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wushu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曾称国术或武艺。一般分为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攻防技术5大项。中华武术融竞技比赛、强身健体、娱乐表演和修身养性于一体在增强民族体质、振奋民族精神、抵御外族入侵、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唐朝设立了通过比武和考试选拔武备人才的武举制度;宋朝设立了打擂比武的内容和标准;明、清盛行打擂台的武术比赛活动。20世纪20年代设立中央国术馆。1932年举办了全国武术运动会,之后,几乎每年都要举办全国武术比赛(国术周)。从1933年起武术被列为旧中国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1949年后国家相继制定了武术竞赛规则和运动员等级试行标准(分武英级、一、二、三级武士和武童级)。1956年成立了中国武术协会。1957年武术被列为国家体育竞赛项目。1985、1986年在西安和天津举办了国际武术邀请赛。1990年在北京举办的第11届亚运会上,武术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1年第1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中国北京举行。 武术项目 分为武术长兵、武术短兵、武术对练和武术集体项目。 ❶武术长兵。对抗性武术竞赛。长兵是枪、棍、大刀、戟、戈等长兵器的总称,以枪法作为技术核心。中国从20世纪20年代起,举行全国性的长兵竞赛。1949年后把长兵列为全国武术锦标赛比赛项目。 ❷武术短兵。对抗性武术竞赛。短兵原是以单手使用为主的短兵器的总称,主要有刀、剑、鞭、钢等。1928年举办中国首届国术国考,开始有短兵项目比赛。1949年后短兵被列为全国武术竞赛项目之一。 ❸武术对练。对抗性武术竞赛。在各种武术单练(拳术、器械)项目的基础上,由2人或多入进行对练,有助于培养运动员勇敢、机智、敏捷和互相协作的精神。分为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❹武术集体项目。武术表演项目。在周代即已有武舞,以后历代传习不衰。1949年后武术集体项目被列为武术竞赛项目,包括浙江的集体拳、湖北的集体鞭、宁夏的集体大刀等。 武术器械 由古代兵器演化而来。古代兵器除用于实战外,大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用于演练、防身或健身。常见武术器械有刀、枪、剑、棍、钩、拐、盾、匕首、鞭、鞭杆、圈、流星锤、叉、耙、锤、抓、峨嵋刺、斧、槊、铲等。 ❶刀。武术中最常见的器械。有人把刀列为十八般兵器之首。武术中的刀术练习分为单刀、双刀、长柄大刀3类。 ❷枪。武术长器械之一,被称为“百兵之王”。种类有钩镰枪、标枪、大枪、花枪等。枪术在十八般武艺中较难掌握。 ❸剑。武术短器械。素称“百刃之君”。剑术有单练、对练、集体练3种形式。 ❹棍。武术长器械之一。有大棍、齐眉棍、三节棍、大梢子棍等。棍术练习分为单人练、2人对练和集体练。 ❺钩。武术短器械,由戈演变而来。常见的有单钩、双钩、鹿角钩、虎头钩、护手钩等。常见套路有“查钩”、“行钩”、“十二连环钩”、“梅花虎头钩”、“卷帘钩”等。 ❻拐。武术短器械,为木制。长拐为单拐,短拐为双拐。拐有单练套路、对练套路。 ❼盾。武术防护性器械。俗称盾牌或挡箭牌,古称为干。近代流行的是盾牌与其他器械的对练套路,有矛盾对打、单刀盾牌进枪、三节棍进盾牌刀。 ❽匕首。武术短器械,即短剑。匕首练习有“单匕首”和“双匕首”,对练套路有“匕首进枪”、“双匕首进双枪”以及3人“双匕首盾牌单刀枪”。 ❾鞭。武术短器械。分软鞭和硬鞭。软鞭有7节、9节、13节之分,硬鞭有竹节钢鞭、水磨钢鞭。 ❿鞭杆。武术器械,为木制短棍。可以单练、对练,套路有“十三鞭”、“三十六鞭”、“陀螺鞭”。(11)圈。武术双兵器械,金属制成。全国比赛中使用的圈有“双环”、“月牙圈”、“乾坤圈”、“风火轮”。(12)流星锤。又名“飞锤”或“走线锤”。演练方法有缠、抛、抡。(13)叉。武术器械。分“牛角叉”、“三头叉”,演练套路有“飞虎叉”、“太保叉”。(14)耙。单练套路有“九齿钉耙”、“荷叶耙”,对练套路有“耙进枪”和“耙战刀牌”。(15)锤。古称“椎”。有长柄单锤、短柄双锤、链子锤。(16)抓。又称“挝”。分长械和软械,长械有“金龙抓”,软械有“双飞挝”。(17)峨嵋刺。清朝末年作为武术项目出现。(18)斧。亦称“戚”。短柄斧是双器械,也叫“双板斧”,演练的套路有长柄斧、双斧等。(19)槊。种类有狼牙槊、指槊、掌槊、衡槊、枣阳槊。武术套路有单槊。(20)铲。商朝有青铜铲。单练套路有方便铲、月牙铲,对练套路有月牙铲对枪。 
武术获世界冠军一览表 年份 | 姓名 | 项目 | 赛事 | 1991 1991 1991 1991 1991 1991 1991 1991 1991 1991 1991 1991 1993 1993 1993 1993 1993 1993 1993 1993 1993 1993 1993 1995 1995 1995 1995 1995 1995 1995 1995 1995 1995 1997 1997 1997 1997 1997 1997 1997 1997 | 高焕波 高焕波 高焕波 高焕波 张少艺 耿贞辉 耿贞辉 张少艺 梁艳华 张少艺 张少艺 高佳敏 邸广文 原文庆 何强 刘青华 梁艳华 魏丹彤 薛琼 王世英 曾庆峰 冯旷 吴文军 刘海波 朗荣标 王二平 吕丹 刘艳艳 李淑红 范雪萍 马鹏彬 陈卫刚 尤邦孟 原文庆 伍刚 陈思坦 吕丹 左娟 陈静 刘泽东 杨金强 | 男子长拳 男子刀术 男子棍术 男子全能 女子长拳 女子刀术 女子棍术 女子剑术 女子南拳 女子枪术 女子全能 女子太级拳 男子长拳 男子刀术 男子南拳 女子剑术 女子南拳 女子枪术 女子太极拳 散手52公斤级 散手60公斤级 散手65公斤级 散手70公斤级 男子长拳 男子棍术 男子太极拳 女子长拳 女子刀术 女子剑术 女子太极拳 散手52公斤级 散手60公斤级 散手65公斤级 男子长拳 男子枪术 男子太极拳 女子长拳 女子刀术 女子棍术 散手52公斤级 散手70公斤级 | 第1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1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1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1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1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1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1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1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1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1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1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1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2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2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2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2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2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2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2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2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2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