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欧阳修《踏莎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欧阳修《踏莎行》

欧阳修《踏莎行》欧阳修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 ①候馆:供瞭望用的小楼。《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②“草薰”句:明杨慎《升庵集》卷五:“佛经云‘奇草芳花能逆风闻薰’,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正用佛经语。《六一词》云‘草薰风暖摇征辔’,又用江淹语。”摇征辔(pèi),驱马前进。辔,驭马的缰绳。③危阑:高楼的栏杆。阑,通“栏”。④平芜: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

鉴赏 这首词大约作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7),与《采桑子》西湖组词那种“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的娱宾遣兴之作不同,名为写离情,而其实是另含有隐情和寄托的。刘永济曾作过分析:“此亦托为闺人别情,实乃自抒己情也,与晏殊《踏莎行》二词同……此词之行者,当即作者本人。欧阳修因作书责高若讷不谏吕夷简排斥孔道辅、范仲淹诸人,被高将其书呈之政府,因而被贬为夷陵令。”(《唐五代两宋词简析》)当时欧阳修仕途生涯初受挫折,情绪低落,托之于闺情亦可理解。

全词写春景而发离愁,以优美的想象、贴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含蓄蕴藉地制造出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情思,一种情深意远的境界。

上阕写游子旅途中的见闻感想。在梅花刚刚开过的时节,刚解冻的清澈溪水潺湲从小桥下流过,河边柔嫩细软的柳条随风款摆,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在这样美好的季节,行者信马由缰,心绪茫然。从“摇征辔”的“摇”字可以想象到行人骑着马儿心不在焉的神情。随着渐行渐远,离愁如酒在心头酝酿发酵,仿如迢迢春水,牵连不断。开头三句聊聊数语,便点明了时间、地点、景物、气候、事件和人物的举动、神情,营造了一幅离别情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这二句词即景设喻,以水喻愁,用迢迢不断之春水写无穷之离愁,化抽象为具象,自然真实地刻画了行者的离情别绪,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

下阕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寸寸柔肠,盈盈粉泪。”凄美哀绝。通过行人的设想,把闺人对行人的深情描写得入木三分,同时也表现了行人对闺人的了解,说明了二人情意深厚,心灵息息相通。“迢迢春水”到“寸寸柔肠”“盈盈粉泪”,上下情绪酝酿水到渠成,衔接自然。接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的深情嘱咐,同时也表现了思妇登高眺望游子踪影的徒然。

春山游骑图 【明】周臣 故宫博物院藏

最后两句写游子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楼前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寻。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正越过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的一往深情。如此写来,情意深长而又哀婉欲绝。望尽平芜,望断春山,不见行者;行人还远在春山之外不知何处,居人盼归不见的绝望痛苦心情,可以想见。

对此词章法,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关于上下阕结构,有的认为描写的是并列画面,如“上片征人,下片思妇。结尾两句又从居者心眼中说到行人。似乎可画,却又画不到。”(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此首上片写行人忆家,下片写闺人忆外。”(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半阕行者自道离情;下半阕则居者怀念行者。”(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清人金圣叹则认为这是一种悬想写法:“前半是自叙,后半是代家里叙,章法极奇。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此便脱化出‘楼高’句。‘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此便脱化出‘平芜’二句。从一个人心里,想出两个人相思,幻绝妙绝。”(《金圣叹全集《批欧阳永叔词》综观全词,应是金圣叹解释较胜。上阕前三句写行人旅途所见,梅残柳细,草熏风暖,一派初春景色。让人不禁睹景生情,离愁绵绵。下阕“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是行人想象中的思妇的描写,“楼高莫近危阑倚”的“莫”字正是行人在内心中对闺人的劝慰。哪怕你登高望远,望断原野,望断远山,可我已经在远山之外了。全词由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层层递进,将离愁别恨表达得绸缪婉转、意味深长。这种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带来了强烈的美感效果。俞陛云也认为:“唐宋人诗词中,送别怀人者,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婉挚,便称佳构。此词则两面兼写。前半首言征人驻马回头,愈行愈远,如春水迢迢,却望长亭,已隔万重云树。后半首为送行者设想,倚栏凝睇,心倒肠回,望青山无际,遥想斜日鞭丝,当已出青山之外,如鸳鸯之烟岛分飞,互相回首也。以章法论,‘候馆’‘溪桥’言行人所经历;‘柔肠’‘粉泪’言思妇之伤怀,情同而境判,前后阕之章法井然。”(《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李飞跃)

