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正始之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正始之风 正始之风三国魏后期文风。又称正始之音、正始体。正始(240—249)是魏王曹芳年号。但文学史上所谓“正始之风”习惯上为整个曹魏后期文风的通称。当时权臣司马懿父子欲篡夺魏氏政权,大肆屠戮异己,形势异常险恶,一些文人便游心老庄,托意玄虚,道家思想日益弥漫。刘勰说:“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文心雕龙·明诗》),但嵇康、阮籍等人往往能拔于流俗之外,故刘勰又说:“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同上)嵇、阮的创作一方面深深地打上老庄之学的烙印,一方面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建安文学关注现实、慷慨任气的优良传统。阮的《咏怀诗》、嵇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均为代表作。他们的赋作也不例外,道家愤世疾俗的批判精神和逍遥旷放的人生态度是贯穿其中的主要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这方面的主要作品有阮籍《猕猴赋》、《亢父赋》、《东平赋》、《大人先生传》、嵇康《琴赋》、刘伶《酒德颂》。而阮作成就尤高,他的《东平》、《亢父》二赋一反以往都邑赋的传统,对“唱和矜势,背理向奸”、“禽性兽情”、“侧匿颇僻,隐蔽不公,怀私抱诈,爽慝是从”等险恶欺诈的世俗人情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寄托了对司马氏统治的憎恶和否定情绪;《猕猴赋》则借咏物题材影射“礼法之士”,揭露其“巧言伪真”、“褊浅干进”、“人面兽心”的丑恶嘴脸;《大人先生传》则径直把抨击的矛头指向封建君权、儒家礼法和礼法之士,感情充沛,气势磅礴,虽长至数千字,但读之并不觉拖沓冗繁,唯赏其淋漓畅快,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兼蓄众体,善于将骚、散、骈各体赋及五、七言诗歌等多种形式融为一炉,错落有致,变化多端,为汉魏六朝赋在形式上最无拘执的杰作。 ☚ 【五画】 正始文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