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欧阳予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欧阳予倩1889—1962

湖南浏阳人
中共党员。著名表演艺术家,戏剧家。话剧运动的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央实验话剧院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副主席、舞协主席等职。著有话剧剧本《潘金莲》、《杨贵妃》、《忠王李秀成》等,电影剧本《木兰从军》、《清明前后》等,京剧剧本有《新桃花扇》、《梁红玉》、《人面桃花》、《孔雀东南飞》,回忆录《自我演戏以来》,评论集《一得余抄》、《话剧、新秧歌与中国戏剧传统》,译有《娜拉》、《傀儡家庭》、《黑暗的势力》等。
原名:欧阳立袁
字:予倩
号、南杰、小草
艺名:予倩、兰客、莲笙
笔名:刘韵秋、桃花不疑邨主、桃花不疑邨主人
别名:予倩女士
影射名:东方子美

欧阳予倩1898—1962

著名戏剧家。原名欧阳立袁,又名南杰,湖南浏阳人。十五岁留学日本。1911年回国后,参加组织新剧同志会,1913年在湖南组织文社,写成第一部话剧《运动力》。后到上海,参加演出和创作话剧,是我国现代话剧运动的奠基者之一。同时又学习京剧,编写京剧剧本和担任京剧演员,创造了独具风格的舞台表演艺术,曾与梅兰芳齐名,是我国现代戏剧运动倡导人之一。1926年参加南国社,开始从事电影工作,编写电影文学剧本,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929年至1931年在广东办戏剧研究所,任所长。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后赴英、法、苏等国考察。1934年在上海新华、联华、明星等影片公司任电影编导。1938年任广西艺术馆馆长兼桂林剧团团长。1946年又到上海作电影编导。建国后,于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访问日本。被选为全国人民中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舞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曾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央实验话剧院院长。1962年9月病逝。有《欧阳予倩剧作选》、《欧阳予倩选集》等。

欧阳予倩

自我演戏以来欧阳予倩神州国光社1933年2月版,中国戏剧出版
社1959年5月版310页
欧阳予倩与桂剧改革 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研究室1981年8月
版450页
记欧阳予倩
访梅兰芳与欧阳予倩
悼老战友欧阳予倩同志
回忆欧阳予倩创作《黑奴恨》
赵景深
于民生李 启
田 汉
孙维世
救亡日报1937年10月26日
光明日报1956年8月8日
人民日报1962年9月24日
人民日报1962年9月25日
首都各界公祭欧阳予倩同志
敬悼我们的导师
永不忘却的纪念
悼予倩同志
思想·生活·技巧——学习欧阳予倩同志的编
剧遗言杂感
老 舍
周信芳
田 汉
洪 非
人民日报1962年9月25日
光明日报1962年9月25日
文汇报1962年9月25日
光明日报1962年9月26日
安徽日报1962年9月26日
欧阳予倩与易俗社
欧阳予倩在湖南的戏剧活动
欧阳予倩与广东戏剧研究所
忆欧阳予倩同志
欧阳予倩与桂林剧运
一个未能实现的愿望——回忆我与欧阳予倩先
生在桂林的两次合作
李哲明
钟 言
梁 轲
袁世海
魏华龄
凤 子
陕西日报1962年10月16日
新湖南报1962年10月17日
羊城晚报1963年9月20日
光明日报1963年9月21日
广西日报1979年9月23日
广西日报1981年1月8日
欧阳予倩与《唐代舞蹈》
欧阳予倩和“杜门诗”
黄锡玖
端木蕻良
光明日报1981年2月13日
桂林日报1981年9月20日,端木蕻良近
作第192页
欧阳予倩与易俗社
“春风杨柳”忆亲人——纪念父亲欧阳予倩逝世
二十周年
晋 荣
欧阳敬如
陕西日报1982年7月22日
光明日报1982年9月22日
漓江春暖倍思亲——怀念我的父亲欧阳予倩欧阳敬如桂林日报1984年3月30日,戏剧学习
1984年4期
誓为人民竭滴涓——怀念我的父亲欧阳予倩
自我演剧以来
欧阳予倩先生戏剧工作四十年
一个追求真理的戏剧家欧阳予倩
作家小辞典:欧阳予倩
欧阳敬如
欧阳予倩
黎 舫
李如钊
光明日报1984年6月9日
戏剧1929年1卷2期—1931年2卷4期
新艺苑1948年3期
戏剧报1950年25期
读书月报1958年2期