集评 明《李攀龙:“春水写愁,春山骋望,极切极婉。”(《草堂诗馀隽》)

链接 欧阳修撰《集古录》。《集古录》也称《集古录跋尾》,凡十卷,成书于嘉祐六年(1061)。欧阳修多年收集古代碑刻拓本达千卷,并作跋尾,计四百余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评说精审,每可补史传之阙谬。该书是我国古代金石学名著,对宋代金石学具有开创、奠基性的作用,其编纂体例、跋文风格对宋代以及后代金石学著作极具影响。《四部丛刊初编》本据元本影印的《欧阳文忠公集》收有此书,悉依所跋碑铭的年代为序,已非作者“随得随录,不复诠次年月”之原貌。此外,尚有《三长物斋丛书》本与《行素草堂金石丛书》本行世。


唐宋词之欧阳修《踏莎行》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欧阳修《踏莎行》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2。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3。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4



【释】

1.这首词抒写旅途中对景怀人的心情。

2.候馆:意谓旅舍。薰:香草,词中引申为香气。草薰:即薰草,又名铃铃番。南朝梁·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辔(音pei):缰绳,牵马之索。

3.危栏:高高的栏干。《说文》:“危,在高而惧也。”

4.平芜:草原。平坦茂密的草地。



【译】

旅馆旁的梅花已经凋残,

溪桥边的柳枝尚还纤细。

暖风里飘洒着薰草的芳香,

马鞍上缓缓而行着那浪迹天涯的游子。

马儿哟,越走越远,

离愁哟,越远越深,

越远越深,无际无垠。

迢迢不断,

恰似那春水的绵远不尽。



柔肠已经寸断,

粉泪已经流干,

百尺高楼哟,

你休去高楼处凭倚:

你望得尽平坦茂密的草地,

草地的尽头有山峰耸立。

而你那心上人哟,

更在那春山之外浪迹。



【评】

此词之妙处,在上下片之结句。

上片“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写抽象之愁。词入对之有两点体认,一是以抽象写抽象:“渐远渐无穷”,李煜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与其后句相若;一是以具象写抽象:“迢迢不断如春水”,亦出自后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还可上溯到刘禹锡:“水流无限似侬愁”,只不过梦得诗为仿民歌体,故不似后二者文人词载负文人、哲人之沉思而凝重深沉也。

下片“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与李商隐“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手法相若,皆置之极点而再生之法。

明人李攀友评析:“春水写愁,春山骋望,极切极婉”。全词“不着一愁语,而寂寂景色,洵一幅秋光图”(《草堂诗余隽》)。


古代诗歌之欧阳修《踏莎行》全译、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欧阳修《踏莎行》

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2。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3。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4

【注释】

1.这首词抒写旅途中对景怀人的心情。

2.候馆:意谓旅舍。薰:香草,词中引申为香气。草薰:即薰草,又名铃铃番。南朝梁·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辔(音pei):缰绳,牵马之索。

3.危栏:高高的栏干。《说文》:“危,在高而惧也。”

4.平芜:草原。平坦茂密的草地。

今译



旅馆旁的梅花已经凋残,

溪桥边的柳枝尚还纤细。

暖风里飘洒着薰草的芳香,

马鞍上缓缓而行着那浪迹天涯的游子。

马儿哟,越走越远,

离愁哟,越远越深,

越远越深,无际无垠。

迢迢不断,

恰似那春水的绵远不尽。



柔肠已经寸断,

粉泪已经流干,

百尺高楼哟,

你休去高楼处凭倚:

你望得尽平坦茂密的草地,

草地的尽头有山峰耸立。

而你那心上人哟,

更在那春山之外浪迹。

欧阳修《踏莎行》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宋词精品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欧阳修《踏莎行》

《踏莎行》·欧阳修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首词也是经常为人们所称道的名篇,写的是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的离愁,下片写想象中家室的离愁,两地相思一种情怀,全篇的中心意旨是表现离愁。以乐写愁,托物兴怀,这种手法运用得很巧妙,在这里,残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了南方初春融和的气氛。对于满怀离愁的行人来说,却如同虚设,甚至于要引起怅怅的离别情绪。这首词以春景写行旅,以乐景写离愁,从而得到烦恼倍增的效果。化虚为实,巧于设喻,同样是本篇重要的艺术手段。“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便是这种写法。这首词说行人愈走愈远未有尽头,离愁也愈续愈长未有穷尽,这离愁之延长,这离愁之不断,恰似溪桥下汩汩流向远方的春水。“虚”的离愁,化为“实”的春水;无可感的情绪,化为可感的形象,因而大大加强了艺术效果。


欧阳修《踏莎行》全诗鉴赏、诗意解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是一首抒写离愁别恨的作品,情深笔细,素来被人称道。

词的上片写远去征人的离愁。

正是晚春时节,路旁候馆内的梅花已经凋落,小溪的桥头上的杨柳树,摇长了纤细的枝条,路畔和田原上的百草齐发,飘散着四溢的香气,暖和的春风扑面而来,人正摇着马缰绳,在道路上行进。这个人就是诗人自己。这路上的氛围,使诗人心情感荡,愁绪更增,因为他正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离开家乡,抛下爱人,去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人在不停地向远处走,越走越远,家居之地抛在后面,距离自然是越来越远,时日,当然也越来越多。路上行者的心情变化,人们可以凭经验猜想,但最真切的状态莫如听他自道:“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春水是春日远行人最常遇见、而且也是最牵离情的一种景物。它或者与行人同向而流,好象是送自己远去;它或者向自己所思的方向流去,流送无限归情;它或者涨起春潮,水波潋滟,引人遐思漫想。词中的行人是在路长愁重的心情下看春水的,正好从物色中发现了自己的寄情对象物,他从那迢迢不断的春水中,正好看到了自己渐行渐远的征途上所不断增加的愁绪。

词的下片写的是推想中的闺人的怅望。

丈夫骑着马远去了,时间过去了许多日子,离别情苦,使闺人柔肠寸断,思泪长流。不知在楼上的高高的阑干旁倚望了多少天,结果总是非常失望的,经验教她得了一个清醒的认识:“楼高莫近危阑倚”——正在往远去的人是望不见他的行踪的,还是不要再去在那痴望中寻找失望了,因为那是看不到自己所想要看望的远去行人的。他在哪里呢?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由高处向远望去,平原上到处是春草,再远的地方是看不清春草的,有春山隐现,春山挡住了远望的视线,而行人却在远处春山的更远以外的地方。望不可及,则只有托之于心中的想象和夜里的梦思了。

这首词一半直写自己的心怀,一半则以闺中人推想自己,推想中又把自己的心怀深化,很有波澜跌宕之妙。一个远行人,当他意识到自己的行所是“更在春山外”时,要顿时生出多少离愁?


唐宋词之欧阳修《踏莎行》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欧阳修《踏莎行》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 ①候馆:意谓旅舍。《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郑注:“候馆,楼可以观望者也。”“远郊之内有候馆,可以休止沐浴也。”薰:香草,词中引申为香气。即蕙草,又名铃铃香。《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南朝梁·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辔(pei配):缰绳,牵马之索。②危栏:高高的栏干。《说文》:“危,在高而惧也。” ③平芜:草原。平坦茂密的草地。

【译文】 旅馆旁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边的柳枝尚还纤细。暖风里飘洒着薰草的芳香,马鞍上缓缓而行着那浪迹天涯的游子。马儿哟!越走越远,离愁哟!越远越深,越远越沉,无际无垠。迢迢不断,恰似那绵远不尽的春水。