2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2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3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3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3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3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3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3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3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3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3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3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4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4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4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4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4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4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4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4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
武术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形态。以人的自我修炼为基本形式,目的在于发挥人体自身的体能、智能的潜力,提高健康层次和防卫技击能力。且具有怡情养性的功效。武术以中国古典传统哲学和自然科学为理论基础,讲究内外兼修,动静并练,技击手段注重整体全面,踢打摔拿综合运用。拳法套路造型生动,富于动态美。中国武术流派众多,拳械并重,主要拳种有太极拳、少林拳、武当拳等。 武术wǔshù我国传统体育项目,有拳术、剑术等,现已成为世界体育运动项目。 武术 武术古代曾称“手搏”、“技击”、“武艺”等。近代以来曾称之为“国术”。新中国成立后统称“武术”。武术的学科定义有多种说法,各种说法不尽相同。 ❶《辞海》(1979年版)称:“武术,我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方法。运动形式有套路和对抗等。套路运动有拳术、刀、枪、剑、棍等单人套路练习和两人以上对打套路练习。对抗运动有散手、推手、长兵、短兵等项。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等列为武术竞赛项目。武术对增强体质,锻炼意志起良好作用。” ❷《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称:“武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並将其内容分为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攻防技术等五类。 ❸1983年出版的体育系通用教材《武术》称:“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素材,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格律,组成套路,或在一定条件下遵照一定的规则,两人斗智较力,形成搏斗,以此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体育运动。”根据近年来武术理论研究的成果,可以认为,武术是中国传统的技击与健身技术,是以套路和对抗为基本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 ☚ 一、一般词汇 国术 ☛
武术 武术书名。 ❶全名《体育学院本科讲义·武术》。体育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武术编选小组编。1961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三册,共八章。其中第二至第五章为基础训练和拳械、对练套路。第一章“绪论”概述武术的内容分类、特点和作用等。第六至第八章论述武术教学与训练、拳术分析和教法特点、竞赛的组织与裁判法。 ❷全名《体育系通用教材·武术》。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武术》编写组编。1978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第一版,1985年出版第二版。第一版分四册,共九章。该教材是以1961年出版的《体育学院本科讲义·武术》为蓝本改编的。其中新增了武术的起源和发展,武术套路的创编与图解知识,武术技术分析,武术裁判法,以及经过整理的查拳、华拳、九节鞭、四十八式太极拳、单刀进枪、散手等章节,并对原讲义中的某些部分进行了更新和补充。第二版分二册,共十章。该版是以第一版为蓝本改写的。改写中不仅删去了国家体委编定的甲组规定拳、械套路等技术内容,写作体例也有变化,新增了武术简史、武术的技法、通背拳等章节。 ☚ 戳脚 拳术 ☛ 武术本指军事,后指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清稗类钞·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女婉贞,年十九,自幼好~,习无不精。” 武术 武术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曾称国术或武艺。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如刀、剑、枪、戟、棍、锤、鞭、锏等)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武术可用以锻炼身心,也可防御自卫。中国的拳种达100余种,有些拳种又有多种流派,如南拳、北拳、内家、外家、长拳、短拳、少林、武当、峨眉等门派。武术历史悠久,是中国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后,被列为正式竞赛项目,得到普及推广。 ☚ 生产体操 太极拳 ☛ 武术 武术拳棒 徒手的武术:拳(拳术;拳手;拳经;长~) 白打 拳术的一种名称:腿 徒手赤脚摔跤的武术:柔道 柔术 我国传统的武术:国术 戏曲中表演的武术:武工 武术的动作:招数 用腿脚绊倒对方的一种招数:绊子(绊子腿) 高明的招数:高作 武术的套路:解数 武术功夫:武功 要能设法停止战争,才是真正的武功:止戈为武 真正有效的武功:止戈之武 传说中的一种在水上快步行走的武功:凌波微步 微步凌波 既有武功,又有文德:乃武乃文 乃文乃武 (我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武术)