悼念欧阳予倩同志
悼念欧阳予倩同志
欧阳予倩(1889-1962)
瞿白音
张光年
关国煊
大众电影1962年10期
文艺报1962年10期
*传记文学1978年33卷2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3册第349页
永远年轻的老艺术家
回忆欧阳予倩同志对新舞蹈运动的贡献——记
念欧阳予倩九十诞辰
蓝 光
吴晓邦
戏剧艺术论丛1979年1辑
舞蹈1979年3期
欧阳老师教我研究舞蹈史
怀念我们的老院长欧阳予倩
桂剧《梁红玉》演出前后——忆欧阳予倩先生
欧阳予倩与桂剧改革
回忆欧阳予倩先生
欧阳予倩艺术生平纪略
欧阳予倩轶事
怀念我的父亲欧阳予倩
欧阳予倩和台湾
“迈进毋畏路途艰”——回忆我父亲欧阳予倩在
广西
王克芬
常 青
关 玉
丘振声
季小波
陈丁沙
关 玉
欧阳敬如
姚 冷
欧阳敬如
舞蹈1979年3期
人民戏剧1979年5期
广西文艺1980年3期
学术论坛1980年4期
上海戏剧1981年1期
戏剧学习1981年1期
广西文学1981年2期
辽宁戏剧1981年2期
春城戏剧1981年2期
学术论坛1981年3期
欧阳予倩
欧阳予倩与南通伶工学校
毛毡罢霓裳 桃李舞春风——忆欧阳予倩与舞
蹈的若干片断
毕 华
江上行
唐满城
新剧作1981年5期
江苏戏剧1981年11期
舞蹈论丛1982年1期
启蒙者与导师
辉煌的艺术巨星——纪念欧阳予倩逝世二十周
欧阳山等
宋铁铮
戏剧论丛1982年3辑
戏曲艺术1982年3期
欧阳予倩年表(1889—1962)苏关鑫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4期—1983年
1期
欧阳予倩在广东的戏剧活动
欧阳予倩与金素琴
忆欧阳老师排桂剧——重演《拾玉镯》引起的回
葛芸生等
江上行
尹 羲口述
戏剧学习1982年4期
西湖1982年5期
戏曲研究1982年5辑
欧阳予倩与广西剧运
欧阳予倩与南通伶工学社
欧阳予倩在广东
欧阳予倩与川剧
他为我们启开了民族艺术语言的宝库——纪念
欧阳予倩老院长逝世二十周年
杨荫亭
杨向春等
葛芸生等
黎 剑
贺 键
影剧艺术1982年5期
上海戏剧1982年6期
戏剧艺术资料1982年6期
戏剧与电影1982年11期
戏剧学习1983年1期
欧阳予倩与张学良
欧阳予倩年表(1889—1962)
欧阳予倩剧作分类辑录
戏剧、父亲和我
欧阳予倩传略
恩情源远自流长——怀念父亲欧阳予倩、母亲
刘向秋
宋铁铮
欧阳山尊
苏关鑫
欧阳山尊
沈 沉
欧阳敬如
北京艺术1984年1期
戏剧论丛1984年2辑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3期
南国戏剧1984年3期
湖南戏剧1984年3期
百花洲1984年4期
纪念我的恩师——欧阳予倩先生
田汉、欧阳予倩与“西南剧展”
京剧改革的先驱——欧阳予倩轶事
献给老院长的一瓣心香——忆欧阳予倩同志二
三事
新凤霞
鲁 虹
鲁 虹
白 鹰
银屏舞台1984年4期
北京艺术1984年5期
江苏戏剧1984年6期
戏剧报1984年7期
欧阳予倩·田汉·蒋光慈
欧阳予倩在广西的戏剧活动
欧阳敬如等同志的信(关于《欧阳予倩年表》的
订正)
冯钧国
陈 杉
文科月刊1984年11期
广西地方志通讯1985年3期
戏剧艺术资料1985年5期

