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武功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武功县

咸阳市辖县之一。位于咸阳市西郊50公里处。东到兴平,西至扶风,南与周至隔河相望,北与乾县接壤。面积3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2.86万亩。地势北高南低,以平原为主。有三种地貌形态,一是河谷冲积阶地,二是黄土台原,三是山前洪积扇前缘洼地,当地人习惯称作一、二、三道原。海拔最高603米,最低411米,县城海拔420米。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9℃,积温4143℃,一月均温-1.4℃,七月均温26.2℃,极端高温42℃。年日照2196小时。年降水量667毫米。夏季多雷雨,秋季多连阴雨。无霜期228天。气候比较干燥。境内水系主要有渭河、漆水河、漠峪河和𣲗河。渭河沿县境南端蜿蜒东流,境内流长27.7公里。年平均流量170~20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7000立方米/秒,流域面积9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2%。漆水河由北而南,境内流长20公里,年平均流量4.7立方米/秒,流域面积8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0%。𣲗河西自扶风入境,流入漆水河。漠峪河自东北方向南入漆水河。全县常住人口37.27万,其中农业人口34.12万。境内居民绝大多数是汉族。辖普集、武功、小村3镇和游风、苏坊、观音堂、长宁、固、普集街、代家、贞元、河道、南仁、大庄、北营12个乡,349个自然村。县人民政府驻普集镇。
该县历史悠久,境内有为纪念后稷教民稼穑功绩而建的教稼台,有始建于宋代的武塔,有姜嫄圣母庙、苏武墓,有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城隍庙,有先周时代的尚家坡遗址。此外,还有隋文帝墓、唐王洞、唐相国墓、唐太宗拴马树、康对山墓等文物古迹。县文化馆藏有周秦汉唐以来的珍贵文物3000余件。该县人物辈出,仅见于正史列传和名人大辞典的就有40多个。著名的有前秦女诗人苏惠,西魏大行台尚书苏绰,唐代被称为“许燕大手笔”文学家苏颋,明代著名文学家康海。
境内有林地近2万亩,木材总积蓄量在12万立方米以上。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油菜、棉花、大蒜、辣椒为主,并有其他瓜果和蔬菜。动物以家养生猪、秦川牛、关中驴(骡)、莎能奶山羊为主,禽类主要有鸡、鸭、鹅,另外还有蜂、鱼、兔。水资源比较丰富。宝鸡峡引渭灌区三条干渠每年可供灌溉用水9000万立方米;县内河流自产水800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15万立方米。地下蕴藏着大量的肥水资源,含氮量高,广泛分布在13个乡镇的120个自然村,全部开发后可灌地2万亩。
境内有渠、站、塘、井完整配套的排灌系统。有水利设施的耕地占全部耕地面积的99%以上。全县有大、中、小型拖拉机4600多台,农用载重汽车149辆,农用水泵300多台,机动脱粒机4000多台,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235万千瓦。1990年,粮食作物面积63.18万亩,总产18.18万吨,亩均288公斤。大蒜、辣椒是该县的主要经济作物。大蒜个大皮薄,辣味醇香;辣椒色泽鲜红,辣角纤长,皱纹均匀,辣而不暴,入汤不沉; 1990年种植大蒜2.65万亩,总产1.83万吨,种植辣椒1.67万亩,总产1625吨,出口东南亚各国,信誉很高。全县大牲畜存栏1.35万头,猪11万口,家禽57.9万只,1990年产肉7万多吨,蛋1.86万吨,该县既是重要的良种基地和肉、蛋生产基地,又是全省粮食基地县和全国农业机械化试点县之一。乡镇企业有很大发展,1990年总产值1.6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2.36亿元的将近60%。
全县有机械、纺织、化工、食品、建材等11个工业部门,村以上工业企业92户,1990年全部地方工业总产值1.83亿元。境内骨干企业有氮肥厂、轧钢厂、针织厂、棉织厂、机砖厂、化工厂、农机修造厂、五金制品厂、贞元面粉厂、纤维板厂等。
境内交通、邮电方便。陇海铁路横贯全县,设有3个火车站;西(安)宝(鸡)公路北线和中线穿境而过;还有180公里县乡公路通往邻近各县并把乡乡镇镇连成一片。全县有载客汽车47辆,载货汽车294辆,1990年交通部门客运量49.9万人次,货运量3.1万吨。全县有邮电局(所)13个,邮路3条,邮程92.5公里,农村投递线路总长744公里; 市话交换机容量800门,拥有电话836部。1990年邮电业务总量为111万元,年报刊发行量315万份。
全县有商业机构1812个,从业人员4600多人。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36亿元。
全县有中等学校35所,教职工1500多人,在校学生1.9万名;小学198所,教职工2100多人,在校学生4.42万名;职业中学1所。全县有卫生医疗机构28个,医护人员753人,病床640张。县城有体育场、图书馆、文化馆、剧院各1座,电影院2座,剧团1个,还有乡文化站14个,乡办和个体电影队50个。
1990年,全县财政收入13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2.1万元。