另见:比赛 武艺 ☚ 下棋 钓鱼 ☛ 武术新疆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被新疆第2—4届民族运动会列为竞赛项目。新疆曾派30余名队员参加第1—6届全运会,有20多人次荣获优秀奖。马文泰、刘喜获第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纪念奖。新疆队参加了第三届全国民运会表演赛。 武术 049 武术词出于南朝宋国颜延年作《皇太子释奠会诗》:“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古代武术是泛指军事说的;后人赋予新的内涵,是指军队和民间用以健身自卫的技艺,故又称之为武艺。中华民国期间,张之江等人以武术为我国特有技艺,改称国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恢复了武术的原称。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它是适应军事活动与健身防病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原始社会中工具与武器难于区分,同一木棍、石块用于打猎就是工具,用于格斗就是兵器,在狩猎格斗中就妊育了武术。进入奴隶社会后,出现了以射为主的庠序之教,和执兵器的武舞。《孟子·告子》说:“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说明对射法已有明确体会;西周时期的“六艺”教育,明确提出“五射”、“五驭”的技艺要求。证明武术产生于奴隶社会,并得到相当的发展。春秋战国以后文武分途,儒侠并立,剑侠私斗成风,出现了如养由基、王良、越女等名家,射、御、剑术理论与实践水平大为提高。秦汉以后往往以舞兵器为娱乐,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故事,说明武术已用于表演,并有单打、对练等不同形式。汉晋以后佛教、道教相继兴起,僧侣地主阶级形成,寺观中的武僧道徒,不受世俗干扰潜心于武术研究,对武术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隋唐时期少林武僧救唐王,使少林武艺名闻于天下。北宋后期武当丹士张三峰在少林武艺基础上,溶道家养生气功与穴法于武术,创内家拳法(包括武艺)使武术得到新的发展,并大大提高了它的健身与医疗的功效。明清之际武术发展至颠峰状态,呈现出内外家合一的趋势,出现了如黄宗羲、颜习斋、王来咸、甘风池等精通内外两家高手。鸦片战争后受现代兵器影响,武术的军事价值下降了; 但由于徒手与持兵的格斗在今后战争中的长期存在,武术的军事技击意义绝不会消失。目前,我国武术继续发展,形成了健身、格斗、表演三种不同要求又紧密联系的武术体系;武术已列入全国竞赛项目,并为进入世界性竞技项目之林而努力。武术的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一定规律组成各种徒手和器械的攻防格斗功夫的单式及套路练习。其形式,一般徒手练习称为拳术,器械练习称为兵器武艺。武术器械分为长兵(枪、棍)、短兵(刀、剑)、软兵 (九节鞭、流星锤)、双兵(双刀、双枪)。武术练习可分为单打:即单人练习。对练:两人以上按规定动作顺序进行的攻防练习或表演;对练又分为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表演:六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演练。攻防技术:两人按规则进行的拳术及器械搏斗,如散手(散打),推手,长兵与短兵等。武术门派复杂,不仅有少林、内家两大派,两派又分成许多小支派。各派各具特长,往往安其所习,毁其不见,是不利于武术发展的。从历史上看中华武术是一家,其技击原理、发展方向都是一致的。如何兼取百家之长、发展武术运动,为现代体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应是武术界共同奋斗的目标。 ☚ 五石散 射 ☛
说剑/中国武术古籍/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兵技巧/马槊谱/角力记/武经总要/武编/纪效新书/五杂俎/阵记/耕余剩技/武备志/拳经/江南经略/手臂录/太极拳经/内家拳法/陈氏太极拳图谱 ☚ 易筋经 说剑 ☛ 武术 武术以徒手或持械的攻防动作为素材,以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功法、套路、对抗为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萌芽于古代原始的狩猎活动和战争,产生于人们总结战斗中成功的经验和传授取胜于战的技法之中。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以及人们在军事活动、文化教育、保健医疗、生活娱乐等方面的需要,经历代继承和发展,武术逐渐地从古代军事的搏杀技能和简单的武舞发展成具有健身和防身价值的繁多的拳种和流派。这些拳种和流派被继承下来,至今仍广泛流传于国内外。优良的传统武术道德和中华民族精神也随之延续发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武术即被列为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之一。国家体委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武术工作的开展。1956年,生理学家对武术运动员做了生理测定。1957年,武术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以后每年均进行全国性的武术表演和比赛)。1958年,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武术规则,鼓励运动员编创自选套路,还成立了全国武术协会。全国各体育学院和体育系相继设立武术专业。1960年开始,各省、市、自治区先后成立武术专业队,武术被列为大、中、小学体育教材的内容。这些主要工作为武术在我国的普及和提高奠定了基础,也为武术的科学化和成为国际体育项目创造了良好条件。70年代末期,随着世界“东方文化热”的到来,武术引起了国内外人们的重视。根据我国武术当时的状况,国家体委制定了以“挖掘整理”为中心的方针政策,开展了对民间传统武术的挖掘和整理,及时地抢救了一些濒于失传的拳种和流派,使散落民间的珍贵资料得以保存,基本上摸清了我国传统武术的现状,并以观摩交流会的形式进行各省交流。与此同时,还开展了以武术散手为主的武术对抗项目,进一步丰富了武术的内容。1982年召开了第1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此后,相继恢复和成立了各级武术协会,多次举办全国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手的比赛,进一步完善其自身体系,武术普及套路也增加了新的内容。为使世界了解中国武术,我国多次派出武术专业队宣传表演和派出专家讲学,还在国内外举办武术训练班和裁判员学习班,举行国际武术邀请赛和武术擂台赛,向世界进一步展示了武术的丰富内容。1985年1月颁布了我国武术史上第一个运动员等级标准,5月成立了武术研究院,8月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此后,在多次举办国内外各种武术比赛的同时,还多次举行武术科学研讨会,从多学科的角度对武术进行研究。武术还被列为第11届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近年来,有着悠久历史、经历代流传至今的民间传统武术已被有组织地进行整理、继承和普及。武术自选套路、规定套路、武术散手已成为走向世界的当代体育竞技项目,武术普及套路也已成为国内外更多人锻炼身体的体育手段。这标志着中国武术将进一步走向世界。 中学武术教学担负着继承和普及的重任。教师应不断地提高武术技术水平和丰富武术知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使他们了解武术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要求学生学好武术课程并鼓励他们参加社会上的武术活动,为继承和发展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 武术与气功 武术的特点 ☛ 武术 武术传统体育活动,亦作“功夫”。武术分为“徒手”和“器械”两类,包括“技击”和“套路”两种形式。技击,就是对抗的双方以徒手的踢、打、摔、拿、跌或器械的劈、砍、击、扎、刺等各种攻防格斗技术进行对打。套路,就是把各种攻防格斗技术的单个动作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形成一套具有完整结构的动作。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是在同野兽的搏斗和部落的争斗中,学会了基本的攻防格斗技术,这就是武术的萌芽。秦汉时的蚩尤戏中已具有了武术的雏形,当时的手搏、角觝已经可以从中看到武术的发展,楚汉相争、鸿门宴上“项庄舞剑”就是一种初期的剑术套路。晋代,练武活动有了“口诀要术”,到了唐宋,武术已趋于成熟,使拳、弄棒、舞刀枪,形成了一定的规格,武术渐以套路为主。元明清时代是武术的极盛时期,不同的拳种、流派种类繁多,广泛流传: “内家”、“外家”并立,“南拳”、“北拳”共存,少林、武当、峨嵋各派风格独具,风采各异。