欧阳予倩先生在桂林片断党 明广西文史资料第15辑第91页,文史集萃
(全国政协)总第7辑第194页
忆欧阳予倩先生和桂林艺术馆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回忆我的父亲欧阳
予倩
党 明
欧阳敬如
广西文史资料第21辑第60页
文化史料丛刊第1辑第91页
欧阳予倩与《新桃花扇》
欧阳予倩
郑逸梅
张小曼杨光莹
文苑花絮第17页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8辑第
94页,民国人物传第3卷第340页
欧阳予倩(美)包华德主编
沈自敏译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民国名人传记
辞典第9分册第30页
欧阳予倩(1889-1961)
追思录:欧阳予倩(1889—1962)
欧阳予倩
从春柳社排演《黑奴吁天录》开始——不断追求
进步的爱国艺术家欧阳予倩
董锡玖
沈 通
杨 校 晓 若
宝成关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第268页
中国电影年鉴(1982)第205页
中国电影家列传(2)第259页
中国近代爱国者百人传第476页
欧阳予倩
欧阳予倩
李立明*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516页
中国现代作家与作品(上海)第119页
欧阳予倩传略
欧阳予倩(1889—1962)
欧阳予倩艺术生平
欧阳予倩
欧阳予倩
欧阳予倩(1889—1962)
南社社友事略:欧阳予倩
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欧阳予倩
欧阳予倩
欧阳敬如
苏关鑫
陈丁沙
阿 英
余 惠
甘丽珍
郑逸梅
周末报编委会
读者出版社
中国现代作家传略(上)第453页
中国现代作家评传第661页
中国话剧艺术家传第1辑第150页
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第227页
*现代中国作家选论第212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18册第292页
南社丛谈第196页
*新中国人物志(下)第87页
新政协重要人物志第27页

欧阳予倩

欧阳予倩研究资料
欧阳予倩研究戏曲声腔的成就
欧阳予倩与粤语话剧
苏光鑫编
蒋星煜
梁 轲
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版547页
光明日报1961年11月16日
羊城晚报1963年4月19日
一个未能实现的愿望——回忆我与欧阳予倩先
生在桂林的两次合作
凤 子广西日报1981年1月8日
桃花依旧笑春风——写于父亲欧阳予倩诞辰一
百周年(上、下)
欧阳敬如人民日报1989年4月18、19日
纪念艺术大师欧阳予倩百岁诞辰夏 衍人民日报1989年5月2日
论欧阳予倩的文艺思想与实践欧阳山尊光明日报1989年6月13日,戏剧1
3期
欧阳予倩和音乐
我怎样学会了演京戏(1-2)
怀念敬爱的欧阳予倩老师
欧阳予倩和红楼戏
欧阳予倩同志战斗的一生
欧阳予倩在东京
抗战时期欧阳予倩在桂林的戏剧活动
《欧阳予倩文集》序言
陆华柏
欧阳予倩
董锡玖 王克芬
曲六乙
李伯钊
晓 亮
蔡定国
夏 衍
人民日报1989年8月19日
戏剧报1954年1、2期
舞蹈1963年5期
上海戏剧1963年8、9期
戏剧报1963年10期
戏剧报1986年1期
广西社会科学1987年2期
戏剧1989年2期
往事桩桩忆犹新——纪念欧阳予倩老院长百年
诞辰
严 正戏剧1989年3期
欧阳予倩早期的京剧改革实践
欧阳予倩老师对舞蹈史研究的贡献
欧阳予倩——京剧改革的先驱者
杨谷中
董锡玖
杨谷中
戏剧1989年3期
戏剧1989年3期
艺术百家1989年3期
春风杨柳、万户春风——纪念伟大的戏剧教育
家欧阳予倩百岁诞辰
赵 健戏剧1989年3期
欧阳予倩与近代戏曲导演学高 宇戏剧艺术1989年4期
迈进无畏途路艰——欧阳予倩在广西从事抗战
戏剧运动轶事一束
蔡定国中国戏剧1989年6期
欧阳予倩与桂剧改革
著名艺术大师塑像欧阳予倩在北京落成
尹 羲
李方诗等主编
戏剧1990年2期
中国人物年鉴(1989)第239页
20世纪中国著名戏剧艺术家、教育家欧阳予倩
(1889—1962)
李维民主编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17页
欧阳予倩(1889—1962)
自我演戏以来(节选)
戏剧改革家欧阳予倩
欧阳予倩(1889—1962)
汪 新主编
杨里昂主编
郑一奇
京 声 溪 泉
中国民主党派名人录第460页
艺术名人自述第39页
民国著名人物传第4卷第440页
新中国名人录第260页
欧阳予倩