武功县

(古) 秦孝公时(前361—前338)设置,因武功山、武功水得名,故址在眉县东20里古城村,辖区约为今眉县、岐山县渭河以南地区,太白区东部及周至县西部。汉平帝元始五年赐给王莽为采邑,改名汉光,新莽居摄元年改名新光。东汉永平八年(65)迁置故城,故址在咸阳市杨陵区永安村,辖区约为今咸阳市杨陵区、武功、周至2县地,扶风县东南部,眉县和岐山县渭河以南地区及太白县东部,魏晋因之,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废。北周建德三年(574)在中亭川复设武功县,故址在今武功县西北20公里武功镇,辖区约为今武功县及杨陵区。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改名武亭县。元至元元年(1264)复名武功县。1958年12月撤销县制。1960年9月复设,并迁治普集车站,即今武功县普集镇。

武功县

武功县wuɡonɡxiɑn

咸阳市辖县,在市域西部,县城距市区50公里,地处渭河北岸。面积392.8平方公里。辖8镇、4乡、268个行政村。人口41.5万(其中非农业人口4.3万)。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在今眉县境内始置武功县,以境内武功山、武功水得名。今县境在秦、汉时为斄县、美阳、武功三县地。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武功郡。北周建德三年(574),废郡设县。五代后晋时,复置武功郡,后周改郡为县。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改名武亭县。元代复名武功县。1983年10月,由宝鸡市划归咸阳市管辖。县城面积4.5平方公里。工业主要以机械、化工、建材、食品、纺织、造纸、医药、服装等为主,共有各类企业1600多户。农业始祖后稷在此教民稼穑,是中国农业发祥地之一,现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特产白皮蒜、辣椒干。以玉米皮编织的地毯、提篮、沙发垫及各种装饰品著称。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14.0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93元。陇海铁路、西宝高速公路横贯全境。文物遗迹有王烧台、香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尚家坡先周遗址和教稼台、苏武墓、报本寺塔,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出生地。历史名人有前秦女诗人苏蕙、西魏改革家苏绰、宋代儒学大师张载、明代戏剧家康海、辛亥革命元老焦易堂。

武功县政区图

☚ 纺织器材厂社区   武功县县环公路 ☛

武功县

咸阳市辖县。位于陕西省中部、黄河支流渭河北岸。陇海铁路经过境内。战国秦置美阳县,治所在今武功县西北武功镇。秦属内史。西汉属右扶风。北魏移治今扶风县东南。北周天和四年(569年)复移治今武功县西北武功镇;建德三年(574年)置武功县,治所不变,属扶风郡。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武功县为武亭县,属乾州。元复名武功县,属奉元路。明清属乾州。民国初属关中道,1928年属陕西省。1958年废,入兴平县。1961年复置武功县,移治今武功县(普集镇)。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