武术成了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优秀组成部分。在历史的每一页上,武术及武术家们几乎都留下了鲜明的印迹。隋末唐初,以少林寺昙宗为首的十三棍僧救唐王,宋末梁山好汉浪子燕青所创的燕青拳在起义军中广为流传,南宋初岳家拳使金兵闻风丧胆,元末朱元璋义军中许多武术家是军中重要将领:常遇春、胡大海、沐英、蓝玉、冯胜、丁德兴等,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精于杨家枪法并创立了戚家拳,清代八卦掌祖师董海川,津门大侠霍元甲,义和团反帝斗争中的河北形意拳名家李存义、“龙门之父”刘志清等等,他们的事迹流传后世,明清两代还产生了许多武术专著,明吴殳著《手臂录》,主要讲枪法;程宗猷的 《单刀法选》,张松泉的 《拳经》,王余佑的《拳术》 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 ☚ 掌旋球 剑术 ☛ 武术 武术Wushu又称武艺、技击、国术。是一项以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攻防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它萌芽于原始社会的生存竞争,产生于原始社会的部落之战。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明、清两代是中国武术发展的繁盛时期;明代不仅形成了拳术和器械的多种流派(据古籍记载, 当时拳法有16家,棍法有10余家,枪法有17家等),并且出现了许多有代表性的武术著作(如《纪效新书》、《武编》、《耕余剩技》等),对以前的武术理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总结。还出现了数种武术分类法,将武术的内容划分为内家和外家、少林派、武当派、峨嵋派、昆仑派等。清代, 武术主要在民间以 “武术社”、“武术馆”的形式流传,现在一些著名的拳种(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多在此时进一步完善了各自的技术和理论内容。中华民国时期社会上广泛存在的武术馆、社对继承和传播武术发挥了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武术就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被列为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之一,并在国家体委中专门设立了负责开展武术的机构。原教育部在高等师范院校体育系、科和体育学院中设立武术专业,为正规系统地开展武术活动培养师资力量。武术还被列为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1957年,武术被列为我国正式的竞赛项目,1958年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6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武术专业队, 使武术的套路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60年代后期的“文化大革命”使武术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至70年代中期时,武术中许多优秀的拳种几乎到了濒于失传的程度。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抢救武术遗产和武术全面大发展时期的到来奠定了政治基础。1979年1月, 国家体委发出《关于发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首先组织调查组开展了对武术的挖掘整理工作。经过数年艰苦细致的努力,于1984年召开了全国武术挖掘整理成果汇报会。这次挖掘整理工作及时抢救、整理和保存了大量的武术理论、技术资料和文物(主要是古兵器和练功器械),同时还初步摸清了我国主要拳种的流传范围和代表人物, 这种成果是历代所没有的。与此同时,在继续开展武术套路运动的基础上,又试验和开展了武术散手运动,并在每年举行全国性的比赛,以适应武术走向世界的需要。1985年成立了专门研究武术的机构——中国武术研究院。还于同年在西安和1987年在天津分别举行了两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并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以后相继成立了欧洲、南美洲和亚洲三个武术联合会。1987年在日本举行了第1届亚洲武术锦标赛。1988年4月亚奥理事会做出决定, 武术正式列入亚运会竞赛项目。1990年第11届亚运会中,武术在开幕式上进行了表演,还进行了长拳、南拳、太极拳、刀、剑、枪、棍等规定套路的比赛。1991年10月在北京举行了第1届武术世界锦标赛, 分别进行了武术规定套路和武术散手的比赛。这标志着中国武术已经走向世界。 武术深受国内外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它不仅是增强体质的有效手段,还是培养人的意志品质,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小学生正处于接受启蒙教育阶段, 教师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 要运用多种教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武术动作规格,同时更应注意培养小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以使中华民族的瑰宝——武术得以真正继承和发展。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的内容 ☛ 武术旧称“国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各种攻防格斗的徒手或器械功夫、套路和单势。溯源原始社会,随历史发展而演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民族遗产加以继承、整理和提高,并逐步推向世界。昔分类法较多,今一般按内容分5类(见表)。对增强体质、锻炼意志、治疗疾病均有良好效果。其竞赛在14×8米的地毯上进行,有个人、团体、个人及团体3种。项目分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其他拳术、其他器械、对练项目、集体项目。按动作质量评分判名次。 中国武术分类 类别 | 内 容 | 说 明 | 拳 术 | 长拳、太极拳、南拳、 形意拳、八卦掌、通臂 拳、翻子拳、地趟拳、 劈挂拳、螳螂拳、八极 拳、猴拳、醉拳、华拳、 花拳、鹰爪拳、绵拳、 六合拳、蛇拳、意拳、 少林拳、查拳等 | 大都各有 独特的器 械练法 | 器 械 练 习 | 短器械(刀、剑等)长 器械(枪、棍等)双器 械(双刀、双剑、双枪、 双勾等)软器械(九节 鞭、流星锤、绳标等) | 器械大都由 古代兵器演 化而来 | 对 练 | 徒手对练 器械对练 徒手与器械对练 | 两人以上按规 定的动作顺序 进行攻防练习 或表演 | 集 体 表 演 | 6人以上进行徒手的 或器械的集体演练 | 动作要整齐划 一,可用音乐伴 奏,多穿古装 | 攻 防 技 术 | 两人按照一定规则进 行搏斗,有散手、推 手、短兵、长兵等 | 动作有实战意 义 |
评分标准 项 目 | 分 值 | 长拳、剑、刀、枪、棍、 南拳、太极拳、形意 拳、八卦掌、通臂拳、 劈挂拳 | 动作规格占6分, 劲力、协调占2分, 精神、节奏、风格、内 容、结构、布局占2 分。 | 其他项目 | 姿势正确、方法清楚 占4分, 劲力顺达、动作协调 占3分, 风格独特、内容充实 占2分, 精神贯注、节奏分明 占1分。 | 集体项目 | 质量占4分, 内容占3分, 配合占2分, 结构、布局占1分。 |
