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欧姆定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oumu dinglu关于导体两端电压与导体中电流关系的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于1827年首先通过实验发现的。其表述为:通过导体的电流I与其两端之间的电势差U成正比。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I=U/R。式中R的数值取决于导体的材料、形状、长短、粗细及温度等。当这些因素不变时,R为常数,在此条件下才可以说I与U成正比。欧姆定律适用于金属,也适用于导电的酸、碱、盐水溶液,但对半导体二极管、真空二极管以及许多气体导电管等元器件都不成立。为了描写元件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可以分别以电压、电流为横、纵坐标画出函数图线,称为元器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满足欧姆定律的元器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见图),其斜率tgnθ等于元件的电导G。满足欧姆定律的元件称为线性元件。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是j=σE,与欧姆定律积分形式I=U/R可以互推。当一段导体含有电源时,I=U/R不再成立,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服从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因此,I=U/R又称一段不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在包括电源的闭合电路里,电流I、电源的总电动势ε、内外电路的总电阻(R+r)间的关系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表示,即I=ε/(R+r)。受到热传导规律的启发,欧姆最初认为电流现象与之相似,于是猜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也许正比于它们之间的某种驱动力(今天我们所说的电势差)。进一步探索中,他遇到很多困难,首先是电源的问题,开始,他采用伏打电堆做电源,电流很不稳定,后来改用了塞贝克发明的温差电池作电源。另外如何测量电流的问题,当时也尚未解决。他曾试图利用电流的热效应,但很不精确。后来他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巧妙地设计了一个测量电流大小的仪器,让电流的强弱由悬挂的磁针的扭转角来表示。实验中,欧姆用多种粗细相同而长度不同的铜导线分别接进电路,认真对电流进行测量,得出了大量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以下关系 式中X表示电流磁效应的强度,它反映了电流的强弱。a代表电源的“驱动力”,也就是电动势。x代表导线长度,它反映了外电路的电阻。b相当于内阻。上式实际上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此结果发表在1826年欧姆的论文《金属导电定律的测定》中。第二年他又发表了《动电电路的数学研究》,其中他总结了电流、导线两端的电势差及电阻的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即欧姆定律。 ☚ 电导 电阻率 ☛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Oumu dinglu电学的基本实验定律之一。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于1827年首先发现。其表述为;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I与其两端的电势差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即I=U/R。欧姆定律适用于金属和电解液导电情况,对气体导电和半导体导电不适用。当一段导体中含有电源时,I=U/R不再成立,因此I=U/R又称一段不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或称为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仅表达一段导体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的关系。在包含电源的闭合电路里,电流I、电源的总电动势 ☚ 电阻率 电路 ☛ 欧姆定律在稳恒条件下,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强度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的定律。对于金属导体和具有电解电阻的电路都适用。 欧姆定律Ohm's law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