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 武松武松是一位典型的江湖好汉。 武松有一身好武艺,凭着力大心直,浪迹江湖。景阳岗上有猛虎,等闲之人三、五结伙,尚 “三碗不过岗”,而武松独身一人,喝酒十五碗吃肉七、八斤,微醉只身过岗。饿虎扑面,他先躲再闪,待虎扑、掀、剪完,一手按住虎头,一手“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五七十拳,打死了为害多时,猎人也奈何不得的老虎。赤手空拳,只身斗虎,无有神力神勇,焉能取胜?难怪阳谷县为他披红挂花,倾城出动,为之庆功。凭着这勇和力,他进安平寨不打关节不贿差拨; 夺快活林,打蒋门神如同游戏; 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逢凶化吉,化险为夷。勇和力是武松的护身符,勇和力是江湖好汉的基本素质。 强烈的复仇意识,是武松的特点之一。明人不做暗事,是武松复仇的显著方式。武松之兄武大,被人害死,为了找人证物证,他找到理丧的何九叔,请何到酒店,只是喝酒,并不开言,“酒已数杯,只见武松揭起衣裳,飕地掣出把尖刀,插在桌上。” “看何九叔面色青黄不敢吐气。武松捋起双袖,握着尖刀,指何九叔道: ‘小子粗疏,还晓得冤各有头,债各有主。你休惊怕,只要实说——对我一一说知武大死的缘故,便不干涉你! 我若伤了你,不是好汉! ’”这样找证人,充满了江湖味; 既讲理又富有震慑力。人证物证俱有,他去公堂告状,状子不准,即开始个人复仇,带了士兵,买了笔墨纸砚、猪羊祭品,叫嫂嫂、请王婆、拖四邻,大家坐定,武松左手拿住嫂嫂,右手指定王婆,高声道: “高邻休怪,不必吃惊。武松虽是粗卤汉子——便死也不怕——还省得有冤报冤, 有仇报仇, 并不伤犯众位,只烦高邻做个证见。 若有一位先走的,武松翻过脸来休怪。教他先吃我五七刀了去,武二便偿他命也不妨。”然后问出口供,请邻人记下,杀了潘金莲,又去狮子楼砍下西门庆头,用人头祭奠完哥哥,方才带着王婆及四邻到县衙自首,整个复仇过程正如李贽所评: “武二郎杀此奸夫淫妇,妙在从容次第,有条有理。若是一竟杀了二人,有何难事?若武二郎者,正所谓动容周旋中礼者也。” 为兄报仇如此,血溅鸳鸯楼后更是如此,难怪李贽赞道: “武二郎是个汉子,勿论其他,即杀人留姓字一节,已超出寻常万万矣。”我国人最恨那些暗箭伤人的小人,最佩服那些敢做敢当的丈夫,所以武松的名字一直是和好汉二字联系在一起。 “知恩必报”、“敢为朋友两肋插刀”是武松性格的第二个特点。施恩有一快活林,被蒋门神霸占,欲借武松之力夺回,自武松到安平寨,施恩每每施之以恩。第一日免打杀威棒,且好酒好饭好侍候,接连三五日,武松甚觉过意不去,主动提出为施恩夺回快活林。于是就有了二十九回武松醉打蒋门神的著名故事。这故事写得酣畅淋漓,痛快解谗,加之着意渲染酒对武松的作用,多年来被搬上舞台,讲进评书,广为流传,然而,李贽却评此段“比景阳岗打虎差得多了,”因为“不知者以为口腹也”,王望如更评得彻底,他评道: “施恩自维其才与力不能夺,而借才力于人;借才力于人,而得一景阳打虎才与力之人,以故免杀威棒不已,又从而馈酒,馈肉焉。独计林名‘快活’,人人得而夺之。朝梁暮晋亦可,朝晋暮梁而必以夺之者,为义。取武松感恩图报之心耳!若夫施恩之占强霸市,王法有所不贷,义去乎?”武松就是这样一位服软不服硬的刚直汉子,只要人与他滴水之恩,他也不问这恩值不值报,必定就诚心诚意地以涌泉相报,幸亏施恩还不是位过河拆桥的小人,不曾害他。而张都监就是利用他知恩必报的心理,施以小恩小惠,然后加害于他。而他不问是非曲直,只一味想: “都监相公如此爱我,他后堂内里有贼,我如何不去救获”,径直提了哨棒前去捉贼,反被人当贼拿,几乎为此丧了性命。长期以来,士为知己者死,被上层文人奉为信条;敢为朋友两肋插刀,更被江湖义士引为骄傲,至于值不值得去死、去插刀,后果怎样,早已在道德抽象过程中被抽象掉,单一个知恩必报就值得古今称道,所以武松醉打蒋门神,脍炙人口,血溅鸳鸯楼,家喻户晓,至于武松上张都监的圈套,那只能怪张都监太狡猾,不能怨武松简单无能。