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眼与非正视眼
正常与异常的屈光状态。眼的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正常眼睛在看远处(5米以外)的目标时,平行光线射入眼内,经过屈光系统的折射,正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形成清晰的物像,具有这种屈光状态的眼睛就叫做正视眼。如果眼轴长度和眼的屈光能力不匹配,物体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物像,就称为非正视眼,亦称屈光不正。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老视以及因两眼屈光度悬殊造成的屈光参差等。眼的屈光系统有其生长、发育、衰老、退化的过程。新生儿的眼球前后轴只有成人的3/5(16毫米左右),3岁时长到23毫米,已接近正常成人的水平(24毫米),至15—18岁,眼球基本达到成人的大小。儿童因眼轴较短,平行光线成焦点于视网膜之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弥散圈,以致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称为生理性远视,3岁以前幼儿有80%左右属远视性屈光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远视的比重逐渐下降。学生近视眼多从12—13岁开始,至青春期明显增多。不适当的照明、过度的近距离书写或阅读,以及营养、内分泌失调等因素皆可促进近视的发展。在信息愈来愈多、速度愈来愈快的现代化社会中,屈光不正带来的视力减退常使患者的工作学习效率降低,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屈光不正与许多眼病有着因果关系(如斜视、弱视等)。屈光不正的检查,通称验光,目的是测定眼球的屈光状态,屈光异常的类型和度数,从而提出矫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