武术/老年人与武术/武术的内容和分类/武术功法/臂功/压肩/抡臂/腰功/前俯腰/甩涮腰/腿功/正压腿/侧压腿/耗腿/后压腿/正踢腿/外摆腿/里合腿/侧踢腿/后踢腿/弹腿/蹬腿/桩功/马步桩/弓步桩/武术套路运动/拳术套路/太极拳/老年人如何学好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太极拳手型/拳/掌/勾/太极拳手法/分掌/搂推/太极拳步型/弓步/虚步/马步/仆步/独立步/太极拳步法/前进步/后退步/侧行步/跟步/太极拳腿法/蹬脚/分脚/拍脚/摆莲脚/太极拳基本动作/起式/野马分鬃/搂膝拗步/倒卷肱/揽雀尾/单鞭/云手/高探马/双峰贯耳/下势/海底针/穿梭/捋挤式/闪通臂/白鹤亮翅/手挥琵琶/转身大捋/如封似闭/十字手/掩手撩拳/肘底捶/搬拦捶/弯弓射虎/撇身捶/形意拳/形意拳八要/形意拳手型/形意拳步型/形意拳步法/三体式/形意拳准备式/形意拳起势/五行拳/劈拳/崩拳/钻拳/炮拳/横拳/五形连环拳/八卦掌/八卦掌手型/八卦掌基本掌法/八卦掌基本步型/八卦掌基本步法/青龙探爪/单换掌/双换掌/顺势掌/背身掌/转身掌/回身掌/翻身掌/大成拳/大成拳手型/大成拳步型/健身桩/技击桩/争裹拧抱/大成劈拳/大成崩拳/大成炮拳/圈捶/栽捶/穿裆脚/蛇行腿/摩擦步/长拳/南拳/少林拳/武术器械/剑/刀/棍/枪/武术器械套路/剑术/太极剑/剑指/左手持剑/右手持剑/交剑/刺剑/劈剑/点剑/挂剑/撩剑/穿剑/抹剑/提剑/挑剑/扫剑/抽剑/崩剑/斩剑/拦剑/压剑/截剑/架剑/抱剑/捧剑/云剑/刀术/棍术/枪术/武术对练套路/武术集体演练套路/武术竞赛套路/武术对抗运动/武术散手/太极拳推手/大成拳推手/武术竞赛内容/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试行标准/国际武术联合会/欧洲武术协会/亚洲武术联合会/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学会 ☚ 背痛的运动处方 武术 ☛
武术 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或持械的攻防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对抗为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历史上,“武术”一词的原义泛指古代军事活动,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第二十卷《皇太子释奠会作诗一首》中的“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具有现代意义的“武术”一词,普遍使用于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1927年也曾有人将武术称为“国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通用“武术”一词。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它萌芽于远古时期的狩猎活动,此时的狩猎是人们在恶劣自然条件下的重要生存手段。经常和凶猛的野兽搏斗,促使人们制造武器(原始刀、矛、箭等)并逐渐积累下一些简单的搏斗方法,以更多地获取猎物和免受伤害。此中就孕育着武术的萌芽。原始社会后期,私有财产的出现引发了不间断的部落之战。人与人的搏斗进一步促进了武器和搏斗方法的进化,《淮南子·谬称训》中记载:“禹时三苗叛三败苗而仍不服。……故禹持干(盾)戚(斧)舞于两阶之间,而三苗服”。能持盾斧而舞说明当时武器有形,搏击有法。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的完善促进武器的精良,使用武器的方法也随之改进。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战频繁,军事的需要促使武术格斗技术在军队和民间都受到重视和发展。《荀子》中载有“齐人隆技击”之句。《管子·小匡》中载有“于子之乡,有秦勇股肱之力、筋骨秀出于众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才,……”号召举荐武术人才,进一步说明当时对武术的重视程度。汉晋时期,出现了“剑舞”、“戈舞”、“刀舞”、“双戟舞”等单练、对练、集体舞练的套路形是;论述攻守之道的著述也明显增多,仅《汉书·艺文志》中就收有《剑道》三十八篇,《手搏》六篇。全唐时期的“武举制”促进了官方和民间的练武活动。两宋时期,内外战火频繁,广大百姓常结社习武以求自保,“角抵社”、“英略社”、“弓箭社”等均为其中著名组织。元朝,民族矛盾的激化使民间习武受到限制,宋代的民间习武组织此时以秘密传授的方式使武术得以继续发展。明代是我国武术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此时,武术中不同风格的拳种已自成体系且流派林立,仅当时抗倭明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就有“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绵张短打,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的记载,其它武术古籍中记载着当时还有棍法十余家,枪法十七家,以及多种兵器(如双刀、双剑、钯、锤等)的使用方法。很多武术的经典古籍也多出于此时,除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以外,还有唐顺之的《武编》、俞大猷的《正气堂集》、郑若曾的《江南经略》、程宗猷的《耕余剩技》、何良臣的《阵记》、茅元仪的《武备志》、吴殳的《手臂录》等。清代曾一度限制练武,但当时的社会原因和武术在民间的广泛基础反而使各流派的武术纷呈于世,并随之出现了对武术的多种分类方法,不少流传至今的优秀拳种就是在此时形成和发展的。武术经历代的继承和发展,逐渐从古代军事的搏杀技术和形式简单的武舞演变发展成具有健身、防身价值的繁多的拳种和流派。其中的许多优秀拳种被继承下来,至今仍流传于我国内外。优良的传统武术道德和中华民族精神也随之延续发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武术在建国初期即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被列为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之一。在国家体委中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武术工作的开展。1953年在天津举行的首次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大会上,进行了建国后第1次全国性武术表演,由来自全国各地的154名武术运动员进行了332个项目的表演,会后组织武术莅京表演团到中南海怀仁堂汇报表演,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关怀和赞扬。1956年成立了中国武术协会,以后相继成立了各级武术协会。同年国家体委组织武术专业人员创编了适合初学者练习的武术初级套路。1957年武术被列为我国的正式比赛项目,并在以后的每年举行全国性的武术竞赛和表演。1958年又创编了适用于竞赛的武术规定套路(甲、乙组长拳、刀、剑、枪、棍等)。1959年举行了首次采用《武术竞赛规则》的全国武术比赛。由裁判员评定运动员的成绩和名次。从1960年开始,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武术运动队,大中小学把武术列为体育教学的内容,各地武术协会设立了各种形式的辅导站,群众性的武术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开展。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武术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被“全盘否定”。民间传统拳派被禁止公开传授,大量的古老拳谱和武术书籍被抄毁,允许开展的项目单一化,并流于形式,还出现了当时的政治名词冠以武术动作的现象,更不许涉及武术的攻防对抗,致使武术达到濒于失传的境地。70年代末期,随着我国政治形势的转变和世界“东方文化热”的到来,武术引起了国内外人们的重视。根据我国武术当时的状况,国家体委制定了以“挖掘整理”为中心的方针政策,用了几年的时间,及时开展了民间传统武术的挖掘和整理,抢救了一大批濒于失传的拳种和流派,使散落民间的珍贵武术资料和武术文物得以保存,基本上摸清了我国传统武术的现状,并以“全国武术观摩交流会”的形式进行各省的交流。与此同时,还试验开展了以武术散手为主的武术对抗项目,进一步丰富了武术的内容。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于1986年成立了我国有史以来的第1个武术专门机构——中国武术研究院。1985年8月在西安市举行了第1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参加的国家和地区有14个。