欧阳予倩1889—1962

剧作家。湖南浏阳人。1907年在留学日本时参加春柳社并演出中国第一个改编话剧《黑奴吁天录》。1911年回国后,先后组织新剧同志会、文社,在上海、江苏一带演出新剧。1915年从事京剧活动,编写《卧薪尝胆》《黛玉葬花》《潘金莲》《木兰从军》等多种剧目。1922年参加上海戏剧协社。后参加南国社,创作《泼妇》《回家以后》《屏风后》等独幕剧和电影剧本《天涯歌女》等。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1934年在沪继续从事电影活动,创作历史剧《忠王李秀成》《桃花扇》,电影剧本《关不住的春光》《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并继续从事戏剧、电影剧本的创作。著有京剧《孔雀东南飞》《人面桃花》,论文集《话剧、新歌剧与中国戏剧艺术传统》《一得余抄》等。欧阳予倩集编、导、演于一身,为我国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等艺术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有《欧阳予倩全集》。

☚ 李大钊   徐枕亚 ☛
欧阳予倩

欧阳予倩1889.5.30——1962.9.21

原名欧阳立袁,号南杰。笔名有予倩、桃花不疑庵主等。湖南浏阳人。1904年赴日本东京学习,1907年参加我国最早的戏剧团体春柳社,曾演出《黑奴吁天录》、《热血》等剧。1910年回到广西,1911年在上海参加新剧同志会,在上海、苏州、杭州等地演出。1913年在长沙参加社会教育团和文社,创作讽刺当时革命党人腐化堕落的五幕话剧《运动力》。1914年在上海组织春柳剧场,创作和演出了许多进步话剧,宣传民主革命,揭露社会黑暗,为我国初期的话剧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1916年作为京剧演员,致力于我国传统戏曲的继承与改革工作。当时与梅兰芳齐名,有“南欧北梅”之誉。这一时期的创作,有京剧《卧薪尝胆》、《黛玉葬花》、《晴雯补裘》、《潘金莲》、《孔雀东南飞》等。1919年起,在南通办过三年伶工学社。1921年和沈雁冰、郑振铎等十三人组织民众戏剧社。1922年参加上海戏剧协社,排演男女合演的话剧,创作独幕话剧《泼妇》、《回家之后》等。1926年参加南国社,探索话剧与中国的传统戏剧相结合的道路,并开始从事电影工作,编写电影文学剧本《玉洁冰清》、《天涯歌女》等,成为我国电影事业的先驱者之一。1929年在广州创办广东戏剧研究所,任所长。又创办戏剧学校。创作有独幕话剧《车夫之家》、《屏风后》、《买卖》,歌剧《杨贵妃》、《刘三妹》。1932年加入剧联广州分盟,创作话剧《同住的三家人》、活报剧《不要忘了》。1933年10月从欧洲考察戏剧回国,参加以国民党左派人士为主的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去香港、日本避难。1934年回到上海,在明星影片公司等担任电影编导,创作电影剧本《新桃花扇》等。1937年主编《戏剧时代》月刊。抗战爆发后,在上海组织中华京剧团。因受迫害,离沪去香港,在中国旅行剧团任导演。1938年到桂林,任广西艺术馆馆长兼桂林剧团团长,创办了戏剧改进会、桂剧实验剧团,积极从事桂剧改革工作。创作话剧《越打越肥》、《战地鸳鸯》等。1940年创办桂剧学校。1941年创作著名历史剧《忠王李秀成》,对当时政局进行了尖锐的抨击。该剧巧妙地运用了戏曲和电影的某些表现手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1944年参加发起组织西南戏剧展览。抗战胜利后,创作独幕话剧《思想问题》、《桂林夜话》等。1946年去上海从事电影和戏剧活动。1947年率领新中国剧社到台湾演出。1948年任香港永华影业公司编导。1949年回到北京,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舞协主席、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央实验话剧院院长等。1956年出版《欧阳予倩剧作选》,1959年创作话剧《黑奴恨》,还整理出版了《自我演戏以来》、《一得余抄》、《话剧、新秧歌剧与中国戏剧传统》等。他主张话剧应在传统戏曲的基础上,创造出更新的表现形式,主张戏剧教育要和创作、演出、研究结合起来。他是我国话剧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同时是戏剧艺术革新家、表演艺术家、剧作家、戏剧教育家和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 欧阳山尊   罗英 ☛

