段的种种形式,如招降、用间、反间、伐交等等。
《武编》是一部军事类书,采集资料的范围相当广泛,从《武经七书》、《太白阴经》、《虎钤经》、《武经总要》等著名兵家著作,到汉唐史籍、政书、名臣奏议,以及先秦诸子,仅前集著录的书名就达四十余种。作者选材注重实际,厚今而薄古,较注意当朝的军事史料。如记载明成祖北伐鞑靼时与臣下议论兵法的《北征录》,抗倭名将俞大猷的抗倭议论和戚继光创造的“鸳鸯阵”法等。一些流传不广的军事文献赖以存留,如明初永乐十二年制定的赏罚条例。鉴于当时倭患的现实威胁,书中对东南沿海地域的资料搜集尤详,如与日本沿海港口通航的航线,四季节候风向潮汐,沿海水军布防等等。此书编纂体例的缺点之一是类名重复过多。另外有些选辑的资料如“避箭法”、“鬼门关”等,当属荒诞不经。但作为一部述而不作的类书,它在当时有现实的使用价值,在今天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所言,“是编虽纸上之谈,亦多由阅历而得,因未可概以书生之见目之矣”。
《武编》成书后,起先只有抄本小有流传。及至万历四十六年(1618)明军在后金军队的进攻下,连遭败北,局势严重,藏书家焦竑始将珍藏抄本付徐象枟曼山馆刊行。《四库全书》本卷目与明刻稍异。

☚ 筹海图编   纪效新书 ☛

武编

兵书名。明代唐顺之编。全书共10卷,成书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首刊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有明刊本、清刊本、清抄本存世。该书内容丰富,分作12大部分、296项(版本不同所列项数不等),皆论兵指要。体例如《武经总略》。所录前人旧说,自孙武,吴起诸兵家言,及唐、宋以来名臣奏议无不收集。

武编

十卷。明唐顺之 (1507—1560)撰。唐顺之,字应德,武进 (今江苏常州)人。年二十三,举嘉靖八年 (1529)会试第一,改庶吉士。后视师浙江,与胡宗宪协谋讨倭寇,因功擢右佥都御史。嘉靖三十九年,卒于通州,年五十四。崇祯中,追谥 “襄文”。顺之于学无所不窥,自天文、乐律、地理、兵法、弧矢、勾股、壬奇、禽乙,莫不究其原委。著述甚丰,除此编外尚有《广右战功录》一卷、《右编》四十卷、《史纂左编》一百二十四卷、《两汉解疑》二卷、《两晋解疑》一卷、《荆川稗编》一百二十卷等行于世,事具《明史》卷二百零五《本传》。是书皆论用兵指要。分前后二集,前集六卷,自将士行阵至器用火药、军需杂术无不备及。细分五十四门,体例略如《武经总要》,辑录历代兵书和其他典籍来说明问题。自孙吴、穰苴、李筌、许洞诸兵家言,及唐宋以来名臣奏议,无不采集。如《前集》卷一的 《将篇》就引了 “许洞曰”,“《孙子注》曰”,“李筌曰”,“《北征录》曰”,“李纲曰”等诸家之说,极为洽博。后集四卷,征述古事,自料敌抚士至坚壁摧标,共九十七门,以资后人借鉴。如卷一的 《料敌篇》,征引汉高祖破黥布、前赵刘曜攻洛阳、梁侯景之乱、宋景德中曹利用平叛等七事,言而有据,令人信服。《四库提要》云:“是编虽纸上之谈,亦多由阅历而得,固未可概以书生之见目之矣。”此言诚不诬也。是书《千顷堂书目》、《明史·艺文志》俱言十二卷,坊间本也多作十二卷,独四库本作十卷,篇卷损益耶,抑非完帙耶?此书有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徐象枟曼山馆刻本,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多家图书馆有藏。北京图书馆藏清活字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