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歌德和 《浮士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歌德和 《浮士德》

歌德和 《浮士德》Gede he fushide

歌德(1749—1832),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伟大诗人、作家、思想家。父亲知识渊博,任过皇帝参议,母亲精明活泼,善讲故事。歌德很早就学习英、法及希腊、拉丁等古代语言。在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时径自学习自然科学、文学、绘画。在斯特拉斯堡大学就读时,结识了狂飙突进运动领袖赫尔德,在其引导下阅读荷马史诗、品达罗斯颂歌、莎士比亚戏剧,注意并开始在民间采集民歌。1771年,歌德获法学博士。他创作旺盛,成果显著。一大批旋律优美的抒情诗, 如 《欢会与离别》、《五月之歌》、《野玫瑰》等,至今被人们认为是德国诗歌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他也写有大量自由体诗歌、剧本、小说,其中不满150页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使他名声大噪, 国内外反响强烈。诗剧 《浮士德》是歌德最主要的代表作,取材于德国16世纪的民间传说,歌德对其进行了改造和艺术加工,从1773年开始构思,1790年发表《浮士德片断》,1806年完成第一部,直到逝世前一年1831年《浮士德》第二部脱稿时,他已年逾八旬,创作时间达60年之久。贯穿于他全部写作生涯的《浮士德》,共有12 111行,以主人公浮士德思想发展为线索,经过书斋、爱情、宫廷、美的梦幻等阶段的历程, 最后在改造自然的事业中得到启迪和结论,却在瞬间死去。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是一个在人间不断追求最丰富的知识、最美好的事物、最崇高的理想的人物,他代表了努力奋进、自强不息的“活力”,即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积极进取的精神。魔鬼靡非斯特代表虚无主义和停滞怠惰,是恶的象征,自以为看破红尘,处处帮助浮士德加深罪恶,阻碍浮士德向上,但不管怎样,都成为浮士德不断前进的动力。诗剧中的背景从古到今,从天上到人间,场面变幻莫测,形象光怪陆离,歌德在这部巨著中运用了当时欧洲所有的诗体。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非常喜爱这部闪烁着人类智慧光芒的作品,经常在自己的著作里引用剧中诗句。《浮士德》与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为欧洲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

☚ 萨特   席勒 ☛
0000625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