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的共鸣
指歌唱发声时,声带振动产生的音波,通过声带附近的肌肉、软骨和空气的传递,使口、头、胸等腔体里的空气产生振动的现象。声带振动发出的音是微弱的,经过有关腔体的共鸣作用后,可以变得洪亮、优美,而且具有穿透力。因此,良好的共鸣对歌唱是不可缺少的。人体共鸣腔有头腔、胸腔和口腔三部分。头腔(医学上称为鼻腔)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口腔包括喉腔、咽腔、口腔;胸腔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其中喉腔、咽腔、口腔是可以调节的共鸣腔体,没有固定的容积。胸腔、头腔、额窦、蝶窦等是不可调节的共鸣腔体,有固定的容积。硬腭以上有固定容积的共鸣腔,即鼻腔、额窦、蝶窦等又称上共鸣腔;软腭以下的共鸣腔,即喉腔、口腔、胸腔等也称下共鸣腔。各共鸣腔体对高度不同的声音的共鸣作用,所占的比例不同。例如,得到洪亮、宽厚、有力的低音歌唱以胸腔共鸣为主;唱中音时,声音明亮、清晰,以口腔共鸣为主;若要唱出丰满、光彩辉煌的高音,则以头腔共鸣为主。把这三部分共鸣腔的共鸣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是混合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