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武威汉代医药简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武威汉代医药简牍

武威汉代医药简牍

古医学佚书。又称《武威汉代医简》。1972年甘肃省武威县旱滩坡(东部山沟)的土圹墓(初步推断属东汉早期)出土。原为木质简牍,存九十二枚,简七十八枚,牍十四枚。其中一简,只“右治百病方”五字,应是简册尾题,说明其中至少有一部书或一章节名《治百病方》。撰者不详,约成书于西汉。
专家考证,《武威医简》属古代医方类性质的医书,可能是当时某医家读书和治病的笔记,收录医家个人的医疗心得和当时有效实用的方剂,多为一病一方,逐条列方名、病名(或症状)、药物、用量、炮制法,服药法,服药禁忌及其反应等内容。解放前,虽曾多次发现战国至魏晋的竹、木简册,但属于医学内容的,为数不多。1907年和1916年甘肃敦煌出土的木简,有关医学的,只有十余枚,且多残缺(见《流沙坠简》)。1930年甘肃额济纳河流域(主要在居延地区)发现的医简,也只数枚(见《居延汉简甲编》),且被洋人盗出国外。《武威医简》的出土,不仅数量远远超过以往,而且内容之丰富,更非过去所可比拟,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医学,特别是汉代的医药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武威医简》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到当时临床医学、药物学、针灸学等等许多方面。就临床治疗而言,不仅有对疾病症状的描述和病名、病因、病理的论述,而且还录有许多常用有效的方剂。病名涉及内、外、妇、五官科等科别,属内科的疾病有伤寒、阴寒、阴痿、大风、痹症、久泄、肠辟、痉、心腹大积等;属外科的疾病有五癃、金疮、痈、狗啮人等;属妇科的有乳余等;属五官科的有目痛、喉痹、嗌痛、齿痛、耳聋、鼻息肉等。疾病症状有诸如久咳上气、气递、喉中如百虫鸣、声音嘶哑、鼻不利、头痛、肋痛、腹胀、便血、小便难、金疮出脓血、胫寒、不仁等。病因病理有后世医家所说外因六淫(如风、寒、湿等)以及不内外因(如金疮、狗啮等)。记载的各科方剂有内科十五则,外科十一则,妇科二则;五官科二则,针灸科一则,其他三则。收载药物约一百种,动物药有龙骨、斑猫、鸡子中黄、白蜜、乳汁、白羊屎、猪肪、蚕屎等十二种;植物药有柴胡、当归、牡丹、漏芦、泽泻、附子、大黄、狼毒、甘草、芍药、细辛等六十三种;矿物药有雄黄、丹砂、磁石、矾石、滑石、石钟乳、石膏等十六种;其他类药物有淳酒、酢浆、牡曲、豉汁、米汁、寒水等九种。对药物的炮制、剂型和用药方法也有较详细的记载。如药物剂型有汤、丸、膏、散、醴、滴、栓等。用药方法,内服有酒饮、米汁饮、酢浆饮、豉汁饮、含咽汁、淳酒和饮等;外用有敷目、塞耳、灌鼻、塞鼻、指摩等。使用的药物赋形剂包括白蜜、猪肪、乳汁、骆酥等多种。此外,还指出了服药的禁忌事项、如忌鱼肉荤菜、忌酒、忌辛、忌吹风、禁房事等。在治疗上已经能够根据辨证论治原则予以不同处方,初步体现了“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等辨证论治的方法。此书对针灸学叙述较少,有三里,肺输、泉水等穴位,留针方法,针灸禁忌等项论述。
有关学者认为《武威医简》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古医书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之前的过渡时期的著作,反映西汉时期临床医学的发展水平。(戴应新《解放后考古发现的医药资料考述》)
今有197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整理本,包括原简(影印件)、摹本、释文三部分。

☚ 难经   伤寒杂病论 ☛
0000113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