倘没有武松上当,哪来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再说武松上当,正好说明了他刚烈心直,心胸坦荡。 豪侠之中夹杂着蛮勇,仗义讲理包容着震慑威胁;报仇务要彻底痛快,不管是否残忍,报恩必得全心全意,不论是非曲直。只凭着神力神勇,闯东闯西,这就是武松! ☚ 吴用 李逵 ☛ 武松 武松小说《水浒传》中人物。绰号行者。排行第二,人称武二郎。武艺高强,秉性刚烈。在景阳岗打虎除害,初显英雄身手。为替其兄武大报仇,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被刺配孟州。后又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勇敢反抗邪恶势力迫害。为梁山义军重要将领,坚决反对招安的英雄之一。其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戏曲传统剧目有《武十回》,又名《全本武松》,系取材于小说《水浒传》、明沈璟《义侠记》传奇和清周祥钰、邹金生等《忠义璇图》。山东快书传统曲目有《武松传》,包括《景阳岗》等若干中篇。 ☚ 宋江 鲁智深 ☛ 武松 武松武植之弟,行二。打虎英雄。其人生得身长膀阔,自幼有膂力,又习得一手好枪棒。先前为酒醉打了童枢密,逃在沧州横海郡柴进庄上,住了一年多,因思想哥哥武大,告辞归家。途过景阳冈,山中有猛虎伤人,武松遇着,一顿拳脚打死,哄动了清河县。猎户将他抬至县中,知县见他一条好汉,抬举他做了巡捕都头。后因被抬在街上游行,巧遇兄长武大,到家见过嫂子潘金莲,搬来兄家居住。不意那潘氏见他身材凛凛,相貌堂堂,浑身气力,竟存勾搭之心,卖起风月来,被他正言斥退,仍搬回县前客店宿歇(第一回)。不久他出差往东京替知县送礼,临行叮嘱其兄小心门户、迟出早归,凡事待他回家争执(第二回),但等他归来时,武大已死。他从郓哥口中得知潘氏勾搭西门庆害死其兄消息,又见妇人嫁入西门庆家,便寻西门庆报仇。待闯入狮子街酒楼时,西门庆逃脱,他却误打死李外传,被判充配孟州(第九、十回)。在孟州牢城,他得施恩看顾,次后替施恩打伤蒋门神,夺回快活林酒店,结果又被张都监所赚骗,假捏贼情,发充去安平寨充军,并欲在飞云浦害他。他大闹飞云浦,杀了送解公人,回城杀了张都监、蒋门神等,复躲在施恩家。施恩写信给安平寨知寨刘高,要他看顾武松,而武松行至半路,听见太子立东宫,放郊天大赦,即遇赦归家(第八十七回)。归家后,他见西门庆已死,适逢潘金莲被吴月娘逐出在王婆家售利而卖,他便假意欲娶妇人,将潘氏、王婆赚至家中,设兄灵牌,杀了她俩祭灵。当下他打点包裹,提了朴刀,越后墙,赶五更挨出城门,投十字坡张青而去。后来他做了头陀,终上梁山(第八十七回)。此人物系从《水浒传》移来改写。 ☚ 武植前妻 武迎儿 ☛ 武松小说《水浒传》中人物。绰号行者。排行第二,人称武二郎。景阳岗打虎威震四方。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同邪恶势力进行了殊死斗争,终于走上梁山起义道路。为人勇猛刚烈,敢作敢当,表现出强烈的正义感。 武松《水浒传》中人物。是人民群众所喜爱的英雄形象之一。勇猛刚烈,曾在景阳冈徒手打死猛虎。后参加梁山农民起义军,到处诛除强暴。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在野兽面前,不可以表示丝毫的怯懦。我们要学景阳冈上的武松。” 武松Wu Songone of the one hundred and eight heroes in Water Margin,who was famous for his deed of fighting a tig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