欧阳予倩

 湖南浏阳人。名立袁。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在日本参加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1910年(宣统二年)在上海组织新剧同志会,成为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1916年起兼演京剧,塑造具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与梅兰芳并称“南欧北梅”。1921年与应云卫等组织上海戏剧协社。1926年起从影,曾拍摄《天涯歌女》等。1928年初参加南国社。次年2月在广州创办广东戏剧研究所,刊行《戏剧》杂志。1931年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1933年福建事变时,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拟定国旗、国歌。抗日战争时期,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创办广西省文艺馆,组织西南戏剧展览会。1945年夏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执教,后在香港组建大光明影业公司。建国后,曾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任中国文学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戏剧学院院长。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9月21日在北京病逝。著有《一得余抄》、《唐代舞蹈》及剧本《桃花扇》、《黑奴恨》等。

欧阳予倩

戏剧家。1889年5月1日生,1962年9月21日去世。湖南省浏阳人。1904年,留学日本。1907年加入由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话剧团体——春柳社。先后参加《黑奴吁天录》、《热血》的演出。1911年回国组织新剧同志会等团体,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914年后的15年间,投身于京剧的编剧、导演、表演(工青衣)以及京剧艺术的改革和教育事业。自学京剧青衣10年,并编写戏曲剧本《孔雀东南飞》等20余部。其表演艺术,与梅兰芳齐名,有“南欧北梅”之称。1922年,参加戏剧协社。1926年入电影界作编、导、演。编写电影剧本《玉洁冰清》(饰主角,1926),《天涯歌女》(1927)等。1929年,创办广东戏剧研究所,出版《戏剧》杂志和《戏剧周刊》副刊,并创作和演出话剧。1932年,赴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苏联访问观摩。1934年编导了第1部有声影片《新桃花扇》(1935)。1937年“八·一三”后,与洪深等人主持“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1938年创作电影剧本《木兰从军》寓意抗日救亡。1940年,在桂林创立广西省立艺术馆。1944年,与田汉等人发起并举办“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1946年,在上海任新中国剧社编导。1948年编电影剧本《关不住的春光》,《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不久,去香港编导了《恋爱之道》等。1949年后,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历任中国文联、剧协副主席,舞协主席等职。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第1、2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中国表演艺术及中国戏曲史、话剧运动史的研究工作。著有回忆录《自我演剧以来》、《电影半路出家记》及论文等。一生创作话剧40余部,导演话剧50余出,整理、改编戏曲剧本数十部。主要剧作:《泼妇》(1922)、《屏风后》(1929)、《忠王李秀成》(1941)、《桃花扇》(1947)等。