柔肠已经寸断,粉泪已经流尽,百尺高楼哟!你休去高楼处凭倚:你望得尽平坦茂密的草地,草地的尽头有山峰耸立。而你那心上人哟,更在那春山之外浪迹。(王 洪译)

【集评】 明·李攀龙:“春水写愁,春山骋望,极切极婉。”又:“不着一愁语,而寂寂景色,洵一幅秋光图。”(《草堂诗馀隽》)

清·王士祯:“‘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升庵(杨慎)以为似石曼卿‘水尽天不尽,人在天尽头’为工,未免河汉。盖意近而工拙悬殊,不啻霄壤。且此等入词为本色,入诗即失古雅。”(《花草蒙拾》)

清·黄苏:“言时物暄妍,征辔之去自是得意,其如我之离愁不断。”又:“言不敢远望,愈望愈远也。”(《蓼园词选》)

【总案】 上阕写征人忆家中,实从途中所见所感自道离情。起三句写郊外梅残柳细、草薰风暖之际摇动缰绳信马徐行。实中寓虚,以乐写愁。“离愁”二句,因见春水之不断,遂忆及离愁之无穷。将虚的离愁化为实的春水,把无可感的愁绪化为可感的形象。醉人的春意,既使人流连忘返,又能使人触动离情,于是触景生情、由景入情。“迢迢不断如春水”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下阕写思妇忆征人。言闺人之怅望,实想象思妇以抒己情,即所谓透过一层从对面而写的手法。“楼高”句唤起,“平芜”二句相合,又从思妇心目中写到行人,人去之远,不能目睹,自然只有想象而已。词的上下片层层递进,看似从征人、思妇两方面写离愁,实则托思妇以抒己情。下阕征人的遥望正是上阕离愁的深化。上阕结写离愁缕缕犹如不尽之春水;下阕结写望眼无涯,平芜、春山、行人,一层远似一层。前人称此上下两结为“走对”。此词富于诗情画意,音律谐婉,风格婉约。是婉约体小令中一首情深意远、柔厚优美的名篇。


唐宋词之欧阳修《踏莎行》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欧阳修《踏莎行》

《踏莎行》

碧藓回廊,绿杨深院,偷期夜入帘犹卷。照人无奈月华明,潜身却恨花深浅。密约如沉,前欢未便,看看掷尽金壶箭。阑干敲遍不应人,分明帘下闻裁剪。

【注释】 ①碧藓:碧绿的苔藓。藓,隐花植物一类,无根,生于阴暗潮湿之地。晋·崔豹《古今注·草木》:“空室中无人行则生苔藓,或青或紫,名曰圆藓,亦曰绿钱。”偷期:谓男女偷情,私自幽会。②金壶箭:古代计时器。金壶即铜壶,内贮水,竖一箭,箭上有刻划,分十二时辰。水从漏孔中下滴,箭上遂显示至何时,故称铜壶滴漏或玉漏。唐·李白《鸟栖曲》:“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译文】 苔藓铺满了曲折的走廊,绿杨掩映着幽深的庭院。为偷情半夜进来将帘儿卷。可恼啊,明月照人太显眼,花下藏身又怕花丛浅。

私下的约会竟忘却,上前求欢又不便,看看光阴急如箭。手拍栏杆她不应声,帘儿下分明听得在裁剪。

【总案】 这是一首纯粹的艳词。王灼《碧鸡漫志》曾为之辩护云:“欧阳永叔所集歌词,自作者三之一耳。其间他人数章,群小因指为永叔,起暧昧之谤。”本篇写一男子夜间赴一女子之约,及至帘前,那女子又装作不知。于是他前进不能,藏身无处。此类情词,比之柳永,毫不逊色。谓非欧阳修之作,尚无确证。盖欧亦是人,是人即有七情六欲。何况词自“花间”以来,“类不出乎绮怨”;欧阳修作此词,并非没有这个可能。《古今别肠词选》谓为明代袁宏道作,待考。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4: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