1986年在天津举行了第2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参加的国家和地区有20个。1988年10月在杭州和深圳举办了大型的国际武术节(包括第3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和首届国际武术散手擂台赛)。参加的国家和地区有33个。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将武术列为亚运会的正式竞赛项目,并举行了首次比赛。1991年北京举办了首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包括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手),参加的国家和地区达41个。中国武术已由中国民间体育项目成为世界性的体育竞技项目,并将进一步走向世界。 ☚ 武术 老年人与武术 ☛ 武术❶军事技术。南朝宋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 “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庶士倾风,万流仰镜。” ❷中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运动形式有套路和对抗等。是几千年来我国人民自卫御敌或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 武术 武术wushu民间传统健体防身术。清末,武术盛行于三原、礼泉、兴平、乾县等地。乾县曾流传小红拳,近年增加了通背拳、劈挂拳、翻身拳、太极拳等。近代宗师有临平大坡王五、乾陵殷十三、杨汉胡二、城内吴生新、侯王等,为乾县武术运动培养了一批新人。三原县主要流行高家拳。高家拳由高占奎在少林拳、红拳的基础上创立,是以江南身法、山东打法、河南跑法、陕西刁法为核心的一种拳术。邢家拳流传于咸阳、兴平、礼泉、乾县等地。邢家拳由陕西临潼人邢福科创立,擅长盘刀、骑射、西红拳、炮锤、花拳、醉拳、狂拳、风魔棍等。 ☚ 礼貌用语 武家沟背亭 ☛ 武术 武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安徽的江淮大地上习武练剑就已相当普遍。民国时期,安徽曾组建“精武体育会”、“国术馆”,进行武术国考、表演和竞赛。新中国成立后,安徽把武术列为正式体育项目广泛推广,并参加全国民族体育表演和竞赛。1958年,安徽省武术集训队,先后有67人次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访过24个国家和地区。曾接待美国两个武术代表团来皖学习、考察和训练。1980年,安徽省武术协会成立。在历次全国武术竞赛中,安徽运动员多次获单项和团体冠军。 ☚ 体操 帆板 ☛ 武术 武术传统体育项目。先秦时起,湖南武术就沿着楚国武术和“蛮苗越巴”等土著部落武术成二元化的格局发展,明代,湖南有武进士12人,武举人101人;清代; 武进士为107人,武举人2014人,居全国之首。据统计全省有拳种49个,拳术套路835个,拳术对练套路39个,有28个拳种列入《中华武术械录》。武术器械近40种,有棍、刀、剑、鞭等器械对练套路110个。湖南具有独特风格的拳种主要有: 苗拳、侗拳、南拳、瑶拳、儿拳、洪拳、土家拳、梅山拳、巫家拳、东安拳、自然门、梅花拳、岩鹰拳、本太门、幕阜拳、岳门拳等。1984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东安县、新化县为“武术之乡”称号。 ☚ 秋千 毛谷斯 ☛ 武术 武术武术是中国的传统性国术,武术活动在澳门开展的历史由来已久。近年在中国国家教练的精心训练下,澳门青少年武术运动员迅速成长。1992年,在亚洲武术锦标赛上,参赛的澳门队8名选手当中,有5名在22岁以下,最年轻的只有16岁。比赛中,澳门年轻选手吴毕雷基本功扎实,引起各队的注意。太极拳在澳门也有广泛的群众性基础,澳门武术运动员在太极拳技艺方面也颇有实力。1993年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东亚运动会的武术项目比赛中,澳门运动员岑宝华获得太极拳铜牌。 ☚ 游泳 足球 ☛ 武术wu shumartial arts 武术wushu;traditional Chinese fighting arts 武术wushu;martial arts;kungfu ~表演wushu performance;martial arts show 武术wǔ shùwushu; marshal arts 武术 武术wǔ shùMartial Art八段锦 [bā duàn jǐn] eight trigrams boxing 耙 [pá] harrow 白鹤亮翅 [bái hè liànɡ chì] the crane spreads its wings 摆架式 [bǎi jià shì] posing 扳腿 [bān tuǐ] leg stretching 半蹲 [bàn dūn] semi-crouch 半胜 [bàn shènɡ] half-point 半胜合为一胜 [bàn shènɡ hé wéi yī shènɡ] earn one point with two techniques 抱虎归山 [bào hǔ ɡuī shān] embracing the tiger and returning to the mountain 北向练拳 [běi xiànɡ liàn quán] start facing north 本无 [běn wú] original non-being; non-existence 本性 [běn xìnɡ] self-nature 本有 [běn yǒu] original being; existence 鼻根 [bí ɡēn] root of nose 比武 [bǐ wǔ] tourney 闭气 [bì qì] impeding the breath; occluding qi 臂扼法 [bèi è fǎ] arm-hold 鞭 [biān] whip 擘面掌 [bò miàn zhǎnɡ] thrusting forth the palm of the hand 不丢顶 [bú diū dǐnɡ] static & dynamic equilibrium 不动三昧地 [bú dònɡ sān mèi dì] nirvikalpa samadhi 不守而守 [bù shǒu ér shǒu] guard without guarding 叉 [chā] fork 叉一字腿 [chā yí zì tuǐ] split 缠 [chán] to adhere and lift 缠脚 [chán jiǎo] leg of contestant coiled against a leg of his opponent 缠脚摔法 [chán jiǎo shuāi fǎ] throwing by coiling the legs 出神 [chū shén] ecstasy 出手 [chū shǒu] stretching out one’s hand 杵 [chǔ] pestle 储气 [chǔ qì] reserve air 踹腿 [chuài tuǐ] heel kick 锤 [chuí] hammer 纯任自然 [chún rèn zì rán] in accordance with nature 搓手 [cuō shǒu] rubbing hands 打虎势 [dǎ hǔ shì] hitting the tiger 打坐 [dǎ zuò] meditation 打镖 [dǎ biāo] throwing darts 大弯刀 [dà wān dāo] kukri 大槌 [dà chuí] maul 带动 [dài dònɡ] forced motion 带劲 [dài jìn] propelled movement 丹田 [dān tián] hypogastrium; dan tian; lower abdomen 单鞭 [dān biān] single whip 单鞭下式 [dān biān xià shì] single whip squatting down 单飞腿 [dān fēi tuǐ] single flying kick 单盘坐 [dān pán zuò] half-lotus sitting position 弹腿 [tán tuǐ] leg snap 荡动 [dànɡ dònɡ] moving forward and backward 刀 [dāo] knife 刀枪不入 [dāo qiānɡ bú rù] Achillean 倒撵猴 [dào niǎn hóu] stepping back to drive the monkey away 倒下 [dǎo xià] falling 道法自然 [dào fǎ zì rán] The Tao /Way follows nature. 