欧阳予倩

208 欧阳予倩1889—1962

现代剧作家、京剧演员、戏剧教育家、理论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和戏剧运动倡导人之一,兼长话剧、戏曲、电影、舞蹈的中国近代史上声名卓著的通才。名立袁,湖南浏阳人。1907年在日本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并参加演出中国第一个完整的话剧《黑奴吁天录》。回国后,参与新剧同志会等,倡导新剧运动。后任电影编导兼演京剧,曾誉满上海舞台,一时与京剧大师梅兰芳齐名,有“南欧北梅”之称。改编创作《鸳鸯剑》、《黛玉葬花》、《哀鸿泪》、《人面桃花》、《梁红玉》、《桃花扇》、《木兰从军》等30多个戏曲剧本,并大都亲自参加演出。作为演员,其表演细腻真实,风格多样,善于刻画不同身分的人物。他博采众长,具有独创精神,自成一派,在戏曲界影响深远。他以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为戏曲艺术建立导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还从事中国舞蹈史研究,写出专著《唐代舞蹈》。他毕生从事进步戏剧活动和戏剧教育工作,曾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其论文集《一得馀抄》、《中国戏曲研究资料初辑序言》等中都有独到的见解。今存《欧阳予倩戏剧论文集》、《欧阳予倩文集》等。

☚ 黄燮清   郭沫若 ☛
欧阳予倩

欧阳予倩1889—1962OuYang Yuqian

现代剧作家、戏剧表演家、中国话剧运动和电影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原名欧阳立袁,号南杰。湖南浏阳人。祖父欧阳辨疆是具有民主思想的著名学者,欧阳予倩自幼随祖父读书。15岁时赴日留学。
1907年,欧阳予倩参加了春柳社,并参与演出了曾孝谷根据美国女作家斯托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话剧《黑奴吁天录》。1909年又参与演出了根据法国作家萨都的剧本《杜司克》改编的《热血》。1911年回国后,参加组织新剧同志会,先后在上海、苏州、杭州一带演出。1913年在湖南组织文社,写出了他的第一部话剧《运动力》。袁世凯窃国后,文社被解散,他回到上海与人合作,组织了春柳剧场,演出并创作剧本。1916年起,开始致力于传统戏曲的继承和改良工作,并参加京剧演出。先后编演了《卧薪尝胆》、《黛玉葬花》、《晴雯补裘》、《人面桃花》等京剧。当时与梅兰芳齐名,曾有“南欧北梅”之誉。1919年,在南通办伶工学校,任校长,历时三年。1922年参加上海戏剧社后,写了独幕剧《泼妇》、《回家以后》。1926年加入南国社。开始从事电影工作,写出电影文学剧本《天涯歌女》等。同时创作了五幕历史剧《潘金莲》。1929年至1931年在广东开办戏剧研究所,写有《车夫之家》、《屏风后》、《买卖》等独幕剧。1932年在广州加入左翼剧联,创作了《同住的三家人》等优秀剧作。后曾去英、法、苏等国考察戏剧。1934年回国后继续从事电影工作。1937年抗战爆发后,任广西艺术馆馆长兼桂林剧团团长,努力从事抗日宣传,写出了桂剧《木兰从军》、《梁红玉》,京剧《桃花扇》和话剧《青纱帐里》、《越打越肥》、《忠王李秀成》等。1946年写了京剧《孔雀东南飞》。同时,继续编写一些电影剧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欧阳予倩担任了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时期他编写了许多回忆资料。1959年,根据《汤姆叔叔的小屋》创作了九场话剧《黑奴恨》,这是他晚年的重要作品。
欧阳予倩在思想上能够紧紧跟随着时代前进,又长期亲自参加导演、表演工作,具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因而他的剧作大都具有很强的可演性和时代感。他通过自己的编、导、演工作,为我国戏剧、电影事业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于伶   阳翰笙 ☛
欧阳予倩

欧阳予倩1889~1962

中国戏剧艺术家、戏剧教育家。原名立袁,号南杰,艺名莲笙,兰客、桃花不疑庵主。
湖南浏阳人,出生于一个书香官宦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与维新派思想影响。1904年赴日留学。1907年参加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话团体春柳社,从事演剧活动,演出《黑奴吁天录》,这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第一次专业性质的演出1918年回国,组织春柳剧场,至1915年解体。1914~1928年间从事京戏的编导。1926年开始从事电影创作。一生中自编自导电影多部。


