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正理论伦理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正理论伦理观正理论也称“正理”“理论”。梵语“尼耶也”(Nyaya)。尼耶也原有“引导到一结论的标准”的意思。正理论还被称为“思辨学”,渊源于印度的辩论术。正理论的主要原理在公元前三世纪建立,经过发展到公元四、五世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最早和最根本的经典是《正理经》(Nyay-sutra),认为现实世界充满着苦难,这是由于行为(业)的原因,行为以过失为基础,而过失又以无知为根据,因此,一个人如果要脱离苦难,不可不消灭无知。正德、利用、厚生 《尚书》中提出的治理国家的三大社会伦理原则。《尚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孔传:“正德以率下,利用以阜财,厚生以养民,三者和,所谓善政。”正德,意谓端正德行。孔颖达疏:“正德者,自正其德,居上位者正己以治民。”《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夫民生厚而用利,于是乎正德以幅之,使无黜嫚,谓之幅利。”《国语·周语·上》:“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国语·楚语·上》:“明正德,以道之赏。”《庄子·刘阳》:“非夫佞人正德,其孰能挠焉。”《新书·傅职》:“明精直以道之罚,明正德以道之赏。”利用,谓财物丰阜且尽其用。孔颖达疏:“利用者,谓在上节俭,不为靡费,以利而用,使财物殷阜,利民之用。”《南史·宋纪上》:“阜财利用,繁殖黎元。”厚生,意谓使人民生活充裕。孔颖达疏:“厚生,谓薄征徭,轻赋税,不夺农时,令民生计温厚,衣食丰足,故所以养民也。”《汉书·律历志》:“以作事厚生,皆所以定命也。”白居易《进士策问》之五:“谷帛者,生于下也;泉货者,操于上也。必由均节,以致厚生。”《清史稿·食货志一》:“今长白新设治,移殖最宜,如以实边之策,资厚生之利,所谓两益者也。”亦称“三事”。《尚书·大禹谟》:“六府三事允治。”孔颖达疏:“正身之德,利民之用,厚民之生,此三事惟当谐和之。”《左传·文公七年》:“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养而行之,谓之德礼。”唐韩愈《请上尊号表》:“由是五谷岁登,百瑞时见,六府三事,惟序惟歌。”章炳麟《辩诗》: “《九歌》者与六诗同列,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宋蔡沈《书经集传》:“利用者,工作什器,商通货财之类,所以利民之用也。厚生者,衣帛食肉,不饥不寒之类,所以厚民之生也。”唐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齐景公之利用厚生,有马盈于千驷。”清薛福成《筹洋刍议》:“知古圣人经纬天下,所以为斯民利用厚生者,筹之盖详。”郭沫若《学术工作展望》:“科学的基本要求是利用厚生,为人民服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