点穴 [diǎn xué] hitting a vital point 垫脚跟 [diàn jiǎo ɡēn] heel raise 动功 [dònɡ ɡōnɡ] active course 动力 [dònɡ lì] momentum 动态 [dònɡ tài] active; dynamic 动中体味 [dònɡ zhōnɡ tǐ wèi] awaken during activity 抖跗 [dǒu fū] shaking the instep 督脉 [dū mài] du pulse; the Governing Vessel 短腰刀 [duǎn yāo dāo] hanger 蹲马档 [dūn mǎ dànɡ] deep knee bend 蹲坐 [dūn zuò] squat 盾 [dùn] shield 返听 [fǎn tīnɡ] listening to oneself; withdrawal of one’s attention 分心 [fēn xīn] abstraction 拂腰 [fú yāo] sweeping the waist 斧 [fǔ] axe 高探马 [ɡāo tàn mǎ] gao tan ma (high pat on a horse) 根钝慧浅 [ɡēn dùn huì qiǎn] poor roots; poor background; shallow understanding 跟进法 [ɡēn jìn fǎ] follow-up step 功夫 [ɡōnɡ fu] kungfu 功架 [ɡōnɡ jià] kung chia (task frame work) 弓步式 [ɡōnɡ bù shì] front-weighted posture 弓形蹲 [ɡōnɡ xínɡ dūn] snake crouching 钩 [ɡōu] hook 勾手 [ɡōu shǒu] hooking hands 勾腿 [ɡōu tuǐ] inner-leg kick 拐(棍) [ɡuǎi(ɡùn)] staff; stick 观想 [ɡuān xiǎnɡ] visualization 跪仰 [ɡuì yǎnɡ] kneeling with the body bending backward 棍 [ɡùn] cudgel; staff; stick 国术 [ɡuó shù] national gymnastics; Chinese Kungfu 海底捞针 [hǎi dǐ lāo zhēn] getting the needle at the bottom of the sea 寒鸡式 [hán jī shì] cold rooster posture 合太极 [hé tài jí] he tai ji (conclusion of tai ji) 后天坐 [hòu tiān zuò] acquired posture 后仰 [hòu yǎnɡ] bending backward 呼气 [hū qì] exhaling 化解 [huà jiě] neutralizing 环 [huán] ring 幻境 [huàn jìnɡ] illusion 幻象 [huàn xiànɡ] illusion 回复原位 [huí fù yuán wèi] keep in the center 回身蹬脚 [huí shēn dēnɡ jiǎo] turning and kicking with the heel 昏沉 [hūn chén] torpor; dazed 活步推手 [huó bù tuī shǒu] pushing hands with active steps 火功 [huǒ ɡōnɡ] endeavor 火候 [huǒ hòu] endeavor 集成 [jí chénɡ] mass integration 戟 [jǐ] halberd 寂然不动 [jì rán bú dònɡ] quiescence 尖短刀 [jiān duǎn dāo] serpent’s tongue 剪扼法 [jiǎn è fǎ] scissors-hold 健身祛病 [jiàn shēn qū bìnɡ] improve the health & get rid of disease 剑 [jiàn] sword 较量 [jiào liànɡ] measuring 接劲 [jiē jìnɡ] receiving energy 金鸡独立 [jīn jī dú lì] the golden pheasant stands on one leg 进步法 [jìn bù fǎ] forward step 进境 [jìn jìnɡ] attain a certain level of self-culture 精力 [jīnɡ lì] energy; vigor 静功 [jìnɡ ɡōnɡ] passive course 静寂境 [jìnɡ jì jìnɡ] nirvana 静态 [jìnɡ tài] inactive; static 静中悟 [jìnɡ zhōnɡ wù] awaken during inactivity 静坐 [jìnɡ zuò] (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TM 九节鞭 [jiǔ jié biān] iron chain 绝招 [jué zhāo] killing blow 开悟 [kāi wù] muksha; enlightenment 看相 [kàn xiànɡ] palmistry; fortune-telling 靠 [kào] leaning forward 可挠性 [kě náo xìnɡ] pliability 空手道 [kōnɡ shǒu dào] karate 宽心 [kuān xīn] broading the mind 狼牙棒 [lánɡ yá bànɡ] mace 勒颈法 [lēi jǐnɡ fǎ] strangling technique; stranglehold 立地如生根 [lì dì rú shēnɡ ɡēn] firm footing 立定式 [lì dìnɡ shì] starting posture 立竿见影 [lì ɡān jiàn yǐnɡ] Put up a pole under sunshine and you’ll see its shadow. 连 [lián] lian (to support and prevent from falling) 连法 [lián fǎ] joining 连根拔起 [lián ɡēn bá qǐ] uprooting 两手叉腰 [liǎnɡ shǒu chá yāo] akimbo 领悟 [lǐnɡ wù] prarabdha 流星锤 [liú xīnɡ chuí] meteor hammer 轮锤 [lún chuí] tilt 落土植根 [luò tǔ zhí ɡēn] dropping to earth and taking root 矛 [máo] pike; spear 内方 [nèi fānɡ] toward the interior 内功 [nèi ɡōnɡ] internal work 内在定力 [nèi zài dìnɡ lì] inner control 内在体力 [nèi zài tǐ lì] internal physical 内在自我 [nèi zài zì wǒ] pratyagatman; interior self 黏法 [nián fǎ] sticking 念起 [niàn qǐ] have a thought 凝念 [nínɡ niàn] dharana; concentration 凝神 [nínɡ shén] concentrate one’s spirit 扭臂 [niǔ bèi] hand wrestle 扭打 [niǔ dǎ] tussling 平步式 [pínɡ bù shì] evenly-weighted posture 屏气 [bǐnɡ qì] holding the breath 气 [qì] qi; breath 气功 [qì ɡōnɡ] feat of strength; qi gong /kung; breathing exercise 气脉 [qì mài] qi channel 气也若丝 [qì yě ruò sī] The breath is drawn out like silk. 