黑奴吁天录


20世纪30年代至抗日战争结束,欧阳予倩为戏剧和救亡事业奔走各地,整理京剧,创作桂剧、话剧,足迹遍布上海、广东、广西等省市,并出访前苏联; 创办了广东戏剧学校和音乐学校;主持上海戏剧协会,创办桂剧学校;组织“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1949年,欧阳予倩由香港来到北京,筹建中国第一所正规戏剧学院。1950年,担任中央戏剧学院第一任院长。1962年9月21日病逝。
欧阳予倩一生编写过40余部话剧,导演了50部话剧。创作改编了近40部戏曲剧本。他的作品《回家以后》、《泼妇》反映了旧道德对妇女的压迫,宣扬妇女解放。其名作《桃花扇》改编自孔尚任原本,借古喻今,流露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欧阳予倩的导演手法细腻丰富,融民族传统与话剧现代手法于一炉。“欧阳予倩本身就是传统戏曲和现代话剧之间的一座金桥”(田汉语),为创造中国民族的演剧艺术体系奋斗了一生。他一生培养了大批戏剧人才,是中国首屈一指的戏剧教育家。
☚ 三、中国戏剧家   田汉 ☛

欧阳予倩

欧阳予倩

现代著名作家、演员、中国话剧和电影的开拓者之一。生于1889年,卒于1962年。原名立袁,号南杰。湖南浏阳人。欧阳予倩早年留学日本,1907年加入 “春柳社”,在日本演出了 《黑奴吁天录》、《热血》等剧目,获得很大成功,并由此走上戏剧之路。1911年归国后,欧阳予倩组织成立“文社剧团”,在南京、长沙等地演出话剧,而后又组织成立 “新剧同志会”和 “上海戏剧社”,并参加 “南国剧社”,积极倡导话剧运动,并创作了大量的剧本。1919年,又在南通组织成立了“伶工学社”。欧阳予倩不但是我国话剧运动的倡导者,同时还是我国电影事业的积极开拓者。1926年,他被聘为上海民新影业公司的编辑,并创作了电影剧本《玉洁冰清》、《天涯歌女》、《三年以后》等。欧阳予倩很早就致力于传统戏曲的改革,并做过 一些有益的尝试。早在1906年,他便开始学习京剧,1915年正式上台演出,并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舞台艺术风格,在江浙湘赣一带有 “南欧北梅”之称,曾与梅兰芳齐名。1932年,欧阳予倩加入“左翼剧联”,之后赴欧洲考察外国的戏剧情况,回国后继续从事戏剧与电影工作。1935年后,曾先后在新华、联华、明星等电影公司担任编导,并创作有电影剧本《新桃花扇》、《清明时节》、《小伶工》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欧阳予倩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在香港组织成立了“中华剧团”,并先后编导了《梁红玉》、《渔夫恨》、《桃花扇》、《新玉堂春》等四部大型话剧,歌颂民族英雄,痛斥卖国贼,在当时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抗战胜利以后,欧阳予倩又创作了电影剧本 《关不住的春光》、《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恋爱之道》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欧阳予倩曾先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舞蹈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国戏剧学院院长、中国实验话剧院院长等职。这期间出版了表演经验谈 《自我演戏以来》、文艺论文集《一得余抄》、回忆录《电影半路出家记》、话剧剧本《黑奴恨》、京剧剧本 《桃花扇》与 《人面桃花》等等,还出版有 《欧阳予倩剧作选》、《欧阳予倩选集》等。欧阳予倩一生辛勤笔耕,留下了丰厚的文学作品。他是我国话剧和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为中国现代话剧和电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林语堂   周立波 ☛

欧阳予倩1889—1962

戏剧家,中国话剧创始人之一。原名欧阳立袁,号南杰,湖南浏阳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新剧团体“青柳社”。回国后致力于话剧运动及传统戏曲的继承和改革工作。参加过南国社等戏剧社团,并从事电影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主要著作除选入《欧阳予倩选集》者外,尚有回忆录《自我演戏以来》、评论集《一得余抄》等。


欧阳予倩

中国电影、戏剧艺术家。1928年跻身影坛,一生所著甚丰,编、导、演并兼。代表作有《天涯歌女》、《木兰从军》、《野火春风》等。见“戏剧”和“文学”中的“欧阳予倩”。

