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武术散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武术散手又称“散打”。为现代武术中对抗项目。1928年和1933年两届“国术国考”中,均将徒手较斗称作“散手”。比赛设台,可使用摔、打、踢、拿等各种技术。比赛分3个回合(局),每个回合2min或3min。以击中有效部位的得分多少或击倒判定胜负。1952年5月天津市民族形式运动会中,散手被列为竞赛项目,按体重分3个级别。1979年在南宁市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表演大会上,散手被列为表演项目。自1980年始,散手又列为竞赛项目。 武术散手 武术散手当代武术内容之一,属于武术对抗项目。是两人按照《武术散手竞赛规则》互为对手进行的徒手攻防格斗比赛。1988年被国家体委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武术散手注重击打效果,以取胜为目的,突出体现武术的实战功能而自成体系。它的技术内容主要包括: ☚ 武术实战技法 武术竞赛 ☛ 武术散手 武术散手武术对抗项目之一。原指武术中各拳种流派的实用徒手格斗技法,现为武术散手运动的简称。70年代末期,随着“世界武术热”的到来和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需要,1978年我国试验开展了这个项目。1982年在北京举行了我国首次“武术对抗项目(包括武术散手、太极拳推手等)表演赛”,此后每年均举行多次不同类型的试验性全国武术散手比赛,逐渐使之成为一项双方运动员遵循规则,在擂台上运用踢、打、摔等技法进行攻防格斗的体育项目。1988年国家体委把武术散手列为我国的正式竞赛项目,并于1989年举行了首次正式的“全国武术散手擂台赛”。近年来,我国多次举办国际性的“武术散手擂台邀请赛”。1991年在第1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中,举办了首届国际武术散手擂台赛。在多次国际比赛中,我国参赛选手的成绩均名列前茅。武术散手的基本技术主要包括各种拳法、腿法、摔法等进攻技术和格挡、抄挂、闪躲等防守技术以及防守反击技术等。比赛时,双方运动员使用这些技术和运用战术进行攻守,对抗激烈。武术散手的比赛在8米见方、高0.6米的擂台上进行,比赛前双方运动员要戴护头,穿护身、护裆、护腿和拳套。每场比赛3局,每局净赛2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一方运动员先胜两局该场比赛即为结束。在比赛中,头撞、肘击、膝顶、擒拿和连续击打对方头部为“犯规动作”;头部、躯干(包括胸、腹、背部)和下肢为得分部分;后脑、颈部、裆部为“禁击部位”。比赛时由1名场上裁判和5名记分裁判、依据《武术散手竞赛规则》裁决双方运动员的胜负。《规则》中得分的主要标准有:击中或踢中对方头部1次得1分;踢中对方下肢1次得1分,踢中对方的躯干部位得2分;将对方打、踢、摔倒在地而自己站立者得2分;使用“转身扫摆腿”、“前扫腿”、“后扫腿”、“勾踢腿”将对方击倒而自己站立者得3分;在躲闪防守的同时使用巧妙招法(包括主动倒地)使对方倒地得3分;1局比赛中将对方第1次打下擂台得3分,第2次将对方打下擂台即为该局胜方。得分多者和将对方击倒在地10秒不起者为胜方。击打对方的“禁击部位”和使用“犯规动作”要受到“劝告”或“警告”的处罚,失去相应的1分或2分,严重犯规者要被取消比赛资格。练习武术散手,可以全面发展练习者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培养坚韧不拔和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它不仅是一项深受青年人喜爱的体育活动,而且还是军、警部队训练内容中的主要项目。 ☚ 武术对抗运动 太极拳推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