前俯 [qián fǔ] bending forward 浅呼吸 [qiǎn hū xī] shallow breathing 枪 [qiānɡ] spear; lance 鞘 [qiào] scabbard 擒手 [qín shǒu] grappling 求损 [qiú sǔn] investment in loss 拳打脚踢 [quán dǎ jiǎo tī] boxing and kicking 柔软性 [róu ruǎn xìnɡ] pliability 三叉戟 [sān chā jǐ] trident 三节棍 [sān jié ɡùn] three-jointed pike 散乱 [sǎn luàn] scattering of mind; confused thoughts 散手 [sǎn shǒu] free hand operations 山根 [shān ɡēn] root of nose 闪过 [shǎn ɡuò] glance off 扇通臂 [shàn tōnɡ bèi] spreading the arms like a fan 上步七星 [shànɡ bù qī xīnɡ] stepping forward to the seven stars of the Dipper 身坐如山 [shēn zuò rú shān] sit like a mountain 深呼吸 [shēn hū xī] deep breathing 神气相聚 [shén qì xiānɡ jù] spirit and breath come together 狮子坐 [shī zi zuò] lion position 十字摆莲 [shí zì bǎi lián] sweeping the “lotus” with one leg 十字手 [shí zì shǒu] crossing hands 石胆 [shí dǎn] stone ball 石锁 [shí suǒ] stone lock 手挥琵琶 [shǒu huī pí pɑ] playing the guitar 手镖 [shǒu biāo] dart 摔法 [shuāi fǎ] throwing technique 双重重心 [shuānɡ chónɡ zhònɡ xīn] double weighting 双飞腿 [shuānɡ fēi tuǐ] double flying kick 双风贯耳 [shuānɡ fēnɡ ɡuàn ěr] striking the opponent’s ears with both fists 双口斧 [shuānɡ kǒu fǔ] tribill 双口剑 [shuānɡ kǒu jiàn] two-edged sword 双盘 [shuānɡ pán] lotus position 双刃短剑 [shuānɡ rèn duǎn jiàn] anlace 顺乎自然 [shùn hū zì rán] in accordance with nature 槊 [shuò] spear; lance 死力 [sǐ lì] hard force (force from the bones) 松 [sōnɡ] relax 探劲 [tàn jìnɡ] interpreting strength 踢腿 [tī tuǐ] lifting the leg 提手 [tí shǒu] lifting the hands 提腿 [tí tuǐ] single-leg bending & rising 调气 [tiáo qì] controlling breathing 贴 [tiē] tie (to stick to horizontally) 贴法 [tiē fǎ] attaching 铁棍 [tiě ɡùn] iron rod 铁砂掌 [tiě shā zhǎnɡ] iron palm 听劲 [tīnɡ jìnɡ] listening to one’s strength 听息 [tīnɡ xī] listen to one’s breath 头顶 [tóu dǐnɡ] top of the head; crown 徒手 [tú shǒu] bare-handed 徒手防身 [tú shǒu fánɡ shēn] bare-handed self-defence 推手 [tuī shǒu] hand slap 退步法 [tuì bù fǎ] backward step 退步跨虎 [tuì bù kuà hǔ] stepping back to ride the tiger 退攻法 [tuì ɡōnɡ fǎ] withdraw-attack (to go forward by withdrawing) 臀腿 [tún tuǐ] hip turning 外功 [wài ɡōnɡ] external work 弯刀 [wān dāo] tulwar 弯弓射虎 [wān ɡōnɡ shè hǔ] bending the bow to shoot the tiger 武功 [wǔ ɡōnɡ] feat of arms 五禽戏 [wǔ qín xì] Five-Animal Exercises 吸气 [xī qì] inhaling 息 [xī] hsi; breath 息间歇 [xī jiàn xiē] stop the respiration 膝腿 [xī tuǐ] kneeling 下跨式 [xià kuà shì] single-leg squatting posture 仙人戟 [xiān rén jǐ] prickly cactus 小圆盾 [xiǎo yuán dùn] buckler 斜单鞭 [xié dān biān] single whip oblique 斜飞势 [xié fēi shì] diagonal flying posture 斜揽雀尾 [xié lǎn què wěi] grasping the sparrow’s tail obliquely 形上拳 [xínɡ shànɡ quán] metaphysical boxing 形意拳 [xínɡ yì quán] hsing i kungfu 形坐 [xínɡ zuò] physical posture/meditation 蓄劲 [xù jìnɡ] self-preserved strength 蓄力 [xù lì] self-preserved strength 悬空 [xuán kōnɡ] impendence 旋转手臂 [xuán zhuǎn shǒu bì] full wind-up 玄拳 [xuán quán] metaphysical boxing 压腹 [yā fù] squeezing the abdomen 偃月刀 [yǎn yuè dāo] simitar 仰转 [yǎnɡ zhuǎn] bending backward & turning 摇臂 [yáo bì] arm swing 一胜 [yī shènɡ] one point 以柔克刚 [yǐ róu kè ɡānɡ] conquering the unyielding with the yielding 硬力 [yìnɡ lì] hard force (force from the bones) 右分脚 [yòu fēn jiǎo] separating the right foot 右搂膝 [yòu lǒu xī] brushing the right knee 右搂膝拗步 [yòu lǒu xī ǎo bù] brushing the right knee and make a twisting step 右云手 [yòu yún shǒu] waving hands in the clouds right style 右转法 [yòu zhuǎn fǎ] turn to the right 原空位 [yuán kōnɡ wèi] original space position 原体位 [yuán tǐ wèi] original body position 钺 [yuè] battle-axe 运动路线 [yùn dònɡ lù xiàn] moving line 展功 [zhǎn ɡōnɡ] growth work 掌击 [zhǎnɡ jī] slapping 制肘法 [zhì zhǒu fǎ] applying bonelocks on the elbow 中国功夫 [zhōnɡ ɡuó ɡōnɡ fu] national gymnastics; Chinese Kungfu 肘底看捶 [zhǒu dǐ kàn chuí] looking at the fist under the elbow 捉牢法 [zhuō láo fǎ] grappling technique 姿势 [zī shì] posture 左分脚 [zuǒ fēn jiǎo] separating the left foot 左搂膝 [zuǒ lǒu xī] brushing the left knee 左搂膝拗步 [zuǒ lǒu xī ǎo bù] brushing the left knee and make a twisting step 左云手 [zuǒ yún shǒu] waving hands in the clouds left style 左转法 [zuǒ zhuǎn fǎ] turn to the left 坐步式 [zuò bù shì] back-weighted posture 坐转法 [zuò zhuǎn fǎ] low pivot 坐姿 [zuò zī] sitting position ☚ 摔跤 剑术 ☛ 00000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