欧阳予倩

欧阳予倩1889~1962

原名立衷、号南杰、桃花不疑庵。浏阳人。1903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在上海、长沙等地组织新剧同志会、文社。1916年开始从事京剧艺术的实践,与梅兰芳齐名有“南欧北梅”之誉。后主办“南通俭工学社”“广东戏剧研究所”,担任南京戏剧学院戏剧系主任。创办《戏剧》杂志。1931年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广州分盟,赴法、美、德、苏等国进行观摩活动。回国后在上海编导了一系列有声电影。抗战时期,任广西省立艺术馆馆长兼桂州团团长。主持演出近二十部话剧。抗战胜利后,又创作、导演了一批反对内战的新剧目。应邀参加全国政协筹备会。当选全国文联常委,中华全国戏曲改进委员会主任。后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66岁时,加入共产党。历任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舞协主席。

☚ 欧阳毅   罗亦农 ☛
欧阳予倩

欧阳予倩1889—1962

现代著名戏剧家。原名欧阳立袁,号南杰,笔名桃花不疑庵主。浏阳人。1903年留学日本。1907年加入在东京成立的我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并参与演出我国第一个改编剧本《黑奴吁天录》,从而成为我国话剧运动奠基人之一。1910年回国,参加新剧同志会。1913年在长沙组织文社,编写了第一个话剧《运动力》,连同《家庭恩怨记》一道公演,给湖南播下了新剧的种子。文社被迫解散后去上海,仍用春柳社名义演出,并与沈雁冰等成立民众戏剧社,创办《戏剧》月刊。同时刻苦学习昆曲,于1916年正式成为京剧演员。此后15年中,编演了《鸳鸯剑》、《黛玉葬花》等20多个新的京剧剧目,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梅兰芳齐名,获得“南欧北梅” 的称誉。1922年参加戏剧协社,写了独幕话剧《泼妇》、《回家以后》。从1926年起又从事电影工作,还参加了田汉的南国社。1929年去广州,创办戏剧研究所,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广州分盟。其后来往于上海、香港,从事进步戏剧电影工作,曾一度赴欧洲考察戏剧。1938年去桂林,任广西艺术馆馆长兼任桂剧团团长,创作了优秀历史剧《忠王李季成》,和田汉组织了声势浩大的西南剧展。1949年去北京,先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后又兼任中央实验话剧团团长。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被选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副主席和中国舞协副主席。其间创作了话剧《黑奴恨》、《桃花扇》等剧本。他从事文学艺术工作近60年,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著作很多,除出版《欧阳予倩剧作选》、《欧阳予倩戏曲选》、《欧阳予倩戏剧论文集》外,还出版了六卷本《欧阳予倩全集》。

☚ 舒新城   孙俍工 ☛
欧阳予倩

欧阳予倩1889~1962

现代剧作家。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原名立袁,号南杰。生于湖南浏阳县一学者家庭。1902年赴日本留学,后参加新剧团体春柳社,并参与《黑奴吁天录》等剧的演出。1910年回国,参加组织新剧同志会和社会教育团等新剧团体,开始戏剧创作。20年代初写的独幕剧《泼妇》和《回家以后》,为“五四”以后较早出现的话剧作品。1926年参加南国社,30年代初,在广州参加左翼剧联,著有反映城市人民苦难生活、控诉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罪行的《车夫之家》、《同住的三家人》等剧本。抗战时期投身于抗日宣传,编写古装电影《木兰从军》、京剧《桃花扇》和历史话剧《忠王李秀成》(1941)等,颂扬民族气节,揭露国民党的反共卖国政策及其制造皖南事变的罪恶阴谋。一生创作话剧40多部,善于吸取戏曲和电影的表现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作品形象生动,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强烈的战斗性。解放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

☚ 周作人   刘半农 ☛

欧阳予倩1889~1962Ouyang Yuqian

contemporary dramatist and actor,his original name was Ouyang Liyuan. Works:A Shrewish Woman,Homecoming,etc.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0: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